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初夏纪行 - (一)东京第一日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打印 (被阅读 次)

这次亚洲行是早在酝酿中的。以往每年都会回国与家人团聚,疫情耽搁了数年。如今北京家中只剩下九十有一的老母一人了,回国变得刻不容缓。

行程分成三段:先从纽约飞到旧金山儿子家,去看望半岁的小孙孙;三天后飞东京;在东京游三日后再飞北京。如果从纽约直飞北京,实在太辛苦,机票价格也不菲。



儿子儿媳在旧金山成家后买了房子,顺理成章地生了个大胖小子。



旧金山地无三尺平,连儿子家的后院也是在山坡上。



告别儿子一家后坐上乘日本航空公司zipair的公务舱,十个小时到东京。zipair公务舱的单程票价一千一百美元,虽然比经济舱贵一点,但能够躺下一觉睡到东京,还是很划算的。我和太座历来厉行勤俭持家,但人都这把年纪了,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的。正所谓“逛窑子,吃豆花。该省的省,该花的花”。哈。



到了东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办好地铁卡。我们酒店楼下的地铁站无人售票,在售票机上鼓捣半天也摸不着头脑。只好徒步走到东京站去找服务人员。



买到了地铁卡,三天之内随便坐,票价相当于十美元,划算得很。强烈推荐。



正是早晨上班的高峰时间,地铁上十分拥挤。



我们有意在银座站下车,看看地铁站里上班的人潮。





出了地铁站,只见白领们人人脚步匆匆,一声不吭地奔向各自上班的地点。



我观察到东京男性上班族基本都穿西装,但大都不带领带。也许这是一个新趋势?我三十年前开始在纽约上班时,也要求西服革履,后来可以不带领带了,再后来周五可以穿便服,到今天完全可以便装了。西装都压箱底了。



东京的地铁上的乘客有一半戴口罩,北京地铁也是如此,而纽约地铁上带口罩的已经很少了,而这些人中大都是华人(包括我自己)和黑人妇女。



在东京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是皇居。



皇宫的护城河。



护城河的历史作用是保障皇室的安全。



护城河畔的Palace Hotel,每晚要四五百美元。



如今日本天皇一家仍然住在这里。



屋脊上有凤凰造型的装饰,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响。



这个广场是每年定期皇家成员与民众见面的地方。



皇家成员就站在阳台上向广场上的民众挥手致意。



从皇家园林往外看是现代世界。



这座城楼叫富士楼,因为过去皇室成员无事可干,就从这里看着远处的富士山发呆。如今富士山的远景已经被东京城里的高楼挡住了视线。



城楼完全木制,下半部是巨石基座。几百年不曾损坏。





皇居位于东京市中心,是喧嚣中的僻静所在。



出了皇居,我们就近来到了一个敏感的地方。



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我与太座乃狷介平民,从无任何政府职务,也不属任何党派。来此地无涉于我们自己的政治立场,只是想从历史角度,倒要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另外我们只是去参观被称作“游就馆”的展览厅,对神社的其他部分,如祭祀堂,没有兴趣。



东京大部分有官方色彩的博物馆大都是免费的,例如皇居、明治神宫、市政厅等,其他博物馆的票价也不贵,包括上野动物园。大概都得到政府的资助。而这里的票价比其他地方高很多,显然要明示这里是自负盈亏的私人机构。



展厅中陈列的鱼雷和舰上火炮。



“游就馆”内禁止摄影,只好在馆外拍几张照片。



“游就馆”讲述的是自古以来的日本军事史,而不只是二战,尽管二战还是比重最大的部分,因为二战毕竟是彻底改变日本的最重要的一段历史。

因此,引导观众对整段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观察很重要。但展览作者刻意隐瞒了对历史的反思,对他们所称的“大东亚战争”对东亚各国人民以及自己本国人民造成的伤害闭口不谈,而是貌似不带任何情绪地陈述一个个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过程,没有颂扬的褒词,也没有否定的贬义。但从选材的角度可以看到他们的想法。在所选用的照片中看不到战争的血腥残酷,南京大屠杀似乎没有发生,甚至珍珠港事件也只用一张小照片一带而过。展览作者反而喋喋不休地讲述日本对美英进行和谈的外交努力,通过一切可能的外交途径向英美求和,不断提出结束战争的什么A计划、B计划。在与英美和谈无望后,又转向苏联求援。在与苏联谈判似乎出现曙光之后,第二天苏联突然告知其首席谈判代表病了,进一步谈判取消。随后苏联向日本宣战,使日本彻底绝望。

游就馆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主办方尽最大的努力收集所有阵亡官兵的相片,详细介绍每一个人的出生地、出身年月、军衔、所在部队、阵亡地点,有的还包括遗物和家书。从这些头像中看到无论是高级军官还是普通士兵大都目光尖锐,很多还透着寒光,全无呆滞麻木。可以判断他们基本上都是受过教育者。难怪日本军人不好对付。他们来到中国和东南亚,看到的都是破败和贫困,助长了他们的优越感和狂妄,坚信他们的所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是为了解救当地民众出苦海。

看到了天皇裕仁致全日本民众的受降诏书。通篇没有对战争的忏悔,甚至连一丝遗憾都没有。只是强调所谓“大东亚战争”的本意可嘉,无奈时不我与,为了日本能继续存活下去,不得不接受投降。

日本实在是一根筋的民族。



在东京的第二天,我们去了明治神宫、市政厅、新宿、涩谷。且听下回分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