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庚淼:行走的叙事

海漂十年,岁月静好;游荡文字,心情沉淀。
正文

“美男经济”背后的性别博弈

(2014-01-13 20:13:09) 下一个

        古有潘安宋玉,设定了对男性“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审美基调。如今,满荧幕的俊男帅哥,从长相到身材,从着装到气质的衡量,尤其是最近热播的几部韩剧,《继承者们》也好,《漂亮男人》也罢,着实翻腾出不少少女少妇的内心荡漾。这种蠢蠢欲动的情怀,背后不仅仅是女性意识的抬头或是女权主义的复兴,所引发的性别逆转的冲动,更进一步的是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对于审美的包容甚至迁就。 

        不知从何时起,美女不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若干年前“凤姐”“芙蓉姐姐”等莫名的“审丑”视角,一方面被媒体炒作的热火朝天,一方面又在民间备受争议;到后来韩流来袭,带来一个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男儿,金重贤、李敏镐、张根锡等帅哥型男亮相荧幕,花样男子的魅力下至十四五岁的青春少女惊声尖叫“OPPA”,上至四五十岁的家庭主妇的歇斯底里“DD好帅”,统统秒杀。这个时代对于性别,对于美丑的界定,与其说越来越模糊化,倒不如说是多样化。而在这种流行文化变迁的背后,“性别意识”这种特有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有意无意之间中成为这种经济市场模式的“无形之手”。

        当范冰冰在从花瓶美女变成“范爷”,古灵精怪的周迅变成“迅哥儿”, 当“公主屠龙”,“王子葬花”莫名成为当下流行,女汉子大行其道,对于性别的认知和社会职能的分配,也在社会转型中发生了变化。有人指出:人类性别关系发展史由一个从异性到同性到中性再趋向无性的阶段,这类断言虽略有偏颇,但也不乏客观。两性关系的变化,农业时代由于体能差别而造成观念上的男强女弱,工业时代逐步转型后的男女平等,到信息时代两性慢慢形成的新型伙伴关系,两性各显其能,各取所需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性别,不再是一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标签,而每个人,无论男女,都可以拥有“各审其美”的自由和权力。

         “美男经济”的盛行,并不仅仅是女性解放,将女人千百年来压抑的矜持的释放,想要对美男偶像大呼“我爱你”的冲动彻底激发;也同样是男性解放,将男人原有的爱美之心,甚至臭美之心完完整整的商业化,流行化。总而言之,先天的生理性别,不再是拘束人的本性的张扬的主要因素;而后天的社会性别,又赋予了人本性的张扬的更多条件,“美男经济”大行其道,也就见怪不怪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