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谈天下(448) 从“城中之城”聊到湖南财经学院

最近看了一部有关金融行业的电视剧“城中之城”,本城也有不少人写过一些评论,有关于和伟饰演的赵辉和冯嘉怡饰演的苏见仁,还有涂松岩演的奸商同学,更加有王劲松饰演的朱显龙,他以亲和儒雅的形象,巧妙地掩盖了自己的野心和计谋,为剧情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薪火相继再创新章——湖南大学法学院恢复建院20周年纪念日致辞-湖南大学法学院

今天我不聊这部电视剧,而是聊一下其中的几个细节,那就是剧中的赵辉和朱显龙都来自湖南,而且赵辉的一帮同学来自一个学校,其中的影射就是一个很多人并不记得,但是确实是曾经几乎号称中国财经“黄埔军校”的湖南财经学院。

创建于1958年的湖南财经学院,原名为湖南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是由湖南省财政干部学校、湖南省粮食干部学校、湖南省同级干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湖南分行等5所财经类学校组成的。

它是最早的一批财经院校,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地位。1979年更名为湖南财经学院,开启了快速发展的脚步,成为全省部属高校,这个阶段还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开创第一家高教信用社、开创第一家高校证券商。这时的湖南财经学院已然成为了全国最强财校之一,也培养了中国金融界黄金一代人才,比如中国银行董事长、方正集团金融主管、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理,都是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那时的湖南财经学院真的很强,但是2000年合并大浪潮,却让它在中国高校中失去了姓名。

湖南财经学院成为强强联合的“牺牲品”?

湖南大学北校区:流淌着青春与活力(图文:阿信)

2000年高校开启合并大浪潮,湖南财经学院申请合并本省的财专和商学院,组建新的财经大学,但是没有得到批准,最终却被湖南大学合并。2000年湖南大学合并湖南铁道学院、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湖南财经学院等高校,组成强有力的新湖南大学。

原来的湖南财经学院,就成为了湖南大学的财经院校了,因此有人说:“湖南财经学院,成为了2000年高校强强合并的牺牲品。” 当时湖南省财经学院的学生难以接受这个结果,甚至衍生出来一个梗,“宁要湖南财经学院的毕业证,不要才湖南大学的毕业证。” 这是因为当时的湖财已经打响知名度了,就业环境非常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直属院校,毕业生轻而易举就能进银行工作。

2013年,有篇文章“盘点行长圈怪象:湖南财经学院培养1000位行长”

中国最盛产行长的地方绝非清华北大 而是四所与央行关系紧密的“小”学校。

记者查阅国内主要银行高管的简历,发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银行高管在进入职场前几乎都就读于财经类院校,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学校。所以,中国最盛产行长的地方绝非清华、北大这样的著名学府,而是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湖南财经学院、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和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这样与央行关系紧密的“小”学校。

他们是同班同学金融大佬的“财院78级”印记-新湖南

前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和农行董事长蒋超良就读的湖南财经学院也被誉为造就我国华南、中南地区经济人才的“黄埔军校”。湖南财经学院在1978年成为人民银行直属高校,也培养了国内金融界许多重量级人物:除了肖钢和蒋超良,还有肖的夫人中国民生银行原财务总监吴透红,中国金币总公司前任总经理易都佑,深圳交易所副总经理黄铁军等。

当地还有个说法,湖南财经学院向中国输送了1000位大大小小行长,这些人执掌了中国金融产业三分之一的天下。鼎盛时期,中国农业银行在全国17个省的分行行长全数出自这里。

“话说1978年那个金秋十月的某一天,有6女34男共40名书生跋过三湘涉过四水来到岳麓山下。这40人为何聚首此地,只因要圆同一个梦想。那是何梦?大学生梦,是高考制度恢复后带来的梦。”2008年秋天,长沙,51岁的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和他的夫人吴透红在一篇大学班级回忆文章中充满感情地写道。

湖南财经学院曾是国内银行行长的“生产基地”。自1958年建校以来,湖南财院累计向中国输送了一千多位大小行长,这些人一度执掌了中国金融产业三分之一的天下。

而1978年入学、1981年毕业,被称为“财院78级”的一批人,则是这个庞大的“财院系行长群”的领军人物。肖钢及夫人都是“财院78级”的成员之一。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方正集团主管金融高级副总裁汤世生,中国金币总公司前任总经理易都佑,中国民生银行财务总监吴透红,深圳交易所副总经理黄铁军,这五人出自同一个班。他们都是1978年入学,并且于1981届的金融班毕业。

另外,同年入学的会计系学生陈学荣,后来成为湘财证券董事长,也被称为证券湘军之领军人物。

湘财证券沉浮史:新湖系掌门黄伟的恩怨情仇【新三板的人和事系列专题(六十一)】 有不少湖南资本圈人士感慨:湖南资本圈最大的遗憾就是让湘财证券 做了“弃子”。“陈”家湘财,转手新湖1993年,第一代券商人...

1978年,国家正式恢复高考,当时的湖南大学财经学院叫做湖南省财贸学院,而肖钢、汤世生等第一批学生,也是以财贸学院大专班的名义招收而来。1979年元月,湖南财贸学院更名为湖南财经学院,78级学生因此成为其第一届的大学生。

78级学生中年龄差距之大,已经是整整一辈。金融班年龄最小的三个学生,入学时都只有15岁,连个子都没长齐整,吃饭时总是生怕抢不赢。而年龄最大的唐仕荣则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都已年满12岁。如今已是深证交易所副总裁的黄铁军,正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

1980年,湖南财院正式成为央行总行直属学校,自此,湖南财院成为中国金融界的人才培训基地,并且获得了“财经黄埔”的美誉。因为,从这以后,湖南财院的毕业生均可直接进入中国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工作,经过20多年的历练,这一批1980年代的毕业生逐渐变身成为中国银行界,遍布各大分支行的中流砥柱,并演化出中国金融界的“财院行长群”。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8年建校以来,湖南财院累计向中国输送了一千多位大小行长,这些人执掌了中国金融产业三分之一的天下,不乏中国金融界司局级以上、各大商业银行分行行长级人物。鼎盛时期,中国农业银行在全国17个省的分行行长,全数都是出自这里。

回看历史,其实在1981年,当湖南财经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学成“出师”的时候,他们恐怕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遇上的将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个时代将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机遇。尤其是金融证券行业,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而一群有着金融基础的学生,则更加容易在人群中凸现出来。

你好,财院校区!-湖南大学校友总会

而到了1992年,中国证券市场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财院人。陈学荣筹办湘财证券,欧阳雪初下海淘金,吴敏文在一年之后毕业,进入央行证券管理司。汤世生于1994年离开中国建设海南省洋浦分行,参与了此后名震海内外的中金公司的筹建,并且在此后三年里,一直担任中金公司的副总裁……这些人在接下来20年里,以各种身份创造和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生和发展。

以肖钢为代表的湖南财院人,则在中国银行界打下自己的江山。借由着1980年成为央行直属院校的优势,一批又一批的财院毕业生直达中国银行界的天涯海角。上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下达各基层网点,都有着“财经黄埔”的印迹。

当然后来的湖南财经学院已经没有90年代高峰期间的那种知名度,虽然依然是实力很强。

湖南财经学院,最近的新闻就是准备改名为“湖南财经大学”,当然还是湖南大学系统内,不过是更加独立,也可以加大力度,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期望湖南财经大学能够再次重现以前的风光。

 

 

 

(本文很多资料来自网络)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以前又朋友就是湖南财经学院毕业的,他们在90年代和2000年初的中国银行系统势力很大,到处都是校友
油翁 发表评论于
杨先生,你对湖南财经学院的剧情细节描述得很详细啊!看来学校的历史背景非常丰富呢。希望湖南财经大学可以再度重现昔日辉煌。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马克的文章都是个人观点,尽量客观公正,不带入自己的个人喜好,希望大家评论时也是就事论事,不要发表太多情绪化的留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