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徽州

徽州文化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与
正文

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

(2006-06-20 13:49:49) 下一个
    作者:章望南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徽州古戏台保存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古戏台的分布状况、时代背景、艺术特色、价值等方面做了论述。文章还分析和探讨了徽州古代政治、经济、宗族、科技、文化、戏剧对此类建筑的影响,科学地理解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实用价值。认为:徽州古戏台形制分明,对研究徽派类型学、地方戏剧史以及剧种、剧目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应科学、系统地加以研究、分析。

    关键词:徽州古戏台现状特色价值
    
    一、徽州古戏台的保存现状

    徽州的文化源远流长,现保存明清时期的各类建筑数以万计,特别是祁门县的新安乡、闪里镇一带的古戏台群落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说明了徽州古代人们极其热爱演剧活动。这些戏台内容丰富,极富地域性特点,且具有代表性,它们以“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而被世人称奇。不仅可以体现中国古代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更体现了几百年前古徽州经济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乡风民俗。

    古戏台大多建造在宗族的祠堂内,它是祠堂建筑的一部分。它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戏台与祠堂前进合为一体,不唱戏时是祠堂的通道,装上台板,就是戏台,这种戏台被当地人称之为“活动戏台”。另一种是,戏台也建在祠堂内却是固定的,这种形式的戏台则被人称为“万年台”。这些古建筑群体建造精良,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反映了古徽州鼎盛时期民间戏剧艺术的真实面貌。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