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我的两位妻子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正文

第1章,竹艺城内的风光

(2009-12-08 13:54:32) 下一个
  竹艺城以竹子作为城内的主要景观,一百多个品种,大多是世代相连永不分离的丛生竹。这里气候湿润,整天阴蒙蒙的,适合竹子的生长。这种竹子不像我们江南的散生竹,东一棵西一棵的生长,它都是围着开始栽培的母竹生长,几个平方之内有几十根或上百根。竹形也和散生竹不同,它的节非常稀疏,节与节之间的距离一般有四五十公分,最长的可以达到一米五。通常能做竹编画的竹子有四种,即:慈竹、棉竹、单竹和青皮竹。四种竹子中最好的又是慈竹和单竹,它的质地柔软,纤维细长丛横易分,能分出似娟、似纱般,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来。竹子也有年代的讲究,一般是一年的为最好,一棵竹子中也是中间节子最稀的为最好。
  竹艺城的中间是个大鱼池,里面有桥和游船,醒目的红色点缀在青竹绿柳间,使游客犹如到了蓬莱仙境。导游带我绕了整个竹艺城一圈后,参观的人也渐渐多起来,导游告诉我,5.12大地震之前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每天都是上千人,遇到节假日甚至上万,她告诉我光5元一张的门票,一年收入就上百万,地震后的人少了许多,尤其是外国游客。
  最后,参观结束。我准备给那女导游100元的小费。
  “你辛苦了,为我一人讲解,并跑了这么多路,我对你的服务很满意。这一点小意思。”我想,来自大城市,虽然谈不上阔气,至少对人家表达一份谢意。
  “谢谢,我们这里不收小费的,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硬要给她,那导游却怎么也不肯收。我非常感激她,本想她一定会收下,像有些城市的导游还有意无意地要小费。如果她收下,我心里也有个踏实,否则有些过意不去。她的这一举止反而显得自己非常渺小。
  “你可以自由参观活动了,我还要去带其他客人。”导游对我说。
  “好的谢谢,我想跟你打听个事。”
  “你说,只要我能做到。”
  “我想见你们陈大师。”
  “哦,陈大师不在家,到上海去了,那里有个展览。有事你可以找我们陈总。”
  导游说的陈总是陈大师的儿子叫陈岚。
  “他在办公室,如果你需要购画,直接到销售大厅就行。”
  “好的,谢谢。”
  我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对导游说,因为导游只是讲解,其他事情是不会多说的,她和我道了再见,去接待另外的游客了。竹艺城总共有十几名导游,都集中在大门口,如果没有游客时,她们就编织,我后来知道这是她们除工资外的收入,编织的画由竹艺城收购,图样由竹艺城发放。
  当天上午,我又再次跟在导游的后面浏览了一遍各个展厅,最后到了销售大厅。买画的人很多,大多挑自己喜爱的作品,有两个新加坡的客人一次就选购8万多元的竹编画和瓷胎竹编。其他的人也有一幅两幅的,价格也不等。不买画的也没有事,照样很客气地招待和讲解,参观的游客,中午还可以在食堂吃上一顿经济餐。
  我的目的不是买画,是想来学艺,但又不好说出口,编织的人大都是女孩,再说也没有看到编织的工艺现场,很多的过程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看。
  在食堂吃过饭,我想先见一下陈总,然后再实行我的计划,我最起码要了解整个生产的过程......

城内的竹子


作者在展厅留影



伟人邓小平



观音菩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