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形”到“心”:让教学设计走向有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综述
上饶市教学研究室潘红霞
广丰县实验小学李保伟
教学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教学而做的设计,是教师教学的常规之举,是耳熟能详的必备工作。但在现实中,教师要真正拿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并非易事。若不是参加公开课评比,很少有教师会认真做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哪怕是为了上公开课,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难以走出“抄袭、组合”的套路,源于教师自己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老师们对“教学设计”的畏难情绪引发了我们的深思:“教学设计”到底难在哪里呢?
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本着“立足课堂、直面教学、服务成长”的宗旨,于2010年9月提出并申报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省级重点课题。本课题在上饶市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潘红霞老师的热心牵头下,吸收了夏饶正、李保伟、吴枚荫、林艳等来自全市2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由于该课题的实践意义大、可操作性强,课题还得到了全市许多学校的认可与响应,上饶市逸夫小学、广丰县永丰小学、铅山县实验小学等20多所学校纷纷针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申报了子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通过研究,让教师立足课堂,直面教学,提高教师对课堂预设的敏锐性和对教材的使用水平,培养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有趣、有用。
(2)通过课题研究,凝聚一批志同道和的老师,相互沟通、相互探讨、相互合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设计、预设、调控等能力,提供新启发、新思考、新策略。
(3)通过课题研究,征集一批经过广大优秀教师精心构思、经过实践完善的教学设计,建立一个“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资源库,供全市小学数学教师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不断向《小学数学教育》《江西教育》《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版)》等各种教育类杂志推荐优秀的教学设计,通过发表作品,提升、推广课题的研究成效。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的本质在于解决“为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等问题,通过前后三年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一、破而后立,解决“什么是有效教学设计”的理论定位问题
通过课题组的反复实践与研讨,对有效教学设计有了一个基本定义:教学设计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是一门讲究系统论与方法论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是一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策划的活动。教学设计应立足“两论”(系统论、方法论)和“两性”(有效性、针对性)的原则去解决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教学设计有一些共性的模式,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练习设计等。
而所谓“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方便操作,促进课堂实践,优化学生学习的方案。是一个为了有效完成某个教学内容制定的一个计划。
总之,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实践,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规范塑形,解决“怎样设计有效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问题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创造性工程,要写好一个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一个跳:跳出设计搞设计
我们认为,教师不能总是想着自己要怎么设计,而是要学会跳出来,先想想别人面对这节课,可能会怎样设计?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类比提炼的过程。这样等于努力寻求突破,坚持做下去,自己的思维肯定会更活跃,更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两手抓:一手抓结构一手抓操作
所谓“抓结构”,就是教学设计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与均衡性,教学设计不能虎头蛇尾或者是有头无尾。二是要规划好结构,也就是说这节课预设了分几个环节实施?每个环节的时间如何分配?环节之间的地位和层次如何,是并列还是递进等等。
而“抓操作”,就是指把想的变成了做的,通过我们的做实现了想的。如果说结构讲究的是“系统论”,那么,操作讲究的是“方法论”。定好整节课的结构犹如我们建房子时建好水泥框架,接下来就是往每层楼的框架按需求砌砖就是了。我们写文章时通常也是这样的:先要想好标题、再想正文要分几部分写,接着考虑每个部分用什么标题,最后根据每部分的标题去安排内容。其实,写一个教学设计就相当于写一篇文章,我们也要考虑主标题、正文标题及标题之间字数的对仗等因素。如撰写“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定主标题为“在体验感悟中深入”,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设计,每个环节的标题可以是:一、出示教具,复习旧知;二、“分类”建模,讲授新知;三、类比感知,辨认应用;四、课堂总结,提升思想。由于注重了对仗,相对来说,整个设计稿脉络就比较简洁清晰,也方便执教者记住自己的教学思路。
当然,我们除了注意教学设计结构、形式的完整之外,还应注意撰写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真实性,切忌夸夸其谈,泛泛而谈。撰写时,要做到详略有度,朴实生动。关键是让人看了你的设计之后,知道“你的课想怎样上”。
(三)三个关注:关注练习、关注过渡、关注板书
数学教学需要扎扎实实地做,设计时要关注数学练习的设计,数学练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是设计的基础。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可以先做一做关于这个知识点的系统练习,在做题中钻研教材。接着围绕基础练习、提升练习、开放练习三大类型进行本课的练习设计。
数学的教学设计不同于语文,语文可能讲究某个环节的发散,而数学更讲究环节间的连贯。所以,需要特别关注每个环节间的过渡,没有过渡就没有教学流程的流动。这里的“过渡”主要指语言的过渡——某个环节导入的揭示语和结束的小结语及为下个环节的引出语。
一个板书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它是微型的教案,预设的跑道,教学的轨迹。真正进入课堂,或许,老师只要记住板书,就能理清思路展开教学,因此关注板书十分重要。
(四)四个步骤:选材、立序、建模、应用
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应该有个基本的程序,我们的理解是:
首先是选材。选材即搜集、选取为本节课教学服务的一切素材。
其次是立序。立序指的是将素材融入教学设计中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的“序”是十分重要的,就好像穿衣服从里到外的道理一样,否则可能就要从头再来。因此,老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好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做到在合适的时间去讲合适的知识。
第三是建模。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建模,培养学生能够在各种纷乱的已知和未知条件中理清头绪,找出对应的数量关系,利用这些数量的因果关系来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考中慢慢总结一些规律,积累一些经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习惯。为此,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考虑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模型的环节,要舍得为学生建模腾出时间。
第四是应用。“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一大特色。在数学课堂中,往往每讲完一个例题就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数学学科的“现学现用”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应该体现在“巩固应用”上,而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是关于练习的设计。
(五)五个读懂: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习题、读懂自己、读懂学生
读懂课标:课标是我们教学的纲领,设计教学时读懂了课标才不会在教学时与其背道而驰,领会了课标理念,我们的设计才能更具有方向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读懂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地位、目标、重点、难点,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处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读懂习题:习题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每一道习题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关键看老师能否读懂其意图,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读懂自己:包括自己的教学心态、教学情绪、专业水平等诸多影响教学的个人因素。反思自己的知识水平:今天的这节课,我目前的知识水平能否应付?要上好这节课,我需要哪些知识储备?
读懂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中的主体。我们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教学前,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为此,教学前,教师应多想想“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知识学生是难以接受的?”、“今天的学习,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三、由“形”到“心”,解决了“设计之后做什么?”的实效归宿问题
练习电脑五笔打字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学打字时,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背字根和熟悉键盘,但熟练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自觉地将字根与键盘熟记于心,到后来打字时根本就不用背字根看键盘打字了。看来:记住的目的是为了忘记,而记最终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如果说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记住的过程,那么,教师拿着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时需要的是忘记。忘记“形案”,装着“心案”。教师只有精心备好的“形案”内化为“心案”,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万物造化,存乎一心”。衡量一个教学设计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课堂中使用的是否有心与用心。常言道:“胸中有竹,方能画竹。”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做到三有——“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有心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用心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每一次静心设计教学的过程都是一次心灵与教材、与学生对话的过程。值得欣慰的是,自“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一大批潜心研究、用心做事的老师在努力在成长,这个课题让一大批志同道和的人走到了一起,通过真心实意的研究带来了教学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