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部落

推动中美友好合作,传播教育扶贫理念。
个人资料
正文

百年缘,三代情:史迪威将军与中国 (二)

(2015-05-18 13:57:49) 下一个
缅甸之战与史迪威公路
作为多次驻华的美国高级军官,史迪威曾游历了中国及其周边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他对中国及邻国的军事力量和社会状况都十分了解,加上精通汉语,当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加入全球反法西斯战争后,史迪威成为美国开辟中国、印度、缅甸战区司令的不二人选。
19423月,作为盟军中缅印战区司令,史迪威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由于当时盟军内部矛盾重重,指挥不畅,中国军队应对丛林战争训练不足,缺乏装备补给,加上日军在缅甸布局多年,远征军遭受惨败,缅甸失守。战败之时,罗斯福怕日军俘虏美国将军,于是特地派专机去接史迪威出险境,但他不愿抛弃士兵,坚持留守,最终率一百多人徒步走出缅北丛林。
缅甸丛林行军
 
缅甸惨败后,史迪威向蒋介石递交关于中国军事制度改革的建议:1)精简部队; 2)撤换无能高级军官; 3)授予前线指挥官全权。蒋介石并没有听从史迪威的建议,两人从此交恶。史迪威认为蒋介石是个无聊无能的“花生”,而蒋介石千方百计要把史迪威从中缅印战区赶走。
 
二十多年的在华经历以及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的经验,令史迪威深信中国的士兵从意志到能力,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军人差。然而充斥国民党军队上下的系统性腐败,令许多士兵没有尊严,甚至没有温饱,也缺乏基本的军事训练。从19433月起,他在云南组建训练中心,执行训练30个中国陆军师的计划。他的训练计划成效显著,194312月,他指挥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缅北,19448月,占领密支那,给日军精锐第18师团以歼灭性打击。中美盟军大败日军精华证明了史迪威一直以来信念,那就是只要给中国士兵必要的训练,他们能和世界上任何军队争锋。
“花生”和“酽醋”
 
史迪威为人耿直,言语尖酸,在美军素有“酽醋乔”之称(Vinegar Joe ),但他傲上而不凌下,对普通士兵,从不刻薄。也许是受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史迪威大有中国古名将视兵如子的遗风,和美军讲究官兵之间要讲究尊卑上下,界限分明的作法,截然不同。他在蒙特雷的奥德基地练兵时,他以简化军队繁文缛节,关心普通士兵著称,因此深受士兵爱戴,被称为“乔大叔”(Uncle Joe)。他在印度练兵时,非常关心手下的中国士兵,他提议建立中国阵亡军人的抚恤制度,也希望能给伤残的士兵建立训练营,让他们能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以方便日后生活。


史迪威始终牵挂中国伤残士兵
 
在中国沿海为日本控制的情况下,抗战军资难以进入中国,从印度到缅甸再到云南的公路成为军事设备和援助资料的唯一通道。史迪威带领中美盟军,一方面和日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另一方面保护工程部队,在崇山峻岭里中铺设公路,一寸一寸地延伸中国抗战物资输送的生命线。这条公路通车后,大批的军用物资输入中国内陆,对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为纪念史迪威将军在缅甸战役中功绩,该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只是那时他已经被解除盟军司令的职位,召回了美国。

24道弯的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对国民党政权和军队的腐败深恶痛绝,他主张向中国共产党军队提供物资,让中共作为盟军侧翼从华北打击日军。他的推动下,美军观察组两次赴延安访问。这让他和蒋介石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罗斯福最终决定把史迪威从中国撤回。
返美后,史迪威作为第10集团军司令参加了冲绳战役,他后来出席了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还主持了琉球岛的受降仪式。此时距中美盟军缅北大败,不过三年多的时间。19459月,史迪威通过老朋友马歇尔将军向蒋介石提出去北京看望老朋友,但蒋介石拒绝了他的要求。史迪威再没机会回到他热爱的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