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听者的理解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2009-10-15 06:19:48) 下一个
聋子英语现象的反思及对策
2006-8-20 9:42:19

曹雅娟,李 飒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摘 要】如何掌握有效的听力技能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结合了有关的语言学习理论,通过分析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低下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图式;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151(2006)06-0126-02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各校都存在着英语听力教学难的实际情况。许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单词掌握了不少,语法知识也基本过关,可听力水平很差,甚至连非常简单的英语对话都听不懂,因此社会上流传着“聋子英语”这一说法,影射英语教学的不足。面对这些现实,大学英语教师不得不对以往的听力教学进行一下反思,并积极探索新的听力教学模式。
  一、“聋子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
  有许多英语教师受听说教学法的影响,还是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现代的英语听力教学,因此课堂中只需要一台录音机,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他们认为学生只要多听多练就能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他们往往在给出听力材料中将出现的单词后就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做练习,最后对对答案,纠正一下错误。这种方式实际上没有教授学生听力技能,而只是在测试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其次,有些教师侧重教授学生微技能听力技巧。例如,如何在孤立的单词中或句子中分辨单个音素,忽视对语言整体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普通的做法是,首先教授学生识辨单个音素,然后是单词或词组,下来是句子。对于段落的处理方式往往是逐字逐句地听,认为所有的句子意义加起来就是整个段落的意思。(但实际上,语言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点是早已达成共识的)。这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听力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是被动的接收有声信息的录音机。这种听力法的问题在于,教出来的学生倾向于逐字逐句地听,一旦遇到个别单词没听懂,就会卡壳,老去琢磨那个词是什么意思。遇上几个生词就会如坠云雾,把自己听力欠佳的原因归咎于词汇量少。他们不能积极地进入语境,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帮助自己理解,从而影响了对整个语篇的理解,正所谓“见树不见林”。由此可以看出,被动地理解每一个单词并不能保证充分理解听力材料,积极调动和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是有效理解听力材料所必须的。换言之,听者不仅要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还要用自上而下的方法(top-down)。
  二、解决的对策及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为了改变大学生听力能力差的现状,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传统听力教学的模式的基础上,找到有效可行的对策,形成一种新的听力教学模式。下面将从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环节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从教学方法上来讲,新的听力教学模式应该结合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
  自上而下就是鼓励学生在听之前和听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即图式(schema)。根据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听者的理解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对材料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对文章涉及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听者进行理解的时候,要善于利用接收到的信息来激活库存信息,拓宽和加深信息处理的广度和深度。图式理论要求听者从总体上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掌握大意,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不要因为一个词或短语听不懂而停滞不前,影响更多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听力教学中,要逐步帮助学生培养图式能力,学会利用语篇信息和大脑中的图式,对材料进行泛听和半精听。但是,当听力材料的难度较大,超出了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时候,则要用到自下而上的方法,这就是精听。反复分句听同一段录音,将所听内容解码,利用他们所学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理解,直到听懂每一句为止。但是精听只是一种手段,泛听才是真正的目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必须做到精听、半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二)从课堂教学环节来讲,听力课一般课分为:听前阶段,听中阶段以及听后阶段
  1.听前阶段。教师应认识到不同学生对某个相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背景知识。这些既有知识可以直接影响该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在听前通过头脑风暴,提问或讨论等方式来激活并发掘学生的背景图式。其次,教师应该提供新的背景知识,包括该话题、作者、新概念及单词的介绍。再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听的目的。应该鼓励学生自问:“我为什么要听?”“我需要从这篇材料中获得哪些信息?”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第二阶段-听中阶段抓住准确的信息。
  2.听中阶段。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首先让学生进行预测练习。所谓预测是指让学生根据材料的标题,已听到的信息线索或利用他们既有的背景图式来预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或说话人下面要讲述的内容。预测是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一项必要技能。教师可以让他们先看题目,推测答案,再听材料核实他们的预测;或选取一个清楚的故事,在播放过程中,每到重要事件发生之前按暂停键,然后让学生去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并让其解释做该推测的原因。 (下转第121页)
(上接第126页)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取材料。并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语音语调和不同的体裁,如讲座,新闻,电影,日常对话和英语歌曲等。运用多媒体进行听力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视资料作为线索,以帮助他们进行更积极的推测。
  再次,在这一阶段的泛听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做如正误判断,多项选择,简答,记笔记,捕捉大意,捕捉重要或特定信息等练习;在精听活动中,可在学生中开展填写所缺单词,辨认数字和字母,以及短文听写等练习。
  3.听后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要求学生对刚才的听力活动进行反思:用了哪些策略;哪个策略更为有效等等。本阶段可进行的活动如下:首先,对学生就刚才听到的材料内容进行提问以确保他们正确理解了材料。其次,让学生口头或笔头总结先前听到的材料的梗概。再次,让学生对比听力材料原文来总结自己的错误,以便准确找到自己的弱点是在拼写,辨音,理解还是别的方面。最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就听力材料的主题展开适当的小组讨论,评论甚至辩论等。
  三、结语
  Field 指出应该把听力课看作是一种诊断活动。教师的作用之一就是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要提高大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听力课堂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语言学习的理论,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发现学生存在的具体困难,才能对症下药,最终形成适合各自所教学生的特点和各自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2,(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