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随缘 看不惯别人是自寻烦恼 .可以不拥有任何东西,除了对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四十九

(2009-02-11 19:38:26) 下一个
1395、刘半农写了小说《吃河豚》,介绍家乡水鲜鱼美,敢吃河豚,从此江阴人扬名天下。
  1396、吴稚晖回无锡家乡,大吃家乡小馄饨,忽然腹痛,便到野外遗之,喟然叹曰:“美哉,洋洋乎!20年来不弹此调矣。”当晚,吴又赴乡人公宴,席间大谈拉野屎快乐,而不谈政治时局。时刘半农见报载此事,作《赠吴老丈》以揶揄:“万事不如拉野屎,一生最爱坐飞机。高高党国大元老,却羡寻常百姓低。”
  1397、彭柏山1965年因台海局势紧张,从厦门大学中文系被调到郑州河南农学院当图书资料员,路过在上海的家,午饭有炖老母鸡。他给女儿小莲和小梅各搛了一只鸡腿,还舀了一大勺鸡汤。但小莲听母亲说鸡是专为父亲买的,又把鸡腿放回砂锅,喝了点汤就匆匆上小学去了。
  1398、黄侃在北京大学任教,常喜携学生出游,但陪同者必须是能与老师喝酒和诗的,但二者兼备者只有曾缄、孙世扬两人,时人称他俩为“黄门侍郎”。
  1399、鲁迅正在每天抄写《六朝墓志》,刘半农问:“目的安在?”鲁迅说:“这等于吃鸡肋而已。”
  1400、周恩来某年收到曾在重庆时期当秘书、现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送来的一筐鲜桔,他命秘书了解价钱。秘书调查后说:大概25元。周恩来说:“给他寄50元去,多余的钱让他自己处理。不这样制止不了他。”
  1401、段祺瑞下野后居天津日租界,吃斋念佛。他最爱吃南方豆豉,斋后每餐必吃,又饲养几只母鸡,以备吃鸡蛋,但不准群鸡中有公鸡。他说这样的蛋是“素蛋”,素蛋才可以吃。
  1402、谭延湖南茶陵人,但其家的“祖庵菜”制作却很少用辣椒。
  1403、黄侃有次与学生讲《说文》,说了“荠”字之字形、音韵、训诂,最后忽然说:“你们记着,荠菜馅的饺子最好吃!”全班大笑,于是对这个“荠”字印象深刻。
  1404、萨镇冰平生不嗜烟酒,亦罕宴客和出席酒宴,却喜欢吃虾干,几上常置一小碟,以便随时啜食,有客至即以此招待,别无它物。
  1405、陈寅恪1959年广东自然灾害时,中山大学给以特殊照顾,膳食科长前来,说:学校准备每日供应他4两肉,陈妻唐每日2两。这本来很高兴,可惜科长最后说:“6两肉就是12个人的分量。”陈脸色突变,事后表示他不需要。大学党委专门为此事开会讨论,多数人认为科长没有错,有个干部甚至拍桌说:“陈寅恪有什么了不起,他能生产1亿斤粮食出来,给他什么都可以。”
  1406、陶铸在“大跃进”时,也希望水稻种植权威丁颖支持广东“放卫星”,丁说那是不可能的事。他恼了,在会上公开批判丁颖“右倾”。谁想很快真相大白,“卫星”放到广东全省年产量达1000亿斤粮食这样的程度。实际上,连同其他杂粮加在一起勉强只有300亿斤。结果1959年出现“大粮荒”。陶铸公开承认没有听丁颖的话。
  1407、徐元闻以为成都“韩包子”餐馆,包子名称繁多,色香味俱全,应老板请,为之作门联:“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直觉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
  1408、岱懋为天津狗不理包子店书联:“不负美名人理睬,未尝包子狗流涎。”
  1409、皮定均司令员1943年在河南林县和张烽结婚,婚宴只有两个菜:炖肉、熬萝卜,只是每个菜都分别装了几大盆。那时候很难吃到肉,一下子就被来宾扫得精光。
  1410、武术家吕紫剑至今115岁高寿,其养生之道为早餐吃得多,要比一般人多吃二三倍;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吃大鱼大肉,以素为主,最喜欢吃西红柿。
  1411、林语堂在美国读书时,有年因妻子开刀,在交纳住院和手术费后,只剩了13元。他只得用来买一大罐老人牌麦片,解决三餐。一个星期后在收到国内汇款后方才解脱,但他的肠胃对麦片产生逆反心理,以后永远不吃它了。
  1412、皮定均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时,每个县都视察了,饮食却很简单,最爱吃的是猪蹄子,不喝酒,偶尔一杯,但不反对别人喝。
  1413、张竞生1931年自巴黎归国,在家乡广东饶平田间筑木室茅屋生活,早餐定为两磅,午餐为两磅四两,晚餐为一磅八两,就餐前将所盛主副食先过秤,并分析所食的营养搭配,有如中医的配方。
  1414、林语堂肚子饿就无法写作。有天半夜,他饿了,自煎了5只鸡蛋,还吃了两个脆饼。他自诩有惊人消化力,说:“我的肚子里,除了橡皮以外,什么都能消化的。”
  1415、常书鸿主持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在40年代因生活条件差,吃的面都是自己将小麦、玉米、糜子推磨成面粉,然后制作杂面馍馍,且从沙漠里砍得红柳条子做成筷子,一直用到1949年9月。
  1416、刘亚楼主持在县接待来自西柏坡的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人,为安排晚餐,决定给每个人做一顿清淡的豌豆苗煮鸡蛋面,以供应300多辆大小汽车组成的中央机关庞大车队的所有人员。
  1417、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时,于右任前来探望。他以自制的敦煌烤羊肉招待,与新疆烤羊肉不同,并非将生肉用炭火熏烤,而是将羊肉煮至4 成熟,切条架在烤撑上,再以红柳柴烧烤,加少许盐末,放翻旋转,待油渍下滴,趁热而食。盖红柳长在盐碱地,含有盐分,当其燃烧时,盐分随烟渗入羊肉,烤出之肉肥而不腻,肉质嫩香。张大千随即吟诗:“立马沙山上,高吟天马歌。英雄不复出,天马更如何?”但于却说:“怎么英雄不复出呢?你不就是英雄吗?”
  1418、梅贻琦1955年初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时,4月赴美国康桥杨联家会宴。饭后诸友在纪念册上联句接龙:“烧饼很好(梅贻琦);好好好好(傅汉思夫人张充和);好饼好菜(金龙章夫人毛云琴);菜好酒佳(傅斯年夫人俞大彩);佳人才子(杨联);子曰不可(傅汉思);可以衅钟(赵元任);钟鸣即起(金龙章);起头发烧(杨步伟)。”
  1419、蒋梦麟在台北时,每念有浙江余姚家乡的臭豆腐乳、炸臭豆腐干,后见台北动物园外傍晚有一担着炭炉卖炸臭豆腐干的小贩,于是每当散步即去那里,买几块回家当夜宵。
  1420、罗家伦1945年8月15日作为驻印大使参加印度独立典礼,但当局对宣布独立时间定在上午和下午举棋不定。他建议在午夜零点宣布。说选择零时,犹如中国人吃年夜饭,也是在午夜开始,慢慢吃到天亮,表示进入光明的意思。当局非常赞同,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1421、俞平伯1972年写有打油诗:“迢迢牛奶路,情人从此堕。鼻带乳花馨,点点如清露。”附记有:“赵景深在某处得Mik wat为牛奶路,鲁迅赋诗笑之。但若此处,又不知当如何译也。”
  1422、朱希祖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某日宴请同门黄侃,但黄侃凡烧酒、绍兴酒都不肯喝,指名非要喝五加皮不可。朱只得临时派人去买。
  1423、萧友梅在德国学音乐时,正值一战时期,长期吃不到一点儿荤腥。有天同学打下一只乌鸦,大家兴奋极了,用火烤了,打牙祭解馋。他后来说,那是一顿终身难忘的美食。
  1424、黄侃晚年,饮食烹饪必须妻子亲做,每餐均需鱼肉鸡鸭山肴之类,有不适口,就要她重做,有时一盘菜肴竟改做三四次;改做之后,适口后亦尝三四口而已。
  1425、黄侃年仅50岁就逝世。有说他精神超常,在于饮极浓之茶,茶水几黑如漆,工作之前,必狂饮之,屡屡饮之。虽精气激发,却大伤身体。
  1426、陆小曼拟与其夫离婚,在他返苏州时前往车站送行,并送上糕点一盒,且要他车启动后才尝,说:“此糕乃赠君者也。有事时,请教于胡适之先生,先生将有助于君。”车开后,在糕盒里见有一信,内称离婚事。
  1427、俞平伯1948年12月30日日记有称:在北京大学领取薪金500元,仅合棒子面50斤也。
  1428、侯耀文喝茶的杯子特别大,他人见了说像桶那样大,而且里面放的茶叶,又占了4/5。他是靠浓茶提精神的。
  1429、梁鼎芳家烤乳猪,所用酱色跟蒜都有不传之秘。后广州黄黎巷有家小馆子老板莫友竹,知梁爱好,特用家藏朱八宝印泥一大盒送去,才换得此项秘方,莫记小馆由此以烤乳猪嗜名于广州。此烤法表面与一般烤法无差异,但所烤乳猪入口酥脆如同吃炸虾片,美不可收。
  1430、胡景翼好吃,被吴佩孚软禁时,吴有意每天给他猪油拌饭,后虽释放,却肥头大脑,行动极为不便了。
  1431、唐鲁孙以为一两鸡肉只有5000卡路里,仅及猪肉三四分之一,故应多吃鸡肉。为他制作的芹菜烧仔鸡,将水芹去叶,切二寸段,仔鸡红烧八成熟下芹菜同烧,腴而能爽,瑟勃微甘。所以中医孔伯华、萧龙友认为老人虽忌肉食,但终日素食亦营养不足,此菜乃老人食补的妙品。
  1432、胡景翼为师长时,某日北京商会请他在济南春赴宴,胡每餐必狼吞虎咽,竟将纸包鸡连同纸带鸡一并吞下,商会会长王文典也不敢打开纸包,只得囫囵吞下,众多陪客见了也只跟着吞吃。后来济南春老板恐怕再有此等吃客,于是用糯米纸包好上桌。
  1433、李调生酷嗜家乡常州菜饼(烂菜饼),每宴客,最后必是菜饼呷稀粥。时孔祥熙最好面食,但自吃了李家菜饼后说:“吃面食花样翻新,全国各省山西不属第一也属第二,可是要论精巧细致,那大家还是到李调生家吃菜饼吧。”
  1434、王一亭颇爱吃设于上海北京路上美琪大戏院隔壁的专卖大肉包摊子。此包子每天限量,只卖2000只。它因面发得适当,松软洁白,吃到嘴里阔气蒸香。每一出笼,需趁热吃更见鲜美,但摊子无桌凳。每逢此时,王亦只得随队伍鱼贯而前,购得后立在路边就食。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