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對二二八,外省人可以不用這麼焦慮ZT

(2008-01-16 13:20:37) 下一个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在二二八紀念日前夕公布「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後,二二八議題再度成為國內最熱門的歷史事件。

然而,在媒體上卻常常出現一堆似是而非,扭曲史實的論述,看在一位歷史研究者的筆者眼中,無疑是無奈與心痛,因而有必要作出澄清。




在媒體不當地炒作與誤導下,外省族群出現了一種令人難以費解的傾向,那就是拼命想把自己與當時的國民黨政權連結在一起,爭先把這種污名化的大帽子往自己頭上戴。或許是出自少數族群的危機感,或許是受到傳統黨國觀念的影響。其實,沒必要這樣。

國民黨腐敗的統治下,不管是臺灣人、中國人,都是受害者。類似的屠殺事件,不只在臺灣發生,在中國也是層出不窮。臺灣的特別之處在於,臺灣曾為日本的殖民地,從敵國變成同胞,這之間的更牽涉到文化矛盾,讓所謂本省、外省的差異,更形突顯。

不可否認的,二二八發生當時,不少民眾把對於政府的不滿投射於外省民眾身上,造成外省民眾無辜受害。但也有臺灣人是極力保護外省民眾,這都沒有絕對。二二八事發的幾天後,臺灣的士紳出面組織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穩定局勢,這種報復性的騷動也較為少見了。

至於在二二八事件中受害的外省人,政府在掃蕩全臺局勢後,立刻進行調查與救濟。1947年3月20日,白崇禧發表〈受害公教人員撫卹傷亡賠償損失辦法〉,開始進行受害公務員的調查與周濟。28日,成立「二二八事件受難公務員救濟委員會」,由周一鶚擔任主委,著手進行受害外省人的救濟。隔天,白崇禧再度廣播,特別強調外省籍公務員及眷屬傷亡人數。

政府對於受害外省人的措施是立即且迅速的,相較於本省人的平反,遲至1993年才在討論「二二八事件賠償條例」,而國民黨拒絕使用「二二八事件賠償條例」,堅持使用「二二八事件處理條例」,拒絕使用「賠償金」而用「撫慰金」,並拒絕接受政府應公開道歉、追查元凶等條文,試圖規避中國國民黨政權的責任。對於兩者的處理方式,光年代就差四十多年了,心態上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缺乏誠意。若是要說政府漠視二二八中的外省受害者,那還真是一種惡毒的不當指控。

當然,會有這種誤解,民進黨政府也要負一些責任,政府對於歷史認識的無知,宣傳的不足,只把焦點放在眼前的短視作風,對於真相的釐清與和解,自是一種阻礙。

但是國民黨方面,刻意誤導史實,把二二八定調為「官逼民反」,推卸蔣介石政權該負的責任,讓陳儀去承當所有的責任;媒體,諸如《聯合報》採訪林江邁之女一文,錯誤百出,扭曲歷史。讓二二八承載過多的政治運作,甚至有意藉由二二八重新挑起省籍對立,讓毫不相干的外省人來擔負國民黨政府的錯誤,這才是最可議的!

面對二二八,外省族群大可不必焦慮、緊張,無須一頭鑽進去,搶著替國民黨政權背負這個原罪,反而讓該負責任的國民黨趁機逃避責任,作壁上觀,而讓二二八成為爭論不休的議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