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入侵波兰,俄入侵乌,历史总是那么相似

打印 (被阅读 次)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当人类社会进入到文明时代,也就是人类不再把人类当作是食物的时代,只有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不了的矛盾,才会上升到战争层面。

总体来讲,无论一战还是二战,都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剧烈冲突。一战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冲突,二战是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矛盾尖锐不可调和,那就干脆通过暴力手段解决。

一战结束以后,战胜国和战胜国之间,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进行了利益重新分配,在短时间内达成了妥协。但是,一战的利益分配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平等的、公平的分配方案,这也就为二次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后的不合理性日益显现,所以没过多久,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冲突不可调解,二战必然爆发。

因此,二战其实是一战的延续。

二战结束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重新对世界格局进行了划分。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对平衡、相对合理、相对稳定的划分结果。总体上讲,两大阵营各取所需,对于分配方案都比较满意。也因此,1945年以后世界范围内虽然战争不断,但都是局部战争,没有形成世界规模的战争。

从1945年至2024年的80年间,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最近的一次局部战争是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因美、中、苏等国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二次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导致300多万名平民死亡,另有约300万人成为难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领导的朝鲜军队突然越过北纬38度线,对李承晚的南方军队发起闪电战。

我在上文中说过,二战后的利益分配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方案。战胜国之间的平衡,就是牺牲战败国的利益。大国之间的平衡,就是牺牲小国的利益。为了实现平衡,美苏集团在利益分配过程中留下了两个尾巴,一个是将德国一分为二,分裂成为西德、东德两个国家;一个是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分裂成为韩国、朝鲜两个国家。美苏两大集团,各控制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说,柏林墙和三八线都是两个集团的强行划线,根本没有尊重当事国的同意。

金日成敢于对韩国发动战争,很大原因是受了中国的影响。1949年3月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共两党暂时以长江为界。这时候,美苏两国就介入调停,希望中国停止内战,划江而治。这个划江而治的方案要是搁在三年前提出来,共产党肯定乐得合不上嘴,但那时候老蒋肯定不答应。到了这个时候,老蒋巴不得美苏出面帮忙调停,让他喘口气,这时候毛主席又不干了,他大手一挥,百万雄师跨过长江,摧枯拉朽,横扫江南。

金日成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干成的事,朝鲜劳动党一样干得成。1950年8月中旬,朝鲜军队将美韩联军压缩到釜山一隅。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局势逆转。10月,联合国军北上越过三八线,推进至中朝边境。

金日成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内战的时候联合国军不出兵,怎么到了朝鲜内战,一下子冒出来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

答案很简单:朝韩之间的38线是二战结束以后美苏集团划分的,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认,金日成擅自越界破坏了战后新秩序。

斯大林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苏联从战争开始到结束,除了从专家、武器方面给予援助,并没有向战场派一兵一卒。

朝鲜战争打了三年,从三八线开始,到三八线结束,中朝军队投入320万人,联合国军(包括韩国军队)投入240万人,双方军队死伤超过140万,平均每4人中伤亡1个。

虽然朝鲜战争直接或间接参战的国家有20多个,但是战争的范围仅限于朝鲜半岛,所以仍然属于局部战争。

为什么说朝鲜战争最接近于三次大战呢?第一,中国军队是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240万中国军队是“志愿去的”,不代表国家意志;第二,苏联只在幕后援助,没有实质性出兵。假如苏联出兵,那么这场战争就成为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很可能演化成为三次大战。

至于朝鲜战争以后的那些战争,比如越南战争、六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无论从规模还是激烈程度,都无法与朝鲜战争相提并论,也都只是局部战争。

爆发世界规模的大战,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世界形成两极对抗;二、两极之间的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

二战结束之后,实际上产生了两大军事集团,一个是北约,一个是华约,两个集团针锋相对,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就是说,美苏两个集团从热战转为冷战。冷战的结果,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获得胜利。

在北约、华约两大集团的冷战对抗中,中国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这就相当于这两个集团之外,产生了第三极。

我们说,三角形是最稳固的。二战后,北约、华约和中国形成了一个三极掣肘的形势。在这个过程中,从1949年到1959年这10年间中国亲苏,与苏联是蜜月期,中国称苏联为老大哥,唯苏联马首是瞻。从1960年到1970年之间,中国既不亲苏,也不亲美,同时与美苏两大集团对抗,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极。从1971年到从1989年,中国偏向亲美,特别是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2月17日中国顶着两引作战的压力出兵越南,其实是给美国交了一个投名状。1990年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关系江河日下,中俄再次成为朋友(没有宣布结盟),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普京出席开幕式并与中国国家元首会谈并宣称“中俄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

事实上,中俄虽然没有结盟,但比盟友还亲。当然,这个时候的中俄好友与1949年不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苏联是老大哥,苏联可以说是新中国的靠山。现在呢?俄罗斯从前苏联分裂出来,其世界的影响力与前苏联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东欧的巨变,华约的解体,可以说,今天的俄罗斯就是一只瘦死的骆驼,中俄两国目前的实力,谁都无法独立抗衡美国。

于是,双方出于共同的利益需求联合起来对抗美国,这就好比是三国时期的两个力量相对弱小的吴蜀联盟,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事实上,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所谓的“联盟”“友好条约”“互不侵犯条约”都只不过是废纸一张。关羽水淹七军之时,陆逊搞了个白衣过江,不仅夺了盟友的荆州,还擒杀关羽。紧接着吴蜀两个盟友互撕,一场夷陵大战刘备几乎亡国。

近现代,盟友撕B更是比比皆是。1939 年 8 月 23 日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当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站在身后中,自豪地微笑着。

纳粹德国和共产主义苏联这两个看似不可调和的敌人之间,突然地,出人意料地和解了,不仅震惊了整个欧洲和世界各地的领导人,也让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宣传部门陷入了沉思,因为他们不得不将被他们妖魔化多年的国家和政治制度,描绘成“友好的朋友”。

除了条约中保证任何一方对第三国开战时保持中立的主要条款外,该条约还包含将东欧国家(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芬兰)划分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

9月1日,即该文件签署仅9天后,小胡子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根据苏德这份条约的秘密协议,苏联军队将在9月17日入侵并占领波兰东部,与德国再一次瓜分波兰。

苏联人当年玩的这一幕,是不是跟今天有点儿像:普京在得到了“中俄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的承诺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终于于2022年2月24日出兵乌克兰。

只可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不到两年,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就撕毁条约,对苏联发起了进攻。

(毕业于军事院校,军事学学位,曾在部队任教员,原创不易,多多支持。)

蓝山飞狐 发表评论于
思路清晰,言简意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