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无狂想地

曼舞飞絮的羁旅,小小的足迹漂泊在文字里,随心而来,随缘而去,随意而游,随喜而嬉,天地一痞。
个人资料
ling198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今绝对知多少 与 烟锁池塘柳

(2010-02-23 17:12:08) 下一个
古今绝对知多少 (转)

by 王铎

炭黑火红灰似雪,

谷黄米白饭如霜。

上联是明弘治皇帝出,下联是孩提时代的杨慎对,弘治皇帝大宴群臣,见“火锅”用的炭而出上联,群臣无人对之。而随父赴宴的杨慎对出下联,得御赐酒三杯。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平湖在浙江省平湖县。上联是一剃头匠所出,下联是唐伯虎所对。近人有人对之以“黄河河套套黄河”,也很稳妥。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上联是王安石难倒大学士苏拭的三条上联之一,下联是后人之作,佚名。

乾隆年间一次开科考试,两考生脱颖而出,伯仲难分。考官将试卷呈乾隆钦定。乾隆阅后说:“朕明日题一对,命二生续,对者即状元。”昱日晨,乾隆见西湖风拂垂柳,烟雾凫凫,便写出:“烟锁池塘柳”的上联。二考生举目观瞧,甲大惊失色转身而去。结果钦点甲生为状元。人不解其因,乾隆道:“联乃绝对;谁人能续?其能在瞬间断定,才华必高也!”原来此上联内涵“金木水火土”五行,要续此对,也需五行,这就绝非一般了。近代,竟有人对出了此绝对:

烟锁池塘柳,

炮堆镇海楼。

乾隆年间对对高手纪晓岚,他的妻子曾有一上联竟难倒了其夫,而百年后的近代也有人对出。联语是: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畹华”是梅兰芳先生的字。近又闻有人对之以“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类似的联语有: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

敖广举火步步照云赵子龙。

已被时人或后人续上的绝对尚多,而每副联都有它的来龙去脉或一段故事。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出对者乾隆,对对者纪晓岚。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上联一老者出,下联是毛泽东的对句。

抗战时期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齐鲁大学医学院都迁到成都华西后坝的华西协和大学上课。著名的病理学家候宝璋教授据此拟出一联,《新民报》刊此联广征下联,不久四川农政所第一血清示范厂会计对出下联,联语幽默,良多趣味。

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刘师亮民初名人,他当学徒时,拜某茶馆王先生为师,王先生条件是对出他出的对,刘师亮考虑三天,终于对出。联语是:

两头是路穿心店,

三面临江吊脚楼。

天津《智力》杂志曾把作者彭更的拆字对上联刊出,后被于万杰对出。联语是:

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曾有过许多绝妙的好联,可惜,即使保存下来也未留姓名。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竹横麻竖青黄交错软硬帘。

上联作者是一卖炭翁,下联作者是编竹帘的匠人。

鼓架鼓架陈皮不能敲半夏(下);

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此药名联,上联是药店掌柜,下联是小伙计所作。


烟锁池塘柳(转)

在各式各样的对联中,一般人最感兴趣的,大概就是所谓的“绝对”了。“绝对”有两个特点,一、它是经过长时间在民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得出,的有还未对得出。二、它的难度很高,凡是可以称得上“绝对”,总有一些“古古怪怪”的条件限制。“烟锁池塘柳”就是属于特别限制的对头。这五个字的偏旁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下联也应该要有“五行”才能对得上。此联传诵千古,名闻联界,在流传过程出现不少佳对,现以古至今展现一二。

【古篇】

三百年前,陈子升(1614--1692,广东南海人)是南明著名忠臣陈子壮(永明王朱由榔曾任他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之弟,在明代官礼科给事中,入清不仕。其人著作《中洲草堂遗集》卷十六有《柳波曲》并序云:“客有以烟锁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属余为对句,因成《柳波曲》二首,与好事者正之。”
其一云:

烟锁池塘柳,灯垂(一作“填”)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其二云:

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塘柳。妾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

陈子升以“灯垂锦槛波”对“烟锁池塘柳”,甚具诗意。“灯垂”是“实写”;若易为“灯填”则是“虚写”。“灯”指灯光,灯光铺盖波光,用一“填”这益见其“重”,这是类似现代文学家所谓象征手法。不过,若依“正路”,则仍以“垂”字为佳。
这一对句虽然亦具“五行”,不过陈子升并不满意,因为“灯”对“烟”,两个字都是从“火”,他觉得欠工。这也是古人要求自己的严格处。于是又有《续作锁柳销鸿之曲》云: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用“烽销极塞鸿”来对“烟锁池塘柳”;意境甚高,不过陈子升自我要求太严,“烽”对“烟”也还都是“火”字旁,他不满意,又作《烟锁沉灯引》云:

烟锁池塘柳,钟沉台(台)榭灯。灯心红缕密,柳眼绿波澄。

“钟沉台榭灯”与“烟锁池塘柳”;两边的“五行”无一相重,可谓挖空心思。但论诗意则有点勉强,似不及“灯垂”、“烽销”二联之自然。

《清稗类钞》亦发现有一前人对句,该对句为:

灯深村寺钟。

其不但平仄协调,且胜在自然,意境韵味直追原句。是“以虚带实”的写法,“深”(深远)既是形容村寺的所在处,也是对灯光的视觉享受。“钟”应是指钟声,“村寺钟”中听觉方面的描写。与烟锁异曲同工。


【今篇】

一、港城铁板烧 汀培锦柱灯 港铺灯塔标

广州骆广彬先生所作,见于其原诗一:

烟锁池塘柳,港城铁板烧。旋厅添绿嵦,风物览逍遥。

其诗二:

烟锁池塘柳,汀培锦柱灯。招邀珠海夜,觞角满高朋。

“港城铁板烧”是粤菜馆供应的一种工具。将铁板用电烧热,置生的菜肴于上,这种吃法入诗,大有竹枝词味道,在俚俗中见妙趣。亦是唯一的一个无情对。
“汀培锦柱灯”,指广州白天鹅酒店在广州沙面,“汀”水中之小洲,填土成沙面,锦柱灯言灯注装饰很美观,“汀培”则言“植灯柱犹如植树一样,必培土以成之也”。
“港铺灯塔标”具有新意,亦指本地风光,由“夜观港海,船只如梭” 而得灵感,“凡海港必设有灯塔标志,防船只触礁”。

二、湖增锦榭灯

纽约联合国供职的江华徵先生所作,附注云 :“锦榭之灯倒映湖面、岸上、水中,故曰'增'”对句符合对格,颇见匠心。

三、炮架镇江城

苏州陈毓雷先生在镇江所见,加以解释说:“镇江与古瓜州隔江相对,形势险要,冠以'炮架'二字”联语气势不凡,然“锁”和“架”字俱为仄声,“塘”和“江”都是平声,玉不掩暇。

四、燕衔泥垒巢

慕羽读者所写之下联,燕属“火”部 (构成燕字的下面四点象征火焰熊熊之貌),衔、泥、垒各有五行在内,其中“垒”字作动词用,但“垒”字也可当“壁垒”解,对“塘”字可通。只惜“巢”字属“巛”部,不属于“木”部。否则完全合规格。

五、茶烹銎壁泉

此联早在《羊城晚报》发表过,下联用倒装句,是用“銎壁泉”水以煮茶,而且平仄协调,意境佳美,烹茶细啖,赏心写意,且“銎壁泉”是有实地的。该句最大特点是,上联五行悉在右,下联五行全移下。

六、烽销漠塞余

陈敬之先生之作,不但平仄协调联意通顺,且“五行”顺序和上联也一样。但有可能借鉴陈子升诗语。

七、灯铭水墨楼

陈正龙先生所作之下,宜古宜今,唯一“水”字独立为“五行”,与上联略起冲突。

八,灰堆镇海楼 炮堆镇海楼

俱为佚名作,在形式(都有五行)方面是可以对仗,但却毫无意义。而且上联是一句清丽的五言诗句,灰堆之句只是“解得通”而已。两者之间的雅俗不可以道里计。后有人改“炮堆”,“炮堆”比“灰堆”好得多,但“堆”字的气势太弱,把许多炮“堆”在镇海楼中,联意不通且牵强。

九、灯铺深圳桥

张耀君先生拟对的下联,“铺”字用得不大适当,但“深圳桥”是可以对“池塘柳”的名词。不过却是专有名词,严格说来,用以对普通名词还是“犯忌”的。

节录《名联谈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