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教研室谢国洪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4页。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初步认识负数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数的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是选用“测量气温”和“存折记录凭证”这两个情境,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理解负数的意义,教材并没有呈现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
我的思考:本节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负数的一些基本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和运用。首先我充分理解并把握教学目标,我认为教材中例1和例2的教学资源我们这里的学生不是很了解,不宜一开始呈现,于是适当增加修改了教学素材,按“复习导入、引出新知→创设情境、初探新知→自学全文、完善新知→巩固应用、拓展新知→回顾总结、重构新知”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其次我重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运用自学、互学、导学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需要,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数感,渗透对立、统一以及集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正、负数、0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1)同学们到目前学了哪些数,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明。
生说,师记录。
(2)这些数都是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需要使用才产生的,在生活中还见到过使用了以前没有学过的数吗,说说看。(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分数、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可以让学生更了解负数的作用,了解负数是对数的概念的一个重要补充。
二、创设情境、初探新知
活动:我来表演你来说
(1)让两个学生并排站在某一起点上,一步没动,现在的位置可以用什么数量来表示,一个学生向前走三步站立,请问现在的位置可以用什么数量来表示。另一个学生后退三步,又该用什么数量来表示。
(2)如果两位同学向前后只走了半步,他们的位置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3)如果一人向左边跨2步记作+2,一人向右边跨2步,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他们的位置。
(4)如果讲台上的物品位置看作0,拿起升高30厘米,它的位置可以记作什么?如果是下沉10厘米,可以记作什么?学生尝试板书,完成读数写数的教学。
(5)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使用负数,举例说说它们的含义?
“设计意图”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数学活动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正负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亲身体验生活事件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三、自学全文,完善新知
(1)明确要求,自学教材2、3两页。(课件展示学习要求)
(2)组内组间分别交流看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小组讨论:为什么说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设计意图”教材并没有呈现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学生可以自学完成文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拓展新知
(1)课件出示“做一做”中1、2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展示交流。
(2)课件出示老师经历过和看到的一些信息,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什么意思。
①我昨天把汽车停在-2楼。②我的银行信用卡还剩-2元。
③上饶某天最低气温-2℃。④我女儿的身高是-2厘米。
思考:我的体重是()千克。
(3)说说一个数量的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取决于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递进,强化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和应用,拓展学生思维。
五、回顾总结、重构新知
(1)课件出示:负数和负号产生的历史。
(2)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能用思维导图呈现你们的学习成果吗?
(小组合作,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负数发展史的介绍,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亲历数学文化的发展,提升数学素养;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展示学习成果,共同回顾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共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