意大利行记(2)——又见罗马之圣彼得大教堂

打印 (被阅读 次)

圣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冈内天主教宗座圣殿,是世界最大最辉煌的教堂。说起教堂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人们在圣彼得使徒殉道的地点建立起一座小教堂,起初只是一座简单的木结构建筑,后经过多次扩建和重建。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建于文艺复兴的1506-1626年。16世纪初教皇尼古拉五世下令拆除旧教堂,他邀请多位建筑师和艺术家在原址上建造一座宏大的教堂。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圣彼得大教堂终于建成,它是文艺复兴时期里程碑式建筑,凝聚了文艺复兴早期的伯拉孟特、中期的米开朗基罗、后期的帕拉第奥、贝尼尼等多位建筑大师和艺术家的心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巅峰之作。教堂坐落在圣彼得广场,其立面与广场相对。从协和大道走入广场,迎面所见是宏伟壮观的大教堂和两边呈半圆形柱廊。教堂顶上矗立着耶稣和11个门徒以及施洗者约翰雕像(12门徒中缺少圣彼得,因为他的塑像在广场中),耶稣居中,左边是施洗者约翰,右边是圣安德鲁。其余门徒分站两旁,两边还各有一时钟,分别显示格林威治和罗马时间。教堂前面矗立着圣彼得和圣保罗雕像,圣彼得右手持金银两把钥匙,金钥匙用来开天堂之门,银钥匙用来开启地球圣殿;圣保罗则手持宝剑。教堂两旁排有4列共248根圆柱和88根方柱组合成半圆形的柱廊,廊顶上屹立着140个雕像,他们是历史上为基督教的殉道者。根据广场的设计和建造者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设计理念:半圆形的柱廊象征着教堂慈爱的臂弯。贝尼尼表示,圣彼得广场就像母亲用双臂拥抱全人类,天主教徒和异教徒在母亲的拥抱中达到和解。广场中间矗立着来自埃及的方尖碑,公元37年古罗马征服埃及后从埃及运出,1586年由教皇西斯廷五世移至广场。广场上原有一喷泉,贝尼尼又在方尖碑的另一边又建造了一座,以达到平衡和对称的效应。广场的修建花费了11年时间才得以完成。

参观大教堂虽不需买票,但还是要排队过安检                  

教堂屋顶上站立着耶稣和11位门徒以及施洗者圣约翰                

圣彼得手中拿着打开天国之门的金钥匙和大地殿堂之门的银钥匙                 

手持宝剑的圣保罗                                                                      

柱廊顶上有140尊雕像,他们是基督教的殉道人                                        

广场中央有埃及方尖碑和两个喷泉                               

夜晚,广场的景色又有不同                                                            

站在广场排队等着安检,我不由想起上次来这里的情况。我们排着长长的队,等了好久才得以进去。看着大多数人走进教堂,有几个人从教堂出来进了偏殿。为了避开人群,我们自作聪明地也进入偏殿,想和别人走不同的参观路径。没想到顺着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地下,看了几座不知是哪几位教皇的墓穴后,就走到了出口,再想转回到大教堂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我们与大教堂失之交臂。

这一次我们直接走进教堂,眼前大殿不可谓不震撼,气势宏伟、装饰辉煌,一条长长的通道贯穿整个教堂直通最里面的圣坛。高大的石柱、金色的殿顶、彩色大理石地面光亮照人;教堂内陈列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珍品,天花板和墙壁上都是以圣经为题材的壁画和浮雕,均出于米开朗基罗、拉菲尔、贝尼尼等名家巨匠之手。殿堂呈十字架形状,十字交点的地方就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贝尼尼设计的金碧辉煌的青铜华盖,华盖之上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气势宏伟的圆形穹顶。穹顶、华盖、还有雕塑《圣殇》并称为教堂文艺复兴的三大艺术杰作。

走进教堂,立刻体验到它的富丽堂皇,雕像、油画、浮雕装饰着每一个角落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顶气势恢宏,具有双重结构,外暗内明。这个大圆顶的建造经过百年波折。最初是由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由拉斐尔接手,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提出干预,借鉴哥特式设计,强调明暗对比,采用玫瑰花彩窗,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接替这项工作,恢复了圆顶。从内部看去穹顶内径42米,高138米,开16窗,柔和的阳光从洒进,使得教堂如同沐浴在圣洁的天国之光中。穹顶的顶端是耶稣的画像,下面排列着众多的圣人,色彩搭配不夸张又不失鲜艳,看上去非常舒服。                               

穹顶上的人物画                                               

穹顶之下是贝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宝顶,由四个螺旋型柱支撑,足有五层楼高。华盖前面栏杆上永远点着99盏长明灯,下方是教宗祭坛和圣彼得坟墓。可惜我们看到的是华盖正在做维修,密密麻麻的架子,将它遮得严严实实。来了两次大教堂,三大杰作还是没有看全,我不由有些懊恼。下图就是我看到的华盖宝顶,真的只能看到一个顶

网上借一张图展示一下                                                                     

圣彼得座椅(Cathedra Petri),圣坛上有一座镀金的青铜宝座,传说是圣彼得的遗迹,原为一木椅,贝尼尼在其外部铸造青铜外壳,宝座由四位圣人抬起,椅背如同太阳般光芒四射,中间镶嵌彩色玻璃,上绘象征圣灵的白鸽。

围绕祭坛四角有四座雕塑,分别为4位圣人。

《圣安德鲁》(St. Andrew),他是圣彼得的兄弟,相传是在X形十字架上钉死,所以手拿X形十字架

《圣朗基努斯》(St. Longinus),手拿耶稣受十字架刑刺穿腹部的长矛,因占有耶稣的血被视为圣物,此雕像为贝尼尼作品

圣海伦娜(St. Helena),她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公元325年在耶路撒冷找到耶稣行刑的十字架

《圣维诺尼娜》(St. Veronica) 在耶稣背负十字架艰难前行时为他擦汗的妇女,擦汗后的薄巾成为圣物。

大殿左右两边是一个接一个的小礼拜堂,每个小堂内装饰着壁画、浮雕、或者雕像,其中不乏大师作品

《谎言》原画为兰卡利1604年绘,这幅镶嵌画作于1727年,描绘圣经的一段故事,耶路撒冷教会的一个信徒亚拿尼亚试图欺骗圣灵

《基督变容》拉菲尔的原画被拿破仑带到法国,这是六位艺术家花9年按原作制作的镶嵌画,1815年收藏此处

主祭坛绘《耶稣洗礼》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为耶稣洗礼,圣母坐着观看,旁边都是天使

雷芒六世(Clement VI)祭台上的镶嵌画《圣母无染原罪》

《圣利奥大帝祭坛》(St Leo the Great)大理石浮雕,描绘452年教皇利奥一世(Leo I)与匈奴王阿提拉(Attila)会面,空中出现圣彼得和圣保罗,阿提拉望而生畏。亚历山德·阿尔加迪(Alessandro Algardi)1646-1653年创作

《圣殇》,在教堂右边第一个小堂里坐落着这座著名的雕塑,是米开朗基罗23岁的作品。雕像中的圣母年轻美丽,她眼帘低垂,微微上挑的眉宇间一抹哀伤,怀抱着儿子瘫软无力的身躯。大师完美地捕捉了这一刻强烈的悲伤,体现更多的是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不是宗教氛围,生动表现出人类情感的力量。在精湛的刻刀下,坚硬的大理石展现出柔软的肌肤,飘逸的裙带。这座雕像一直是艺术家们的灵感和赞美之源,是人类爱和悲伤强大能力的象征。圣母的衣带上刻有米开朗基罗的名字,这是大师唯一一件留有署名的作品。在这件作品身上还发生过一次恶性事件。1972年的一天,一个匈牙利疯子跑到雕塑前大叫“我是基督,我复活了”,并用锤子猛力敲打作品,造成圣母左臂断裂,眼鼻损伤。事后紧急封锁,找回大理石碎片50余块。经过3年多的修复才得以复原。如今雕像被放置在防弹玻璃后,我们只能隔着玻璃远远地欣赏。

圣彼得是耶稣的12门徒之首,也是罗马第一任主教,于公元64年遇难。圣彼得大教堂便是建立在他的遇害地点,他的陵墓就在祭坛之下。为了保持这一传统,历代教皇也葬在这里。他们的陵墓多有雕塑或者浮雕装饰的纪念碑,许多是大师完成。

教皇庇护八世(Pius VIII)墓,耶稣位于上方,左右是圣彼得和圣保罗,庇护八世跪在下方

教皇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 VII)墓,贝尼尼设计并部分执行的雕塑纪念碑。教宗周围的四座雕像代表真理、正义、仁慈、和智能。教宗脚下的红布下面还有一死神手持沙漏,暗示人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圣安德鲁大理石雕塑,描述使徒安德鲁殉道时的样子

圣彼得铜像, 据说摸他的右脚可以得到圣人的祝福,看看他的右脚已经被磨得非常光滑,脚趾已经看不见了               

历代教皇名册录                                                                                  

大教堂是可以登顶的,走出教堂右手边排队买登顶票。票分为两种,一是坐一段电梯,再爬一段楼梯,另一选择是全靠两条腿爬上去,如果全爬总共是551级台阶                         

等待买票时看向广场                                 

坐电梯来到教堂顶楼外,从小门进去还要再爬320级阶梯,最后登上观景台(图中圆顶最上面的一圈)      

走进圆顶一阵惊喜,刚才高高在上的穹顶现在就在眼前。看完穹顶继续向上,剩下的楼梯就只能靠两条腿了        

转了一圈又一圈,晕晕乎乎吭哧吭哧终于爬上来了。眼前的圣彼得广场象一把钥匙,钥匙的尽头是圣天使堡。钥匙在基督教里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开启天国的力量,基督将钥匙交予圣彼得,让他掌管天上和人间的一切权利。西斯廷礼拜堂中有这一场景的壁画(有兴趣可参看前文梵蒂冈)。广场前方是协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由墨索里尼1935-1950年修建,长500米连接圣天使堡。                                                     

拉近看看,圣天使堡和台伯河就在眼前                                                             

上面的风景真不错,可以绕圆顶一周,看得很远很远                   

梵蒂冈博物馆就在眼前                                                                  

梵蒂冈城墙内几乎没有民居                              

前方远处的铁架就是我们下榻的酒店的所在地                                 

圣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

圣天使城堡是由罗马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皇帝(Emperor Hadrian)于公元123年建造。他选择这个毗邻台伯河的风水宝地,为自己和家人,以及接任皇帝们建造陵墓。哈德良去世后,他的骨灰以及妻子和养子都安葬在这里。后来历代罗马皇帝以及家人也安葬在此。公元410年罗马遭外敌进攻,皇帝们的遗骨遭到丢弃。此建筑后来成为御敌堡垒。公元590年罗马发生了严重瘟疫,教宗为了消除瘟疫,组织了一次庄严的忏悔游行。当游行队伍行至城堡,教宗看见插剑入鞘的大天使迈克尔(Archangel Michael)。神迹出现,瘟疫很快也结束了。于是人们将这座城堡称为圣天使堡。11世纪这里曾被用为监狱,14世纪教宗将它改建,并修建一条通道通向圣彼得教堂。教宗在城堡里修建了华丽的房间,以备作避难所之需。当教廷受到攻击时,天使堡可作为合适的住宿地点。现在它是一座博物馆,收藏许多古时的兵器、盔甲等等军事藏品,也是人们喜欢打卡的地方。

圣天使堡顶端是大天使迈克尓拔剑的青铜铸像                                             

伯台河畔唯一可将天使堡和大教堂纳入同一镜头的地方

说起天使堡就不能不说天使桥。连接天使堡的圣天使桥也是哈德良公元134年所建, 桥头有圣彼得和圣保罗雕像。文艺复兴时期,贝尼尼和他的学生们为桥梁增添了10座雕像,每一位天使都手持一件耶稣受难时的刑具。这些雕像大多为贝尼尼的学生按照贝尼尼的设计所作,只有两尊为贝尼尼亲手制作。不过现在屹立在桥上的只是复制品,贝尼尼原作目前收藏在圣安德烈教堂内。

桥头屹立着圣彼得和圣保罗雕像               

文艺复兴时期,贝尼尼和他的学生为石桥加了10座天使雕塑

最靠近城堡的两尊雕塑为贝尼尼所作,其余的为其学生所作            

每个天使手中都拿着一件耶稣受难时都刑具                               

站着天使桥上远眺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是公平的 发表评论于
拍照技术真棒,我是36年前参观的圣彼得大教堂,当时用的胶卷相机拍照,没拍到什么好的照片. 感到光线太暗. 因此买了不少明信片.
小二哥李白 发表评论于
看了标题梵蒂冈很生气。。
Mina63 发表评论于
疫情前,我们也去了圣彼得大教堂,如果没有记错那天是星期三,教皇在每个周三上午都坐着金碧辉煌的马车在教堂前围着大广场上绕一圈,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友和游客,然后在教堂前搭的棚子里布道。我们当时坐的位置离通道很近,当教皇的马车走到我们所坐的地方时,我们离教皇也就有3.4米远,看的非常清楚,教皇的马车走的很慢,有时候会停下来和民众们互动及交流,当时人们都很激动,很多人都泪流满面。之后我们进教堂后也照了很多的相片,我也非常喜欢教堂的穹顶,各个角度都拍了不少,地下室也去参观了,有很多不同时期的教皇都安葬那里了。看见你拍的相片,也又回想起我们在罗马的时光。谢谢。
竹野 发表评论于
罗马街头垃圾真不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