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移大陸台商 開始回流

(2008-01-16 13:20:38) 下一个
工業區轉型 電子、電腦零組件製造業取代傳統、污染大產業

台灣各地工業區最近十幾年中都在悄悄轉型,一般傳統產業或污染較大的產業逐漸消失、外移,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電腦零組件製造業。以租金或廠房買賣行情而言,三、四年前曾跌至谷底,現在多已回穩,甚至有些外移大陸的廠商開始回流了。
以桃園縣境的七大工業區為例,三、四年前的租金或廠房買賣價格,甚至下跌到十年前的二至三成,去年已逐漸回穩,恢復五年前的廠房交易單價。

桃園縣龍潭鄉烏林村長蕭耀宗表示,烏樹林工業區共有廠商300家,走掉的廠商隨即銷售廠房,不久即有廠商承購後設廠營業,大致上,傳統產業的機械類、電鍍類與模具類廠商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電腦零組件工廠。

設在宜蘭的工業區,由於有雪隧通車的利多,廠商進駐的意願不錯,其中,新設的利澤工業區一、二期土地租售率達七成,進駐的生產型廠商已有42家,不乏大陸台商回流者,原在中壢設廠的億鴻工業,也從大陸回來利澤設廠。至於附近的龍德工業區,廠商雖多是傳統產業,但外移狀況並不嚴重,駐廠率達97%,最近新駐進的生產型廠商也有4家。

「廠商逐步了解,大陸的優勢已消失!」宜蘭縣工策會總幹事羅文清說,中國土地、人工成本都在增加,品質卻無法掌握,很多廠商的原物料都得從台灣運去,對廠商並沒有比較有利,乾脆回來台灣,並選擇在宜蘭設廠。

嘉義縣民雄工業區管理中心主任吳國存也說,2001年左右,經營環境確實不佳,不少廠商外移,幾年後發現境外設廠不如想像中好,尤其大陸充滿不確定因素,有些已選擇回台灣發展,像該工業區去年就陸續接到想來設廠者電話詢問「有沒有地要賣?」近幾個月尤其頻繁,4月甚至有一天接到三通,令承辦人員訝異。而民雄工業區近兩年來如有工廠停工,也立即有其他廠商接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