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洋过海赴美之路

飘洋过海为您提供1>如何成功签证移民USA;出国前准备工作(过海关,登机,离境,入境...); 在美国职业发展的信息
正文

一个中国三个消费世界 奢侈繁华与俭约清贫共舞

(2006-08-22 17:24:09) 下一个
一个中国三个消费世界 奢侈繁华与俭约清贫共舞 -------------------------------------------------------------------------------- 【来源:经济观察报】 差距已成为消费中国最重要的标签之一,而阶层化已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显著特征。   中国国情研究会的报告说,一个中国里,已经有三个消费世界。消费中国的“第一世界”已经是一个为了自我享受的“需求”世界;另一端的“第三世界”则是一个“清贫型”的消费世界,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想买但没有钱”;而那些“奋斗的小白领”所处的“第二世界”,虽已超越衣食之忧,但满足却是很大的问题。   中国国情研究会秘书长张仲梁说:“平均数掩盖了很多问题,掩盖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强大购买力问题,也掩盖了很大一部分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的问题。”   张仲梁是上述报告的主要撰写人。这份6月29日发布的报告,由中国国情研究会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联合调查完成,调查了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沈阳、青岛等十个发达城市。   在报告中,张仲梁和他的团队没有研究分析那部分“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的消费状况。因为张仲梁认为“对于他们最重要的是‘脱贫’而不是‘消费’”。   张仲梁说:“‘第二世界’在过十人一面的同质生活,而‘第一世界’却在过一人一面的个性化生活。”   在他们的研究中,“第一世界”是指那些有高等收入支持的消费群体,占调查目标城市居民的15%;有中等收入支持的消费群体被归结为“第二世界”,而15-64岁之间以工薪阶层为代表的城市大众消费居民,作为城市消费者的主体,占相应城市人口的80%。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至8万元,则成为这两个世界的分野。   “第一世界”群体会经常出入酒吧、咖啡馆、俱乐部、电影院,购买新潮的数码电子产品,他们享受精英化、数字化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个最具购买力的人群,他们秉承消费主义,而不是压抑消费。   “第一世界”家庭的冰箱往往很大,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食品和饮品,而在冰箱旁边的酒柜则是各式各样的酒。事实上,旅游、车辆日常支出、时尚、数码产品、休闲娱乐、社交构成了高收入群体的主要消费意愿。   对于“第一世界”,汽车是必需品。报告调查发现,在“第一世界”中,90%的家庭拥有汽车,尽管大多数的价位都是在10-20万之间。   “第一世界”对时尚的追求很高,70%以上的人都购买过时尚杂志、服饰、手表和香水。   张仲梁和他的同事发现, 15万和24万分别为“第一世界”的境外旅游消费拐点和进口轿车消费拐点。年均消费总支出超过15万时,“第一世界”选择境外旅游的人数会迅速增加;而年均消费总支出超过24万时,“第一世界”购买进口轿车的人数则会迅速增加。   对于“第二世界”,住宅、教育、旅游构成了三大消费意愿。   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第二世界”居民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购房,7%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购房;而且有高达6成的人打算买一般商品房。对于“第二世界”来说,家庭储蓄是购房资金的主要来源。   教育支出在消费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次于住宅。13%的“第二世界”家庭的最大支出项目是子女教育。报告说,“第二世界”之所以在银行里存钱,甚至降低自己的消费倾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子女教育、住房、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支出。   他们的最大娱乐可能是看电视,尤其是电视连续剧。这一点与“第一世界”的家庭不一样。报告说,新闻节目的收视指数达到了78%。交通信息的收视指数也达到了59%。   旅游是“第二世界”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报告数据显示,以季度为观察周期,有过旅游活动的要占“第二世界”人口的13%。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汽车是一种奢侈品。即使在旅行当中,火车和长途汽车是他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显然,“第一世界”人数不多却掌握着消费资源的大多数,主导着消费社会的走向。   但是在张仲梁看来:“‘第一世界’也许能代表未来,但在中国,真正能说明现在的是‘第二世界’。他们是人数上的大多数,他们的消费生活其实是今日中国最为真实的生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