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here

春風至人前,禮儀生百媚
正文

中国古建筑-古建筑的装饰脊兽

(2008-11-11 10:42:31) 下一个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吻兽或望兽、垂兽、戗兽 , 仙人走兽及鸱吻,合称 “ 脊兽 ” 。

中国古建大都为土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 瓦片 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 “ 推力 ” ;同时,如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

另外,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 “ 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 。 唐宋时,还只有一枚脊兽,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 “ 仙人骑凤 ” 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

宫殿垂脊兽的装饰 , 是有严格等级区别的 , 只有 “ 金銮殿 ” 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 “ 中和殿 ” 及 “ 保和殿 ” 才只有九样 , 其它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亦有走兽 , 但是都要按级递减 .  

吻兽或望兽 : 安放在正脊上。

吻兽 正脊两头安放面朝里的龙首形瓦件称 “ 正吻 ” 、 “ 螭吻 ” , “ 鸱吻 ” 即鹞鹰,因传说此兽好吞,故在正脊两端作张嘴吞脊状,又称 “ 吞脊兽 ” 。一说其为海兽,喜登高眺望,喷水如雨不怕火,于是将之装饰于此,取喷水镇火保平安意。其背后各有双角小兽头,称脊兽。
 Image:Chiwei tunjishou1.JPG吻兽,向右吞正脊

吻兽最早的可追溯到周朝,在《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建筑中就有吻兽,最早的正吻图案见之于汉代的阙、祠和明器上。中国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吻兽是西汉年间所造,吻兽起初并非龙型,仅是由瓦当头堆砌而成的简单翘突,后逐渐形成动物形状,有凤凰、朱雀、孔雀等鸟形以及鱼龙形。晋代以后的文献中出现了 “ 鸱尾”一词。至唐朝中叶和末期, “ 尾 ” 字变成 “ 吻 ” 字,下部是张口衔脊的兽头,上部则仍与鸱尾相似。宋朝以后,此种图案逐渐增多。金国出现龙吻,龙头吞脊,龙尾向内卷曲。元朝时,尾部逐渐改为向外卷曲,背部出现剑柄。据《营造法式》记载,正脊两头还垂有五尺长的铁索,即 “ 吻索 ” 。明朝以后,龙吻逐渐盛行,改叫大吻,尾部完全向后卷起,身上有小龙。清朝龙吻已非常普遍,龙头怒目张口衔住正脊,背上插着一把宝剑,但形状逐渐程式化,清朝中叶之后,正吻和小龙都显得没有生气。明清年间,中国南方有些地方称大吻为鳞尾,和北方不同,其尾部透空,卷曲而不并拢,边缘还有很多花纹。

中国最大的正吻在故宫太和殿上,高 3.4 米,宽 2.68 米,厚 0.32 米,由 13 块中空琉璃瓦组成,俗称 “ 十三拼 ” ,重达 4.3 吨。

望兽: 和吻兽朝内吞脊不同,望兽的兽头向外望去,故称望兽。望兽的等级不如吻兽,常用于城墙上的城楼、铺房,例如北京鼓楼、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北京国子监正脊上均用望兽。
Image:Wangshou.JPG 北京鼓楼望兽位于正脊左端

垂兽

安放于垂脊上,又称角兽,兽头形状,位于仙人走兽之后,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上都有垂兽。垂兽是琉璃瓦制成,双角,中间掏空用来定入垂兽桩。
Image:Chiwei tunjishou2.JPG 
Image:HighStatusRoofDeco.jpg

太和殿屋脊上的垂兽(最左侧的兽头)

戗兽

安放在戗脊(岔脊)的下端,用于歇山顶和重檐建筑上。龙首,称 “ 嘲风 ” ,传说其胆大、好险,便置此。
 Image:Onigawara 3 kaidan-in JPN.jpg

日本东大寺戒坛院的戗兽(右)

 

仙人走兽:

也称为走兽,蹲兽,安放在屋脊边缘处, 是中国宫殿建筑庑殿顶的垂脊上,歇山顶的戗脊上前端的瓦质或琉璃的脊兽。分仙人和走兽两部分,其数量和宫殿的等级相关,最高为 11 个。

数量和等级的关系

仙人走兽最早出现于汉朝的明器上,开始并没有固定的使用规则,元朝以前多为武将。

清朝开始出现官方定制,其数目与种类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位于最前端的是仙人,即仙人骑鸡,后面是走兽,走兽通常数量为奇数,常见为 9 、 7 、 5 、 3 不等, 9 为最高, 走兽的数量是随着宫殿等级的抬升而逐渐增加的。雍和宫各大殿上的小兽以法轮殿和万福阁为最,均为 7 个,因此二殿系寺院的中心建筑。

排列顺序

《大清会典》上走兽的排列顺序为:鴟吻(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但是在故宫的太和殿上,在斗牛之后增加了一个行什,表示规格之高。但各地方建筑依从习惯,多不遵从官制。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达不到 9 个时,则依先后顺序。 小兽的递减是从后面的行什开始的。

故宫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古建筑,角脊之上排列着 10 个小兽,其顺序为: “ 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 ,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Image:HighStatusRoofDeco.jpg

故宫太和殿上的仙人走兽,是最高级别的(10个走兽)
Image:P1090486.JPG
北京故宫午门上的仙人走兽(9个走兽)

寓意

走兽 的排列是有寓意的。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

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 ?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被追兵紧逼,逃到江边,危急中,遇一大鸟。于是,缗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化险为夷。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腾空飞翔并有祈愿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此仙人不计在走兽数目之内。

走兽各有寓意,并均赋予了神奇的本领,有的能镇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带来吉祥好运,

1 、鴟吻,最喜欢四处眺望 , 常饰于屋檐上。即龙,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唐宋两朝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

2 、凤,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在旧时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 · 日者列传》: “ 凤凰不与燕雀为群。 ” 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3 、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 “……- 狮子吼云: '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 。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 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唐虞世南《狮子赋》描绘其: “ 筋骨纤维,殊恣异制,阔臆修尾,劲豪柔毛。钗爪锯牙,藏锋蓄锐,弥耳宛足,伺间借势 …… 遂感德以仁。 ” 在这里,狮子是 “ 猛 ” 、 “ 仁 ” 兼具的瑞兽。

4 、天马,我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天马意为神马,与海马均为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汉朝时,对西域的良马称为天马,天马又是尊贵的象征。 “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 ,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5 海马,海马亦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6. 狻猊,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狻猊在古籍记载中是接近狮子的猛兽,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一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

7. 狎鱼,是海中异兽,说它能喷出水柱,寓其兴风作雨,灭火防火。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8. 獬豸,有神羊之称,为独角,又称一角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异物志》中说 “ 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 ” 。《神异经》云: “ 东北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 ” 因善于辨别是非曲直,力大无比,古时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断邪正。将它用在殿脊上装饰,象征公正无私,又有压邪之意。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9. 斗牛,它是一种为传说中的虬龙,无角,与押鱼作用相同,一说其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镇之。《宸垣识略》中说: “ 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蝀坊之上。 ” 故它是祥瑞的动物,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10. 行什。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压尾兽。   

  

这些 走兽 具有极强的装饰作用,使古建筑更加宏伟庄重。同时,在结构上稳固了屋脊和瓦垄,具有防止屋脊滑动的作用, 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 是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套兽

安装于仔角梁的端头上,起作用是防止屋檐角遭到雨水侵蚀。一般由琉璃瓦制成,为狮子头或者龙头形状。

Image:Taoshou.JPG
Image:Taoshou in Summer Palace.jpg颐和园排云殿的套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