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母在,不远行

(2009-10-18 02:36:45) 下一个

“父母在,不远行”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意思是说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都要留在父母身边尽孝,最好不要轻易离开他们。

我想不论是中国和外国,不论是什么文化背景,子女孝敬父母都是一种美德。

当然,“不远行”也不是绝对的,我想天下哪一个父母都不愿意因为自己还健在,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出外去发展,都不希望自己会成为子女的拖累。至少在我的周围,没有见过这样自私的父母。

相反我倒是见过不少,在父母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没能在他们的父母身边。而他们父母那种孤苦无助的情景,让人看了着实让人不忍而堕泪。

我们单位是一个不大的事业单位。也许是因为知识分子比较集中,在前些年出国热的时候,尽管他们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还是想望方设法,花费几乎所有的积蓄,把子女送到国外去留学了。

一去多少年,等他们学有所成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有的甚至都已经成了耄耄老人了。这时候彵们父母最需要的是他们能留在自己的身边,陪伴自己安度一个晚年;但也是由于种种原因,能做到这一点的子女并不多。

好一点的每年还能请个探亲假回来看一看,而且看完了还得马上赶回去,给父母留下来仍然是遥遥无期的期盼。

我的邻居就是这样一对老夫妻,两个人年龄都快八十了,虽然我们住在同一栋大楼里,在平时却很难见到他们的面。间或见着面,也是他们夫妻二人一个人拄着拐棍,一个人拿着马札在院子遛弯或者买菜。让人感到他们生活确实有点艰难。

不过他们还好,总还是老夫老妻相依为命,互相有个照顾。每当他们的女儿从国外探亲回来之后,两位老人马上精神焕发,就是看他女儿的眼神也是笑的。等他们的女儿一走,精神和神态却又全变了。而他们的女儿只看见她在身边时她父母的心态,所以心里还一直认为父母过得很好;可就在她最后一次离开之后,两位老人就相继去世了。

另有一对老夫妻是儿子在国外,大约有十几年了。因为我曾经当过他们的小领导,他们的儿子应该跟我也挺熟悉。虽然听说他们的儿子也回来过;但我却从来没见过。而且这一对老夫妻跟我平时关系也不错,即使我退休了之后,他们有什么事还都愿意跟我说,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跟我讲过他们儿子的事。

后来那个老头在前年突然去世了,只剩下老伴一个人了,在办他老头后事时,我也没见他们的儿子回来。

老头走了之后,家里就剩下老伴一个人了,生活更加艰难,我曾劝过她既然儿子不能回来,就顾个保姆吧。

老太太不恳,自认为:“才七十多岁,还行。”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突然好多天没人见过她。邻居担心她出什么事,就找单位行政科开了她家的门。

开门之后,才知道老太太在几天前就离开人世了,要是不开门别人谁也不知道。

人事部门费了好多事,才找到他们儿子的地址,通知他赶紧回来处理后事。

他儿子不能马上回来,因为季节的关系,就委托单位先火化了。

一切后事处理好了之后,他们儿子才从国外回来。

据说,老太太在老伴去世前,就把留给儿子的遗嘱写好了,在遗嘱里告诉儿子说:很想你,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前能见你一面;但知道你在外也不容易,见不到你很遗憾;但这不怪你。

我和你爸没有什么遗产,只有这套住房留你了。如果你在国外混不下去,就回来吧,你就不用愁没房子住了;如果你不想回来,就把它卖了吧,再添点钱买套房子吧。

除了这些之外,别的什么都没写。我不知道:当初老太太在写这份遗嘱时是什么心情呢?我想她也许是在哭,也许是想再写点什么,实在写不下去了。

其实,现在许多老年人的心里大都是“担当生前事,谁计身后坟”,不在后事的操大办,而在意的是最后的生死一别。

近两年,我曾先后两次来澳大利亚,有幸接触到了许多中国留学生,我也发现:许多留学生都是努力的,而且也都是很艰苦的。特别是有些人的家境,在国内还是挺不错的。来到国外留学毕业后,可以说他们经历了在国内没有经历过艰难,如果就这样两手空空而返,觉得有点不甘心。所以,他们有的索性就留在这里给面包坊打工、给社区送报纸等等。

我听说:在国内一个研究生,绝对不会放下架子来干这种工作;在这一点上,这些同学和国内那些大学毕业后当个教师、甚至当了个村官,就觉得委屈了自己的人相比,应该算是一好样的。

我想:有过端过面包,送过报纸经历垫底的人,在国内工作肯定会干得更好。

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留学生在毕业后,有了好工作,并且移了民。我想这些留学生,本身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了,就应该想想自己的父母。假如你已经不能回国在父母身边尽孝,也应该想办法把年迈的父母移民移过来,尽一点儿女的责任。

在澳大利亚我碰见了许多老人,在和他们聊天时,有的老人都是子女已经给他们办了移民。

有一位76岁的老人很高兴的跟我说:他已经办移民了,每天都要到社区免费学英语。

听他这么一说,我倒觉得澳大利亚政府想得很周到,还专门为这些人开办免费学英语的学习班。

接下来再一问:“您是投奔儿子还是闺女来的?”

大概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回答说:“投奔闺女来的”。

他们这么一说,我想起了杜甫一句诗:“信知生女好,反是生男恶”,心里觉得:信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