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是加泰罗尼亚(Catalonia)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班牙第二大的城市。人口160万,大都市地区人口530万,面积101平方公里。城市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海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巴塞罗那的历史始于公元前古罗马人在此开拓疆土,8世纪摩尔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时,巴塞罗那也受摩尔人统治。但是与里斯本和马德里被摩尔人统治了几百年不同,巴塞罗那仅仅被摩尔人统治了几十年就又回到了基督徒手中。所以,这几个城市中,巴塞罗那的建筑,文化和生活习惯受阿拉伯人的影响最小。
加泰罗尼亚地区现在是西班牙的一个自治区,它包括4个省,总人口为8百万人。历史上,加泰罗尼亚曾经是个大公国,王国,后来通过联姻成为阿拉贡王国的一部分,而阿拉贡王国和卡斯蒂利亚王国联姻后形成西班牙王国,加泰罗尼亚成为西班牙的一部分。之后,加泰罗尼亚有过多次自治政府,也多次被迫取消自治。在西班牙王国内战时期,当时的加泰罗尼亚政府和多数民众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反对弗朗哥叛军。共和政府失败之后,加泰罗尼亚自治政府被弗朗哥政府取缔,加泰罗尼亚总统被弗朗哥政府以叛国和暴乱罪判处死刑。直到弗朗哥去世之后,加泰罗尼亚重新成为自治区,获准使用加泰罗尼亚语和支持加泰罗尼亚独立的政党团体合法化。现在,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政府是一个松散的联邦体制。
加泰罗尼亚地区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加泰罗尼亚语,第二是西班牙语。如果是旅游场所和景点,还可能有第三语言英语,比如说巴塞罗那的毕加索博物馆和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维基百科介绍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都是起源于拉丁语根的罗曼语,但是它们在发音,语法和词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0多年前,公司一个来自西班牙的同事给我介绍西班牙的历史和政治,说到加泰罗尼亚和其他两个自治区想从西班牙分离出来的时侯,我十分不解。我当时认为加泰罗尼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和西班牙非常接近,而且它们之间没有宗教信仰的矛盾,历史上也没有过重大的民族纠纷,留在西班牙强强联合,不是更好?公司的同事仔细耐心地解释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区别,以及历史上的矛盾。公司同事的介绍让我知道了西班牙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存在。
好奇现在是否还存在加泰罗尼亚从西班牙分离的情况,查了一下,根据维基百科关于加泰罗尼亚分离的有关条款:2017年加泰罗尼亚政府要求就加泰罗尼亚分离西班牙行动举行公投。投票的结果是当时加泰罗尼亚民众中有43%参加投票,赞成率为90%。这个公投受到西班牙政府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公投违反西班牙宪法,因为宪法没有规定地方政府有举行公投的权利。事后,多名支持和主办全民公投的政府领导人被西班牙政府逮捕判刑。2021年后,西班牙国王和政府大赦所有被拘禁的加泰罗尼亚政府领导人。最近几年的公民民意测验表明反对加泰罗尼亚分离的民众比支持分离的民众数字比例大约是50:40。加泰罗尼亚的将来要由今后的政治情况和民众愿望决定。
这次我们的葡萄牙-西班牙旅行,巴塞罗那是最后一站。因为沿途看了足够多的教堂和博物馆,最后这一站,我们放慢了节奏,多少有点躺平。巴塞罗那哥特区(Gothic Quarter)是巴塞罗那老城区的中心,周围有很多著名景点和古迹,是旅游指南和旅行达人推荐的在巴塞罗那下榻的地区,我们也是将旅店选择在哥特区。我们在巴塞罗那一共4天,包括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
巴塞罗那大教堂(Cathedral de Barcelona)建于13-15世纪。正式名称为圣十字和圣埃乌拉利亚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Holy Cross and Saint Eulalia),它来自于大教堂中供奉的巴塞罗那的圣十字架和圣女埃乌拉利亚(Saint Eulalia)。圣女埃乌拉利亚是巴塞罗那的一位年轻的女殉道者,她在公元303年罗马人统治巴塞罗那时期,为了反对禁止天主教和迫害天主教徒被罗马人用酷刑杀死。圣女埃乌拉利亚的遗骸后来被埋葬在大教堂的地宫内。巴塞罗那大教堂是天主教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大主教的所在地,统管巴塞罗那和加泰罗尼亚教区。
巴塞罗那大教堂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对称的前立面看起来十分完美,似乎比托莱多大教堂还要大和壮观。和大多数天主教大教堂相同,主殿内有两个侧廊,侧廊上有很多个小礼拜堂(chapel)。很多小礼拜堂都有铁门隔开,供奉着天主教的圣像和圣物等,其中一些是过去的一些大主教最后安息处。大教堂的右侧有一个庭院,里面有几百年前修建的喷水池并养了13只白鹅。
图6.1.1 巴塞罗那大教堂
图6.1.2 巴塞罗那大教堂正立面(Main Facade)
图6.1.3 巴塞罗那大教堂主殿
教堂主殿在靠近主祭坛的通道两边是唱诗班(Choir)所在地。两边的唱诗班相互面对,座位的后面是骑士团的徽章。不知道历史上早期的唱诗班成员是否都是国王的骑士团成员?
图6.1.4 巴塞罗那大教堂主殿的拱顶
图6.1.5 巴塞罗那大教堂主殿旁的侧廊
主殿两旁的侧廊上有几十个小礼拜堂(chapel),这些礼拜堂有些是由铁门与侧廊隔开,有些则没有,游人可以进去朝拜。
图6.1.6 巴塞罗那大教堂的圣物-教徒受洗时使用的大理石盆
据说这个教徒受洗时使用的大理石盆是前罗马寺庙的古物,它是在侧廊的一个小礼拜堂内。
图6.1.7 巴塞罗那大教堂主殿的屋顶中心
从主殿的一个小礼拜堂(chapel)乘坐电梯可到达屋顶。屋顶中心所在地有一个老旧的十字架,屋顶中心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元素:支撑屋顶中心的拱肋。这个拱肋下面是教堂内拱顶所在地。在屋顶上,可以看到两座钟楼,两座侧面尖顶,回廊和巴塞罗那的全景,包括圣家堂。
图6.1.8 巴塞罗那大教堂主殿的屋顶
图6.1.9 巴塞罗那大教堂主祭坛下的圣女埃乌拉利亚灵柩
大教堂主祭坛下,是一个地宫,安放着圣女埃乌拉利亚的灵柩。这也是众多信徒朝拜和瞻仰的地方。这个地宫的顶部也是拱肋支撑形成的。
图6.1.10 巴塞罗那大教堂回廊中的庭院
回廊庭院种有棕榈树和橘子树,以及和一座15世纪的喷泉。回廊里还有一个水池,和13只白鹅。13只白鹅象征圣女圣埃乌拉利亚只活了13岁。
大教堂的小礼拜堂内和回廊的石板下安葬有若干历史上巴塞罗那的名人,包括一些贵族和教堂的主教等。回廊的石板路面上有很多地方刻有文字和数字,应该是人名和日期。
6.2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ia)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ia)是巴塞罗那的一座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的音乐厅。建于1905-1908年。1982年至1989年间,该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改造和扩建。1997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巴塞罗那还有一个歌剧院-巴塞罗那利塞乌大剧院(Gran Teatre del Liceu)。如果说音乐厅(Music Hall),两者常被混淆。加泰罗尼亚音乐厅用来举办除了歌剧之外的各种音乐会,特别是交响乐,而巴塞罗那利塞乌大剧院仅仅是歌剧表演。
参观加泰罗尼亚音乐厅需要在网上预定,似乎并不困难,我们是前一天顺利预定第二天早上9:00。我们下榻的旅店离音乐厅只有5分钟的距离,十分方便。
图6.2.1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大门-1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外墙是西班牙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混合体,大量使用红砖,马赛克和彩色玻璃等材料。加泰罗尼亚音乐厅是在狭窄的老城区修建的,所以它和旁边的建筑物之间几乎没有间隙,而且它的门面也很小。
图6.2.2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大门-2
图6.2.3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阳台立柱
主立面的二楼阳台上有多根覆盖着彩色釉面马赛克的立柱,柱子上方是4个主要作曲家的半身像,他们是意大利作曲家帕莱斯特里纳(1525-1594),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1750),贝多芬(1770-1827)和在侧面的瓦格纳(1813-1883)。或许这4个作曲家是音乐厅的设计师所认为最伟大的音乐家。
图6.2.4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内部-1
图6.2.5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内部-2
图6.2.6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内部-3
图6.2.7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内部-4
图6.2.8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内部-5
图6.2.9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内部-6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的建筑和色彩精美绝伦,这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美的音乐厅之一。
6.3 毕加索博物馆(Museu Picasso)
世界上一共有4个毕加索博物馆是,它们分别是在巴黎,法国南部城市昂蒂布(Antibes),西班牙的马拉加(Malaga)和巴塞罗那。其中,巴黎是毕加索成名的地方,昂蒂布是他曾经短期居留的地方,马拉加是他的出生地,而巴塞罗那的博物馆曾经是毕加索的故居。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收藏最多。昂蒂布的博物馆收藏毕加索在昂蒂布居住期间的作品。马拉加的博物馆收藏的毕加索作品涵盖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巴塞罗那的博物馆是1963年建立,收藏主要是毕加索在巴塞罗那生活期间以及早期的作品。
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是个建于14世纪的建筑物,位于道路狭窄的老城区。这里曾是毕加索的寓所。博物馆介绍说因为毕加索成名在法国,他最好和最成熟的作品多流散在国外,所以这里收集的主要是他在巴塞罗纳和巴黎早期的作品及习作,全部收藏有1500多件,包括素描、版画、陶艺品、油画等作品。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的建立主要是归功于毕加索多年的秘书/经理人和朋友豪梅·萨巴特斯(Jaume Sabartes,1981-1968)。萨巴特斯因多年在毕加索身旁,所以收集了很多毕加索的作品,包括毕加索为他画的多幅肖像画。他在1963年提议成立一个博物馆专门收藏和展出他所收藏的600多件毕加索的作品。因为他的无私贡献,现在毕加索博物馆有一个展厅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970年,博物馆扩大的时候,毕加索再次捐献920件由他家人保存的作品给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
毕加索博物馆历史上还有故事,因为毕加索一生都是坚决反对弗朗哥独裁政府,所以他受到西班牙政府的抵制。1963年博物馆开幕时,当局不准博物馆使用毕加索的名字。1970年时,西班牙政府仍然抵制毕加索,所以当时毕加索拒绝任何政府官员参加开幕式,尽管他也没有出席。事实上,因为毕加索反对弗朗哥独裁政府的立场,自从1934年离开西班牙后,他再也没有回到他的祖国。
图6.3.1 毕加索博物馆所在街道
图6.3.2 毕加索博物馆门口
图6.3.3 毕加索博物馆庭院
图6.3.4 博物馆内的豪华房间
图6.3.5 博物馆收藏《佩帕姑母-Aunt Pepa, 1896》
图6.3.6 博物馆收藏《科学和慈善-Science and Charity, 1897》
图6.3.7 博物馆收藏-时间不详
图6.3.8 博物馆收藏《豪梅·萨巴特斯-Jaume Sabartes, 1939》
豪梅·萨巴特斯(Jaume Sabartes)是毕加索的秘书,以及一生的好友。在漫长的岁月里,毕加索为萨巴特斯画了很多幅肖像画。
6.4 米拉之家(Casa Mila/La Pedrera)
米拉之家是巴塞罗那的一座现代主义建筑,建于1906年-1912年。这是西班牙天才设计师和建筑师安东尼·高迪设计的最后一座私人住宅。米拉之家是巴塞罗那的地产开发商佩雷·米拉于1906年委托高迪设计建造。米拉当时的想法是他们自住主楼层而将其他楼层和房间用来出租。
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 ,1852-1926)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小城。高迪18岁来到巴塞罗那学习建筑,8年后毕业成为一个建筑家。很快成为了一个多产的建筑师,设计了花园,雕塑和若干公寓包括桂尔公园(Park Güell),米拉之家和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以及后来闻名于世的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高迪在世时,他的设计和作品因其大胆创新的思想和方案而受到广泛赞赏以及大量的批评。1926年,高迪在巴塞罗那因车祸去世,享年73岁。去世之后,他的设计得到了评论家和公众的一致好评,他的七件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米拉之家当时被人戏称为采石场(La Pedrera/The Stone Quarry)。这是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它看起来不符合任何传统风格,其起伏的石材立面和扭曲的锻铁制成的阳台而备受争议。建筑师高迪因此受到了很多批评。米拉家人开始时对这个建筑非常不满意,曾经拒绝接受。后来发现很多人愿意来此租赁居住才改变主意。原米拉家人在1946年将房屋出售,后来经过多次转手,1986年,加泰罗尼亚银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出资购买。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遗产。自2013年以来,它变成为博物馆,由加泰罗尼亚米拉之家基金会负责管理它的参观展览和其他文化和教育活动。
图6.4.1 米拉之家
图6.4.2 米拉之家天井
图6.4.3 米拉之家的客厅之一
图6.4.4 米拉之家的卧室之一、
图6.4.5 米拉之家的一个储藏室
图6.4.6 米拉之家屋顶下的阁楼 - 现在是建筑家高迪的设计介绍
图6.4.7 米拉之家屋顶平台-1
米拉之家屋顶平台上的突出物常被人误认为是烟囱的出口,实际上它们只是装饰性的雕塑。
图6.4.8 米拉之家屋顶平台-2
图6.4.9 米拉之家现在的所有者加泰罗尼亚银行的总行BBVA
图6.4.10 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
巴特罗之家,高迪设计的另外一个著名住宅与米拉之家相距不远。似乎巴特罗之家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巴特罗之家排队等待的游客至少需要一小时时间。我们因为午后有圣家堂的预约,所以没有在这里等待。
6.5 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
圣家堂的全称是神圣家族大教堂(Basílica de la Sagrada Família),它是巴塞罗那一座闻名于世的天主教堂。圣家堂始建于1882年,迄今已经142年,仍未完工。圣家堂的主要设计者是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圣家堂名字由来是因为当时巴塞罗那的宗教团体想修建一座宏伟的哥特式教堂来纪念被天主教认为是神圣的家庭:耶稣(Jesus),耶稣的母亲玛利亚(Maria)和耶稣的父亲约瑟夫(Joseph)。
耗时约150年尚未完工的圣家堂并不是世界之最,建成于1889年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用了600多年时间。
行前在网上查过圣家堂的门票,记得一周内的票都能买到。等我们到了巴塞罗那晚上在网上买票时才发现,官方网站上的门票已经售罄至2周后,与过去查到的信息严重不同。不过好在网上还有旅游社由导游引导的游览还有票,价格比官方价格略高,立即下单得以如愿。
高迪的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理念有很差异。我个人觉得古典和传统建筑风格更有魅力,但是高迪的设计理念是回归大自然。他喜欢模仿自然界仿生学的原理,且极简并使用自然材料,比如说大教堂使用天然石料而不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他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是十分科学和前卫的。
大多数天主教大教堂呈十字形的轴线(中殿和耳堂交叉)。主轴线通常是东西朝向,主入口和主立面通常在西面,而教堂的祭坛-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东面,使教徒可以面向基督来临的方向,也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这种建筑还可以使用阳光增强内部的照明。
估计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原因,圣家堂建筑的主轴线和朝向并不是东西方向。它的轴线和南北方向轴线大约呈45度相交。圣家堂共有3个立面,分别为诞生立面(Nativity Facade)- 下图中的NA,受难立面(Passion Facade)- 下图中的PA,和荣耀立面(Glory Facade)- 下图中的GL,参见下图。18座尖塔,其中12座表示为12使徒,图中的编号1-12;4座表示4位福音传播者(路加,约翰,马可和马太),图中的编号E1-E4;以及在中殿的圣母玛利亚,编号M;最高的尖塔代表耶稣基督,编号J。
图6.5.1 圣家堂平面图-photo credit: wiki Sagrada Família
圣家堂有3个人口,它们分别是在诞生立面,受难立面和荣耀立面。现在诞生立面是作为入口,所有的游览者在这里等待进入。受难立面现在是作为出口,荣耀立面现在正在施工。从图6.5.1 圣家堂平面图看,荣耀立面-GL面,应该是将来的主要入口。
注解: 大教堂(Cathedral)术语,参见图6.5.2。
1. 立面(Facade): 教堂入口的装饰立面
2. 前厅(Narthex): 入口大厅
3. 侧廊(Aisle): 教堂内中殿旁的过道
4. 钟塔(Tower): 钟楼/塔通常是在教堂入口主立面的两旁
5. 门廊(Porch): 在教堂的门口
6. 中殿(Nave): 教堂内信徒坐的区域,通常有很多条椅
7. 耳堂(Transept): 和中殿轴线垂直的两个耳房
8. 交点(Crossing): 教堂内中殿和耳堂的交点,拱顶所在地
9. 后殿(Apse): 教堂的后殿祭坛所在地
10. 祭坛(Altar): 供奉宗教祭品等仪式的平台
10. 教堂后殿的半圆形部分(Chevet): 不知道中文词是什么
11. 唱诗班(Choir): 教堂的唱诗班长椅所在地
12. 高坛/圣坛(Chancel): 祭坛+唱诗班所在地
13. 后殿回廊(Ambulatory): 后殿之后的通道或回廊
14. 侧廊小礼拜堂(Side Chapel): 侧廊旁的小礼拜堂或祷告室
15. 回廊小礼拜堂(Chevet chapel): 后殿后的回廊上的小礼拜堂
图6.5.2 普通天主教大教堂的建筑图-photo credi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图6.5.3 圣家堂东北面-诞生立面
图6.5.4 圣家堂西南面-受难立面
图6.5.5 圣家堂诞生立面细部
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分别与1936年和1976年建成。我们的导游告诉我们高迪在世时,诞生立面已经部分修好,所以这是他唯一见过的立面部分。比较这两个立面,可以看到诞生立面十分精致,装饰感十足,和受难立面十分简单朴素。事实上,诞生立面基本上是高迪的设计,而受难立面是后来的建筑师根据他留下来草图设计的。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设计和高迪最后的设计有多大的偏差,两个原因:1. 高迪去世时,圣家堂的设计并没有完成;2. 高迪在世时,他的设计不断被修改。
图6.5.6 圣家堂受难立面细部
在受难立面下门楣上方的图形为美术化后的希腊字母AΩ(Alpha Omega),它们分别是希腊字母表上的第一和最后一个字母。基督教通常用这两个字母表示永恒,即开始和结束的意思。
图6.5.7 圣家堂受难立面细节
上图表示犹大亲吻耶稣的场景。犹大之吻是犹大出卖耶稣的信号。照片中的4X4的一组数字被称之为魔法数字,任何一组横竖或交叉相连的4个数字之和都是33,一共10种组合,它表示耶稣死于33岁。
图6.5.8 圣家堂主殿的屋顶-1
图6.5.9 圣家堂主殿的屋顶-2
图6.5.10 圣家堂主殿
图6.5.11 圣家堂辅殿/侧廊的立柱和屋顶-1
图6.5.12 圣家堂辅殿/侧廊的立柱和屋顶-2
图6.5.13 圣家堂地面的JMJ标志
JMJ3个字母是高迪用来表示神圣家族的标志。其中左边的J上面有个十字标志,它表示耶稣(Jesus);中间的3竖和1横表示玛利亚(Maria)和皇冠;右边的J字表示约瑟夫(Joseph),它的尾端有一个花朵样的标志,它表示基督教圣人。这个地上十字应该就是前面注释中的第8点:交点(Crossing): 教堂内中殿和耳堂的交点,中央拱顶所在地。
图6.5.14 圣家堂中的中殿
图6.5.15 圣家堂中的唱诗班所在地及其后的花窗
图6.5.16 圣家堂中的高迪的工作室
图6.5.17 圣家堂中高迪的Death Mask
图6.5.18 圣家堂地宫中的高迪的陵墓
圣家堂地宫在教堂提供宗教服务是会允许游人进入,每天晚上7点后有弥撒。我们去的时候还是下午,所以没有继续等。我们原来的计划是看了米拉之家和圣家堂后,再去高迪的另一个著名设计-桂尔公园(Park Güell)。因为时间关系,另外我们觉得已经足够了解高迪的建筑了,我们没有去。
我觉得高迪的思维和想象力确实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他这种简洁和崇尚自然的风格我也很欣赏,但是个人觉得哥特式或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建筑比现代派的教堂建筑更有魅力。
6.6 哥伦布纪念碑(Columbus Monument)
哥伦布纪念碑(Columbus Monument)位于巴塞罗那的海滨,兰布拉大街(La Rambla)的终点。兰布拉大街是巴塞罗那市中心的一条著名的街道,它仅长1.2公里,连接市中心的加泰罗尼亚广场和海滨的哥伦布纪念碑。兰布拉大街是哥特区(Gothic Quarter)和拉瓦尔区(El Raval)的边界。哥伦布纪念碑建于1882-1888年,纪念碑所在地是1493年哥伦布完成发现美洲的航行后返回西班牙时在巴塞罗那的登陆地点。纪念碑高60米,它内部有一个电梯供游客登顶。
图6.6.1 哥伦布纪念碑-1
图6.6.2 哥伦布纪念碑-2
图6.6.2 哥伦布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之一:哥伦布回到巴塞罗那后受到国王和王后的接见
图6.6.3 哥伦布纪念碑雕塑之一
图6.6.4 从哥伦布纪念碑碑顶眺望海滨商业区
图6.6.5 从哥伦布纪念碑眺望哥特区
上图中的建筑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军政府所在地(Gobierno Militar de Barcelona),是西班牙陆军第3监察总局的总部。陆军监察总局相当于陆军后勤及管理部门。
图6.6.6 从哥伦布纪念碑眺望海滨
图6.6.7 从哥伦布纪念碑眺望蒙特惠奇山(Montjuïc)
上图中右下方的建筑物,是建于14世纪的巴塞罗纳皇家造船厂(Barcelona Royal Shipyard )。1936年,在原址上建立了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Maritime Museum of Barcelona)。
离开哥伦布纪念碑后,我们去海边商业区逛了一圈。在那的一家海边餐馆吃的晚饭。
6.7 蒙特惠奇山城堡(Montjuïc Castle)
蒙特惠奇山靠海边,距市区不远,它的高度为177米。蒙特惠奇山(Montjuïc)上有一个中世纪的犹太人墓地,可能它因此得名。蒙特惠奇山顶上架设了一条到海边游览区的空中索道。很多人来此地游览,然后搭乘缆车去海边的游客中心。十分方便。
蒙特惠奇山是巴塞罗那的最高点,且俯瞰海港,历史上一直是军事重地。山上最高处有一个堡垒-蒙特惠奇山城堡(Montjuïc Castle), 城堡历史可以追溯至1640年,当时修建它是加泰罗尼亚人为了抵抗西班牙的军队。1936-1939的西班牙内战期间,这个城堡是在共和党人的控制下,它被用来关押弗朗哥叛军的俘虏和叛军的支持者,最多时曾经关押1500人。内战期间双方阵营都有大量虐待对方俘虏的记载,共和党人曾经在此处死250个弗朗哥叛军的俘虏和支持者,处决的地点是城堡下的护城河。后来,共和党人在内战中失利后,弗朗哥叛军夺取城堡,也将它作为同样的用途,监禁和处决共和党人。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弗朗哥叛军将加泰罗尼亚共和国的总统路易斯·科彭斯(Lluís Companys)从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引渡,在1940年10月14日将他判处死刑,并立即在城堡的护城河中执行。
过去,在很多巴塞罗那人和西班牙人的心目中,蒙特惠奇山城堡有着太多十分血腥和痛苦的记忆。
蒙特惠奇山城堡是由多个军事术语称之为棱堡(Bastions)形状的堡垒组成。军事上关于棱堡的定义:棱堡是从堡垒的幕墙向外突出的棱角分明的防御结构,通常呈三角形或五边形。它们被用作先进的防御炮台,提供纵深防御,迫使攻击者撤退并与堡垒保持距离。此外,它们允许交叉射击,有助于掩护侧翼。
图6.7.1 蒙特惠奇山城堡平面图
上图表示堡垒内有120门火炮,并在图上具体标示火炮的位置。
图6.7.2 蒙特惠奇山城堡入口-1
图6.7.3 蒙特惠奇山城堡入口-2
图6.7.4 蒙特惠奇山城堡外的海岸炮
图6.7.5 从蒙特惠奇山城堡外的海岸炮阵地俯视海港
图6.7.6 1940年在蒙特惠奇山城堡被处决的前加泰罗尼亚共和国的总统路易斯·科彭斯(Lluís Companys)
图6.7.7 蒙特惠奇山城堡顶上的训练场
图6.7.8 蒙特惠奇山城堡内庭院
蒙特惠奇山城堡内部被开辟成多个小型博物馆,包括一个小型武器收藏馆,馆藏十分有限。
6.8 加泰罗尼亚艺术馆(Museu Nai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是巴塞罗那的一个主要博物馆,位于市区蒙特惠奇山(Montjuïc)上的国家宫内(Palau Nacional)。博物馆中的收藏基本上全部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历史文物和古迹,以及艺术和设计,包括绘画,雕塑和老建筑等。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宫殿这个词的用法和亚洲国家不太一样,一个富丽堂皇,宏伟壮观的建筑物,就可以称之为宫殿,而不一定是皇宫。国家宫就是这样的一个富丽堂皇的建筑。
加泰罗尼亚国家宫前是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Avinguda de la Reina Maria Cristina),这是一条为了1923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而修建的一条宽广的大道。以及若干为博览会而修建的标志性建筑,如大道起点的4个巨大的立柱,一个巨大的喷水池和两个红色的威尼斯钟楼。
图6.8.1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宫广场
图6.8.2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宫
图6.8.3 从原巴塞罗那斗牛场(Arena of Barcelona)眺望国家艺术宫 - 照片中的两个红色钟楼就是威尼斯钟楼
图6.8.4 从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宫前眺望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
图6.8.5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宫拱顶
图6.8.6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宫内表演厅
图6.8.7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宫前表演的秘鲁青少年歌唱团
图6.8.8 加泰罗尼亚博物馆入口大厅
图6.8.9 博物馆收藏的毕加索的《戴帽子的女人》
图6.8.10 博物馆收藏的达利为他父亲画的肖像画
图6.8.11《拉蒙·卡萨斯和佩雷·罗梅乌骑双人自行车》
《拉蒙·卡萨斯和佩雷·罗梅乌骑双人自行车》是加泰罗尼亚著名画家拉蒙·卡萨斯的一幅自画像。卡萨斯是图左抽烟斗的人。
图6.8.12 加泰罗尼亚画家Josep Triado的《死亡》
《死亡》这幅画有意思。画中的死神应该是那个身上带着一把夺命的长镰刀(欧洲风俗死神的标志)的人,但是他怀中抱着一个神情安详的幼儿,不知是什么寓意?左边穿黑衣的老者(应该是即将离开人世)正在走向悬崖,在前面飞翔的一只猫头鹰的引导下。死神和他怀抱的幼儿的目光和观看者的目光对视。
图6.8.13 圣女埃乌拉利亚受难记
圣女埃乌拉利亚就是巴塞罗那大教堂名字来源的女圣人。这幅作于1452年的油画描叙圣女埃乌拉利亚受难过程。注意圣女埃乌拉利亚是被捆绑在一个X型的木架上。圣女埃乌拉利亚的头顶上的圣人光环颜色比较浅,她是在公元7世纪被罗马教廷封圣。
图6.8.14 耶稣基督受难记
这幅早期油画描述的耶稣基督受难记时,耶稣基督是被钉在一个T型的木架上,而不是常见的十字型木架上。
图6.8.15 圣徒受难记
照片上的这个圣人是被捆绑在一个门型的木架上蒙难的,我不知道这个作品背后的故事,但是从受难者头顶的光环可以判断他是一个圣人
古罗马人当时处决罪犯和敌人所使用的木架有多种,包括十,T,X等形状。所以过去有过争论,耶稣基督到底是在什么形状的木架上受难的。
6.9 西班牙民俗村(Poble Espanyol)
西班牙民俗村(Poble Espanyol)是为了1929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在蒙特惠奇山附近的建造的一个代表西班牙各地民俗和建筑的博物馆,展示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西班牙民俗村曾经有多个入口,离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宫不远处就有一个入口,但是它现在已经被关闭了。只有大马路上的正门开放。游客从艺术宫出来后,需要沿着大路走,才能找到西班牙民俗村唯一入口。
图6.9.1 西班牙民俗村入口
图6.9.2 西班牙民俗村内的影院
民俗村内的影院每30分钟播放一个介绍西班牙人文历史的短片,非常紧凑和精彩,大概15分钟的时间将西班牙各个地区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全部介绍一遍,包括西班牙的国粹弗拉门戈歌舞以及叠人塔等,可能是因为有争议,并没有西班牙斗牛。
图6.9.3 西班牙民俗村的街道
图6.9.4 西班牙民俗村中的塔楼-1
图6.9.5 西班牙民俗村中的塔楼-2
图6.9.6 西班牙民俗村一角
图6.9.7 西班牙民俗村中介绍朝圣路线和圣雅各雕塑
圣雅各(英文:Saint James, 西班牙文:Santiago)是耶稣基督的12门徒之一使徒雅各。据称雅各成功将基督教传播到了伊比利亚半岛,所以他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信徒中有较高的地位。圣雅各后来演变成为西班牙的守护神,他的象征是扇贝壳,手持手杖、葫芦的朝圣者。仔细观察可以在雕塑上看到这些元素。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是世界著名的基督教朝圣路线。它的终点是位于西班牙西北部城市加利西亚(Galicia)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Cathedral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大教堂相传是使徒圣雅各的遗骸安葬地。朝圣者从法国北部和西班牙各地前往加利西亚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祭拜使徒圣雅各,成为基督教徒人生的重要愿望。这和伊斯兰教徒朝拜麦加,以及藏民前往拉萨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朝拜有相同的意义。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起点可以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不同地方,其中包括里斯本,塞维亚等地。现在这些路线已成为各种远足步行者的选择,而不再是以宗教信仰为目的。
6.10 巴塞罗那奥运会运动场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因为它前所未有的点燃奥运会圣火的方式给世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个开幕式使巴塞罗那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最难忘的奥运会之一。我有愿望去看这个奥运会体育场也是因为那一年的开幕式点燃奥运会圣火的实况转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马德里出生的西班牙残疾人运动员安东尼奥·雷博洛(Antonio Rebollo)用燃烧的箭簇点燃了奥运会圣火。背后的故事是因为他不是巴塞罗那人,一直受到巴塞罗那奥委会的排斥,直到开幕式最后2小时才被告知他是4个候选人中最后的人选。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一年的准备时间内雷博洛曾经练习了700多次,只有2次失败,最后凭借实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完成了这个空前绝后的壮举。
当年那只燃烧的箭簇实际上并不是像观众所想那样:落在燃烧圣火的高台火盆中;而是从火盆的上方飞过,在飞翔中点燃从管道中释放出的天然气,然后落在场外的一个专门准备的沙堆上。
图6.10.1 巴塞罗那奥运会体育场
图6.10.2 巴塞罗那奥运会体育场远景
图6.10.3 巴塞罗那奥利匹克公园-1
图6.10.4 巴塞罗那奥利匹克公园-2
图6.10.5 巴塞罗那奥利匹克公园-3
图6.10.6 巴塞罗那奥利匹克公园上的电信塔
巴塞罗那奥利匹克公园上的电信塔是由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ónica)建造的,用于用于转播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电视报道。塔高136米,顶上的垂直尖柱体被设计成为一个巨大的日晷的指针,它在日光下的影子,可以用来指示时间。
6.11. 加泰罗尼亚广场(Plaza Catalunya)
加泰罗尼亚广场(Placa de Catalunya)是巴塞罗那的一个大型广场,通常被认为是巴塞罗那市中心。广场的四周有多条主要大道,包括步行大街(La Rambla)在这里交汇。广场占地约3万平方米,周边是喷泉和雕塑。据说这里聚集着大量的鸽子,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
加泰罗尼亚广场也是为了举办1929年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进行大量的扩建和改建之后,成为现在看到的样子。
图6.11.1 加泰罗尼亚广场 - photo credit wiki: Placa de Catalunya
图6.11.2 加泰罗尼亚广场
我们第一次去加泰罗尼亚广场时,广场内正在修建,所有的入口都被围了起来,里面堆满了建筑材料等物品。喷泉也不工作,只能在外面看看雕塑等。第二次去的时候,部分入口已经开放游人可以自由出入,但是广场上还没有清理干净。
图6.11.3 加泰罗尼亚广场
6.12. 西班牙广场(Placa d'Espanya)
西班牙广场是巴塞罗那最著名的广场之一,它是为1929年举办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而建造的。市内的多条主干道,如格兰大道(Gran Via),帕拉莱尔大街 (Avinguda Paral·lel) 以及通往蒙特惠奇山的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Avinguda Maria Cristina)交汇于此。
西班牙广场的中心是纪念碑喷泉(Monument Fountain),现在正在整修。广场边上的红色圆型建筑物-巴塞罗那竞技场(Arenas de Barcelona)过去是个斗牛场,因为加泰罗尼亚法律禁止斗牛,现在这里已经改变成一个商业中心。广场周边的建筑是当年为巴塞罗那博览会修建的巴塞罗那展览中心。
广场的尽头是蒙特惠奇魔法喷泉(Magic Fountain),夏季这里每周末都有灯光,音乐表演。我们10月份去的时候,这些活动都停了。
图6.12.1 从巴塞罗那竞技场顶层俯视西班牙广场
图6.12.2 西班牙广场旁的巴塞罗那竞技场
巴塞罗那竞技场里面已被改建成购物中心。里面看起来和北美的shopping mall一样。游客可以乘电梯登顶看风景。
图6.12.3 西班牙广场中心的纪念碑喷泉
6.13 皇家广场(Plaza Real)
皇家广场是老城哥特区的一个广场,位于步行街兰布拉大街(La Rambla)的旁边。广场周边是一圈房屋,底层看起来像是中国南方的骑楼,是一个个拱门。拱门内是酒吧,餐厅和俱乐部。广场中心有个喷泉,只是我们去的季节喷泉已经停了。
我们从这里数次经过,在拱门下的一个餐馆吃过一顿很不错的西班牙海鲜饭。
图6.13.1 皇家广场
图6.13.2 皇家广场夜景
图6.13.3 皇家广场夜景-2
6.14. 圣海梅广场(Plaza Sant Jaume)
圣海梅广场位于老城的哥特区,距离我们下榻的旅馆和巴塞罗那大教堂(Cathedral de Barcelona)不远。这里是加泰罗尼亚政府大楼和市政厅所在地,两座建筑相对而立
每年9月圣梅尔塞节(La Merce) 期间,成千上万的人会涌入这个广场,因为在这里举行的叠人塔(Castellers)活动。除了举办庆祝活动外,这个广场是加泰罗尼亚民众进行政治示威的场所。
图6.14.1 圣海梅广场的巴塞罗那市政厅
图6.14.2 圣海梅广场的加泰罗尼亚政府大楼 - 照片中的连接桥即著名主教街桥
图6.14.3 圣海梅广场边上的著名主教街桥(Carrer del Bisbe)
主教街是老城哥特区巴塞罗那大教堂主教官邸所在街道,这里有一座连接加泰罗尼亚政府大楼和政府首脑官邸的过街桥。过街桥修于1928年,它是为了方便加泰罗尼亚政府首脑到达官邸修建的。
注释:
1. 文中不常用的西班牙文和英文地名和人名的中文翻译以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ion)为准。
2. 所有引用照片都列有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