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个人资料
正文

“踵事增华”

(2018-07-25 06:32:58) 下一个

“踵事增华”是汉语成语,踵:追随、继续的意思。踵其事而增其华,意指继承前人事业,使它更美好完善。

近日,大马上下众声喧“华”,热议政府批准兴建10所全新华小,并搬迁6所微型华小。增迁华小10+6计划,不仅让马华公会扬眉吐气,也令广大华教人士欢欣鼓舞。先贤在国家独立时关于母语教育的共识,时过60年后再一次得到尊重,这无论如何都让人感到欣慰。

问题在于,10+6计划何时靴子落地顺利完成,华小教育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政客的承诺有时未必可靠,这就需要政府与华社之间,朝野政团之间,踵其事而增其华,继承先贤开创的母语教育事业,努力使华小发展更加美好与完善。

首先,政府要明白增建华小固然不易,更难的是要有好的教师,广开师资培养渠道刻不容缓。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曾经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大马的师范院校也不算少,但是有针对性培养华小师资的教育项目,乏善可陈。能讲华语会写汉字的,未必就可以充任华小师资。小学教育更需要智慧型的老师,通过真情、真心、真诚,去培养鸿蒙初辟的学生。政府今次增建华小,不知是否有配套师资调遣与补充计划?如果没有好的顶层设计,缺乏充足的师资来源,华小建得再多,就算能解决人满为患的问题,也吸引不到好学生,华小的声誉与底蕴也难有口碑。

中国为了保证少数民族源流学校的教师质量,兴办了很多民族师范院校,例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等,这些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少数民族学校,担负起民族教育的重任。大马也可以见贤思齐,在现有的师范院校,多开辟一些少数民族师资班,以保障不同源流母语教育学校的师资人才,代不乏人。

其次,政府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不断提高华小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能技能与业务水准。

邻居印尼,为了使该国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主动与中国合作,举办一线在职华文教师学历提升教育。湖南师范大学一次性招收印尼籍学员40余人,帮助他们攻读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这就是所谓的“走出去”战略。此外,新增华小,可以创新性地设立一些“学科带头人”讲席,到中国等华语强势地区,延揽高层次人才,定期前来华小传经送宝言传身教,让广大华小教师,不出国门也能“有所见有所得”,都有学到新东西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请进来”战略。一进一出,能够强化华小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带动华教水平与日俱增。

最后,朝野各方,尚需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多学习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师范教育改革经验,增强国际教育交流,促进我国华小教育跟上新时代步伐。作为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在维护母语教育的多样性与公益性方面,不忘踵事增华,方可继往开来。

见刊《中国报》2017年11月9日C1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