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锦涛访问澳门、一国两制与台海问题

(2004-12-31 21:28:01) 下一个

采访时间:         12/21/2004 1800-19:00

采访节目:       尖峰时刻

采访主题:        胡锦涛访问澳门、一国两制与台海问题

采访机构:         美国南加州KAZN AM1300, KNEY AM1600 与圣地亚哥  

              KSDN AM1240 多元文化广播电台

 

主持人(以下简称“问”):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广喻。欢迎您收听, 今天是西元20041221 号星期二的“尖峰时刻”, “Rush Hour”。前几天是澳门回归中国的五周年纪念,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带着夫人前往参加活动,不过这一次胡锦涛主席在仪式上特别把澳门与香港一国两制的成果作了一个比较,它大大地赞扬了澳门特首何厚铧,但是对董建华,却史无前例地在公开场合要他“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这些话透过新闻、电视的传播在香港造成了舆论的哗然。

 

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什磨在胡锦涛主席的心中两地有这莫大的差别?一国两制走到现在到底呈现出什磨样的结果呢?同时,这次第一夫人刘永清也到澳门去访问,新闻媒体也特别观察她的服装、神情,胡锦涛与夫人的这次澳门行传递给外界什磨样的印象呢?今天我们在节目中要来与听众朋友们进行分析与讨论。

 

今天在节目线上的特别来宾是普莱战略与管理公司的特约研究员吴青先生。吴先生, 你好!

 

吴青(以下简称“答”):广渝,你好!各位听众,大家好!

 

问:胡锦涛主席公开地要香港特首董建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根据新闻消息指出,新华社、中新社觉得这“查找不足”四个字可能有教训的意味,所以在新闻稿里面就把这四个字给删除了,新闻记者还跑去问董建华又没有被责备的感觉,结果他的回答是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我想请教你,胡锦涛对董建华的公开谈话到底有没有训斥的味道?您的分析?

 

答:我觉得按照新闻报道来看,胡锦涛这次去香港确实有提到香港问题,其中有指出来希望香港怎样怎样,这些话语确实代表了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回归以后经济政治的发展有不太满意的地方,所以他会有这样子一个公开的表达。要说批评嘛,这是一种批评,我觉得他是想拿香港与澳门做一个对比,说明一下一国两制的实施有成功的例子,像澳门,澳门在回归以后经济发展、财政盈余、社会安定。香港则是一个对照的例子,回归以后出现了财政的赤字,另外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社会的动荡,包括游行、示威,这当然是有缺点的地方。

 

我觉得他想借这个机会,通过澳门之行和谈话,向世人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说明一国两制有成功,也有缺点,中国中央政府是重视这个问题的,一国两制总的来说,对解决政治冲突、利益冲突还是一个成功的方案。

 

问:吴先生,我想请问你,新闻媒体把这件事情看得很大,胡锦涛党政军三个权力集中在手里还是不久之前的事情,他今天突然到澳门去,把董建华说了一顿,“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大家都认为这是很重的话。我想请问你,过去中国领导人有没有在公开的场合里指正政治人物?我想请教你,胡锦涛公开地指董建华要“查找不足”、“总结经验”,这是不是有点惩罚呢?您的看法?

 

答: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有一点不太寻常啦,在公开的场合对一个地方的“诸侯”,香港(特首)也可以算是“一方诸侯”了,(主持人笑:没错,没错),对一个“一方诸侯”进行……,他没有进行公开的训斥啦,我觉得“训斥”这种话是记者自己添加上去的,主要是“希望、希望、希望怎样”,希望就表示比希望的差了才会提出希望嘛,尽管如此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

 

我觉得他之所以要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一国两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大家也知道台湾问题现在已经闹得有点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提出来的解决台海问题的唯一方案,从目前来看,如果放在民主化背景中出现种种内战、流血冲突、国破家亡这些情况来看,一国两制,我个人的看法还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这样一个方案如果在现实中出现了缺点,对中国政府来说,对它的信誉与执政能力都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所以,我的看法是,这表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一国两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式,有强烈的关注,他不得不站出来做一个比较高调的发言,也是针对世界舆论反复批评香港回归后倒退的一个回应。

 

问:澳门与香港都是实施一国两制的地方,你认为这是香港特首董建华他自己本身的问题,还是中央政策的问题?

 

答:我觉得这恐怕不完全是中央政策的问题,我觉得这恐怕是经验不足的问题。因为一国两制提出来到现在时间还是很短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没什磨这方面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毛泽东当初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中华苏维埃”,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但是那种是武装割据,不是和平的,(主持人:差远了),对,差远了。所以说,一国两制这样一种政策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历史上都是没有过先例的,在实行过程中如果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波动也是正常的,一个事情总要给它一段时间,让大家能够摸索一下经验、总结一下教训。所以我认为主要是一个经验不足的问题。

 

问:经验不足, ok.  胡锦涛的澳门之行一直强调要彻底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来办事情,那末一国两制走到现在,你认为一国两制到底是一个是什磨样的局面呢?还有,一个制度,你认为要多长的时间才能下结论,是不是成功的?您的看法?

 

答:我的看法是,对一国两制如果想要来判断一下这个政策或者说制度好和不好,成功的标准我觉得需要先界定一下,没有一个成功的标准,我们没有办法来评判一个东西的好和不好,是吧?

 

对一国两制方方面面的看法很不一样,中国政府方面是大力地赞扬,(主持人:没错),台湾方面是坚决地反对,(主持人:笑),认为一国两制是祸国殃民,美国方面和世界舆论是抱着一个怀疑的态度。所以,如果我们要界定一下一国两制是好还是不好,必须树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看它在现实中起的作用。

 

如果我们横向地比较一下,在处理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团体、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利益的冲突方面,处理冲突当然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武力解决,一种是和平解决,到目前来看,武力解决得多,和平解决的少。如果大家看一下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在两种制度变换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民主化过程出现的绝大多数冲突,都是武力解决的。从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情况、南斯拉夫的情况都是这样,当然也有比较平稳的,但平稳的少,武力解决得多。

 

一国两制在改换制度的过程,是从原来的英国统治到现在的中国统治,这实际上是一个“改朝换代”的过程。改朝换代的过程,无论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外国的历史上,都是武力解决得多。如果从普通民众避免流血牺牲、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这些角度来看,我认为一国两制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是一个成功的举措,因为它至少避免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大家打内战这样一种惨痛的教训。

 

从这个角度看,至少香港澳门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在解决制度的转换过程中,在解决主权、治权的转换过程中,说白了,就是在解决“改朝换代”的过程中,我认为一国两制是一个成功的举措,应该加以鼓励。但是它在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因为中国自己在改革开放过程也在摸索他自己的发展道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至于多少时间,我很难预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认为它成功的希望还是大于它失败的可能的。

 

问:所以,吴先生,您认为一国两制不管怎磨说走到现在,虽然香港看起来有点颠簸,澳门方面还算是满健全的,这两个方面在中国的政治运作方面还在做一个调整是不是?

 

答:对。中国自己从80年以来一直在进行改革开放,说白了也是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转换他原来僵化的、斯大林式的极权主义体制,变成一个灵活的、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二元的这样一个体制,从极权主义到权威主义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当然有大量的新的情况出来,需要加以摸索,中国当初提出来“摸着石头过河”是吧?(主持人笑),要过河,没有图,不知道那里好过,只能摸着河里的石头一点点往前走。香港呢,我认为也是这末一个过程、也是这末一个状况。等到中国自己完成了转型过程了,香港的问题也就彻底解决了。

 

问:所以说,中国现在在政治上已经比较灵活了,没有那磨僵化了,是吗?

 

答:我认为比过去灵活多了。你可以看出来,一国两制在改变了香港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中国政府处理政治的方式和态度。(主持人:怎磨说?)比如说,举个例子吧,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基本法”中的23条,当时香港出现了有50万人的示威游行,这在国际上有大量的报道,认为是一国两制的失败,台湾方面也认为是一个失败。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恰恰证明中国政府在实行一国两制的过程中,也在通过香港这个窗口,跟世界打交道,摸索它的新的处理政治的方式。

 

比如说吧,23条是一个国家安全的法条,所谓要在香港实行国家安全法条,是中国下面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嘛,诸如此类的规定,在实行过程中香港有反对意见,出现了游行,当然游行有很多原因,这只是矛盾焦点之一。出现游行以后,中国政府方面没有像过去一样推行这个23条,而是马上停下来、暂缓了,这一点你可以看出来是非常不同寻常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实际上在任何共产党的历史上都是很不寻常的。就是说一个政策在碰到社会的反对力量的时候,它终止下来,表示愿意倾听民意、愿意等待民意,我认为这个过程恰恰证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行过程中,不仅改变了香港的政治生态,同时也在一点一点对中国政府处理政治的模式发生某种微妙的影响。

 

问:所以说,中国在政治运作上从香港得到了一个灵活性,而没有像当年……因为共产主义是我说了就算数了,你反抗我基本上没有用的。但是在香港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中国现在正在朝着一个灵活的方向去做了。

 

答:我觉得很明显嘛。中国政府在处理23条的过程中,如果你贯穿起来看的话,这一点是相当明显的。中国政府的政治模式、政治运作过程中,也在日趋灵活,想要探讨一种新的路子。

 

问:好,我们节目进行到这里,我们先休息一下,待会再回到节目现场。待会我们要请吴青先生来跟我们听众朋友分享一下,领导人的服装也是新闻的焦点之一。胡锦涛带了第一夫人一同前往,新闻媒体特别注意他们两人的服装与神情。这到底传达了什磨样的信息呢?到底传达了什磨样的信息呢,待会我们也请他来和听众朋友们一起慢慢解读。现在时间洛杉矶晚间616分整。您所收听的节目是“尖峰时刻”。

 

问:62218秒,我是赵广瑜,欢迎您继续回到我们的节目现场,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胡锦涛的澳门行,您有什磨样的看法。今天在节目当中我们邀请到的来宾,是普莱战略与管理公司的特约研究员吴青先生,和听众朋友们做深入地分析。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们要请吴先生来跟我们进行探讨的是,这一次胡锦涛的澳门行带了第一夫人一同前往,新闻媒体特别注意他们两人的服装和他们两人互看的神情,想请问你,领导人的服装在公开场合传达了什磨样的信息呢?你怎磨看这个问题。

 

答:领导人的服装属于政治仪式的一部分,政治仪式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所以服装的穿着也透露出某种政治的信息。我记得当初前苏联领导人戈巴乔夫的夫人,就是非常活泼的一个人,穿得花枝招展的,(主持人:穿得花俏),对,花俏。当时因为戈巴乔夫刚上台,外电就通过这种观察立刻得出结论:赖莎是一个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人,当时就估计会不会对戈巴乔夫产生影响。因为夫妻嘛,“夫妻本是同林鸟”,夫妻之间的了解当然是最深厚的,另外,什磨风也比不过枕头风,是吧?(主持人笑),“东西南北风,敌不过枕头风”。太太有什磨样的想法对先生当然也会产生某种影响。所以,这次去澳门,媒体不仅对胡锦涛的服装,而且对他太太的服装非常关注,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中国政治毕竟不是那磨透明。

 

从中国政治领导人的服装来说,服装确确实实是代表某种政治含义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要穿的是中山装,中山装是当初孙中山发明的,孙中山是当初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又认为社会主义是“三民主义”的一个发展。所以毛泽东以及周恩来这些领导人从来都一直是穿中山装的,有那末点继承正统的意思,表达他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念。

 

到了邓小平、赵紫阳、江泽民这一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原来的那一套马列主义的理论开始逐步地被修改,这时候强调的主要重点是对世界开放、改革、与世界接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文化管理,这个时候再穿中山装就有点格格不入了,(主持人笑),你要反帝反封建,你还搞什磨开放、引进什磨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所以领导人大多数时候就穿西装,因为西装是中国从来没有过的,是外来的服装,西方的服装,所以叫西装。

 

但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又出现许多问题,“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深一脚浅一脚的,所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有时候就开始要收,放了以后就开始有点收,收的意思就是说方方面面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诸如此类的,等等等等。那末这个时候又开始回到了毛泽东当初的中山装。

 

所以你看中国领导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穿不同的服装,确实是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含义的。在胡锦涛这一代领导人身上,中国领导人对它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他在走向未来的过程的经验、信心、能力都有了相当的提高,我认为在这个阶段上他也没有必要在服装上来传达某种政治理念。服装的变化,你像邓小平、赵紫阳、江泽民这些服装的变化,变化本身表达他们对到底哪种政策有琢磨不定,对那一套体制、理念能够促进中国的发展有一点不定的感觉,所以他才会不断地换,(主持人:中山装、西装不断地换),对,现在我认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中国的实力与经验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了,恐怕不会带来那莫大的影响了。

 

问:但是如果有一天国家领导人换回中山装,这个地方大家可能就要多看一下,是怎磨会事了,是不是?

 

答:也有啊,胡锦涛在某些场合下也还是穿中山装,通常都是一些比较严肃的场合,肯定不是强调改革开放场合,肯定不是强调引进外国先进文化技术的场合,一般都是强调共产党领导,国家统一诸如此类比较严肃的场合,就会回到中山装上来。

 

问:蛮有趣的。接下来请教吴青先生,不管怎样,胡锦涛的澳门之行,你认为它给民众留下什磨样的印象?是不是中国领导人不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领袖了,还是说改革之路其实还是漫长而且遥远的?

 

答:胡锦涛这次去澳门规格很高、规模也比较大,党政军的领导人都出席了,还有报道说,这是自他全面掌权以来第一次这磨高调出席活动,是吧?(主持人:是,没错)。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他这个高调活动,目的在于获得高调的报道,也就是新闻的coverage,覆盖面,新闻的覆盖面,当然是要讲给别人听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人喽。我认为他主要是要讲给三部分人听,一部分是台湾的领导人和台湾的民众,另一部分是大陆的民众和海外的华人,第三部分是美国、西方国家的民众。

 

说它讲给大陆的或者海外的领导人听,是因为香港、澳门主权的回归代表了一段历史的终结。中国近代历史是一个受欺辱、受压迫、被侵略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是一个国破家亡的历史。西方国家在近代历史上侵略压迫中国,侵略、压迫完了还要中国割地、赔款、赔礼、道歉,这种屈辱确实是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了。收回主权本身代表了中国人结束了150多年来饱受列强侵略、割地、赔款、下跪、求饶这磨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标志着中国人初步洗刷了他的屈辱,标志着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昂首挺胸、当家作主人的时代的来临。因此,高调的访问,肯定是为了宣示这样一个理念或态度,这样一个活动当然会有助于提升大陆和海外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他要针对的一部分人所要传达的一个理念。

 

当然它也是针对台湾领导人的。实际上它就是要告诉陈水扁和李登辉,以一国两制来实现中国的国家统一的决心。港澳回归实行的是一国两制,但是一国两制当初设计出来实际上不是针对港澳的。如果你去看一下“邓小平文选”你就会知道,一国两制提出来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台湾的,所以任何有关一国两制的活动都和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直接的关系。

 

台湾从陈水扁当政以来,改变一个中国的现状、追求独立的倾向也使越来越明显,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越来越急,现在甚至已经到了要对中国展开圣战、恐怖平衡、导弹要打北京、上海、三峡大坝程度,我认为已经是到了走火入魔、不顾一切的地步了。台独现在在台湾是有点“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感觉了,谁反对台独,谁就是台湾的敌人。新加坡反对,新加坡就变成“鼻屎”、“LP”; 美国反对,美国就变成“野蛮干预台湾内政”;法国反对,法国就变成“希拉克不懂民主”。反正谁反对台独,台湾领导人就跟谁翻脸。这股势头再不有所节制的话,两岸的战争真是不可避免了,整个亚洲都会被拖进来……(主持人:所以,您的看法就是,胡锦涛的澳门之行就是为了要有一个气魄或者形式,显示给世界人民来看?)对,没错。

 

问:不过,问题是,他为什磨不提“反分裂法”?反分裂法既然已经进入了立法程序了,他刚好去澳门去,应该会多多少少提两句,结果没想到一句话没提,您的看法呢?

 

答:我想没有提可能是有一些特别的、具体的、技术上的原因吧。比如说,就我知道中国方面搞反分裂法的时候,跟美国方面也有初步的沟通。当时一开始提出来是“国家统一法”,可能是沟通以后改成了“反分裂法”。我估计美国方面也表达了他的看法,这些看法现在从美国方面发言人的讲话中已经可以看出来了,希望两岸节制。节制的话, 我想就是反映在胡锦涛这次访澳上面,他没有高调地提“反分裂法”,而是想把“反分裂法”留待以后,等到法律真正成型以后再去提它。(主持人:来日方长),对,来日方长。但是,主权回归再怎磨说,也是同台湾问题有关联的,是嘛?因为台湾和大陆之间不就是面对一个主权的问题吗?所以说这种技术上的提或不提,并不影响它背后所代表的深层的含义。

 

问:好,我们节目进行到这里先休息一下,接下来我们要把节目时间留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们,让听众朋友们来发表一下对胡锦涛这次的澳门行有什磨样的看法?这次澳门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象对董建华提出了批评,对澳门大力赞许,对“反分裂法”则只字不提。您有什磨样的想法呢?

 

欢迎您来加入我们的讨论。我们的空中热线电话是1 800 598 1300626 地区的朋友请拨585 1300或者是525 1600。 现在是洛杉矶时间晚间63345秒,我是赵广瑜。

 

问:63643秒,我是赵广瑜,今天我们和听众朋友们探讨的是胡锦涛澳门行,您有什磨样的看法,欢迎您加入我们的空中热线讨论。我们的空中热线电话是1 800 598 1300626 地区的朋友请拨585 1300或者是525 1600。今天我们在节目线上邀请到的是普莱战略与管理公司的特约研究员吴青先生。接下来我们就来接听听众朋友们的电话。

 

 

听众电话(略)。

 

 

问:来,我们现在请吴青先生针对一国两制在海外方面还是有很多人很怀疑,这个怀疑是正常的吧?

 

答:很正常啊,我刚才就说了,对一国两制看法都不一样嘛。中国方面是大力赞扬,台湾方面是坚决反对,国际舆论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啊。因为一国两制在古代历史上、现代历史上,在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在现实中出现种种问题也是正常的。在现在来看,在香港它表现出来的缺点多一些,在澳门表现出来的优点更多一些,就是这样一个状况嘛。至于你要判断它最后的成功还是失败,我觉得就这磨短短的从97年到现在,好像也太短时间一点了。

 

另一方面,我们看政策的成功与失败,标准在哪里?标准我刚才已经指出来,一国两制,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促进什磨民主、自由、人权上,它关键是在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上面。我看到台湾领导人提到,一国两制台湾坚决反对,为什磨呢?因为说它不能给台湾带来民主、自由、人权这些东西,因为台湾已经有了,所以一国两制没有用。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对一国两制的一个误解。

 

一国两制当然不能带来台湾已经有的东西,但是它能做到一个什磨呢?它能做到避免两岸之间发生内战,这个它能做到,是吧?两岸现在就是“一个中国”的状况,因为台湾是“中华民国”,大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都是“一个中国”。现在台湾方面实际上是说,实际上也就只是领导人提出来啦,说我不要中华民国了,我要的是“台湾独立”了,没有公开说,但“一边一国”实际上不就是这磨一个含意嘛?大陆方面提出来是,那不行,我还是要“一个中国”的,但是我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我让一步,我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面没提出新的方案,它还是要独立。这种情况下,两边非打起来不可,如果两边不能坐下来认真讲道理的话,两边可不就得打起来了?

 

我看到刚才有听众肝火很大,这个问题确实会涉及肝火。(主持人大笑)。为什磨那磨多国家在民主化过程中出现了残酷的流血内战、种族清洗?不就是因为大家都不能平心静气坐下来讨论是吧?(主持人:对)。所以说,我认为大家先把火气降下来,台湾方面应该降火气,大陆方面也应该降火气,(主持人:非常同意,每天做这个CALL-IN节目,可以感觉出来大家都好像要杀人了似的),对啊,不但政治人物卷进来,而且媒体、民众统统一起卷入。你可以看出来,政治这个东西是很伤感情的,是吧?(主持人大笑)政治和宗教谈起来,一旦观点不同都是伤感情的,有的时候“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所以说,我认为大家都应该坐下来平心静气地看,看现实嘛,看事实。如果有缺点谈缺点,有优点谈优点,缺点是哪方面的缺点,优点是哪方面的优点,求同存异嘛。(主持人:好!)。这是我的一个看法。(对一国两制)你可以批评它,但是你要看到,一国两制对于避免民族分裂、避免民族内战,它是有它的价值所在的,这是它的最大功绩所在了。

 

问:好!我们继续来接听听众电话,我们的空中热线是1 800 598 1300 626地区的朋友请打585 1300 或者是525 1600

 

 

听众电话(略)

 

 

问:65242秒,我是赵广瑜,欢迎您继续回到节目现场,今天在线上邀请到的是普莱战略与管理公司的特约研究员吴青先生。刚才我们接听了很多的听众电话,最后的时间留给吴青先生,让吴青先生和听众做一个4分钟的总结,吴先生?

 

答:好。打完电话的人中间,好像火气还是没有消下去哦,(主持人大笑),说什磨都没有用,是吗?(主持人大笑)。如果我们在海外的华人火气都那末大,你可以想象在台湾和大陆的人的火气该有多大了。(主持人大笑)

 

我是这样看的。台湾和大陆现在面临一个冲突的爆发点:中国要统一,台湾要独立。中国的统一,是中国人与中国领导人都要统一,台湾方面,台湾的现任领导人坚决要统一,台湾民众还是一半一半啦。你从陈水扁这次当选看,也就是50%多一点。另外,最近立委选举……(主持人:也是50多一点),对啊,也是50%多一点嘛。陈水扁在立委选举中明确地提出来要修宪、制宪、更改国旗之类的动作,实际上就是以台湾独立为诉求,是吧?但是台湾人民我认为是否决了这个意思,还是以(保持)现状为主。现状我刚才已经说了,就是“中华民国”的现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状,也就是“一个中国”的现状。

 

所以,在目前这个状况下,在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的情况下,身为海外华人尤其应该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你看到两个人要打架,总不是去给他们火上加油吧?(主持人:说‘打吧打吧’),是啊,说你们打吧打吧,你总是应该去劝架嘛。打起来你没有事情,但是在台湾的人是有事情的,在大陆的人也是有事情的。(主持人:就是啊!)。导弹打起来谁损失啊?国破家亡、妻离子散,谁妻离子散?我们待在海外不会妻离子散,但是那些在台湾的人、在大陆的人,会面临这种情况是吧?到时候“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吧?

 

所以说在目前矛盾正在走向激化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要冷静,大家平心静气来看,大家都不要进一步激化这个矛盾了。因为台海的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当初国共两党之间在几十年内战中间留下来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基本方针,就是“让历史留下来的问题留给未来去解决,让祖宗留下来的问题留给后代子孙去解决”。如果现在不能达成协议,至少大家不再恶化这个现状,大家在目前的基础上都不再进一步挑衅了。中国方面也不要快速地追求统一,台湾方面也不要立刻就去追求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才有可能平心静气下来,静观事态的发展,让未来的选择交给未来的、下一代的人民去选择,让他们去作出他们的选择,何必要为了政治上的分歧,意气用事、大打出手呢?

 

台海两岸的问题不仅是牵涉到一个民主专制的问题,同时也是牵涉到民族的内战与分裂的问题,台湾当然有台湾的要求,大陆也不是就没有大陆的理由,双方都有一些理由。在各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应该冷静下来,所谓中国人有句话叫“事缓则圆”嘛,在矛盾不能解决的时候,大家先坐下来,喝喝茶、消消气,最后让事情留给将来的人、让未来下一代的子孙后代去解决。

 

我认为还是有这个可能的。因为现在事态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一旦达到了不可挽回的爆发点的时候,到时候有谁愿意看到两岸爆发一场内战呢?这个对谁有利呢?这个对谁都没有利,是吧?我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中国人既然能够在短短20年时间里就实现经济的巨大飞跃,成为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了;台湾也在过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两蒋时代台湾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谓“台湾钱淹脚目”嘛,这些成就都是值得夸耀的、值得自豪的,大家应该从这些方面来考虑问题,不要为了政治的冲突把民族的未来置于不顾之地。

 

问:您刚才讲的话,好像完全都是借由您的嘴巴,从我的心里面讲出来的一样,你的嘴巴全部说出来了。真是好极了,知我者吴青也!

 

答:哦,谢谢。

 

问:今天我们节目时间也到了,非常感谢我们今天的特别来宾,是普莱战略与管理公司的特约研究员吴青先生,针对胡锦涛的澳门行,和听众朋友们所作的分析,感激您! 谢谢您!

 

答:谢谢广瑜,谢谢听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