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注及杂说

个人学易笔记的整理,以及个人关于易经的胡言乱语。
正文

书评《轻断食》

(2015-12-12 12:08:32) 下一个

书评《轻断食》

《轻断食》一书:
作者: [英]麦克尔•莫斯利 医学博士 Dr. Michael Mosley / [英]咪咪•史宾赛 Mimi Spencer 
副标题: 正在横扫全球的瘦身革命
原作名: The FastDiet: Lose Weight, Stay Healthy, and Live Longer with the Simple Secret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译者: 谢佳真 

几年前我看过有关它的纪录片,这次看到了书,因此也是格外地留意了一下。

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因此列出来探讨一下。

讨论1:

食用蔬果多多益善,是因为蔬果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抗氧化物有益健康,则是因为可以清除体内四处作乱的危险自由基。作者认为,这种“蔬果为什么有营养”的说法举世公认,却几乎完全错误,或至少是不够全面。长期实验显示,从植物中萃取抗氧化物浓缩后充当保健食品给人服用,其健康效果令人存疑。

个人认为,单独一种或几种食物,尤其是萃取物质,应该讲对以某种症状为主的病症会有一定效果的。长期健康的问题是需要多方面综合来考虑。

讨论2:

然后作者提出了认为蔬果对人体有益的原因可能是:毒物兴奋效应。在野外,苦味通常代表有毒。但有些特别有益健康的蔬菜,例如甘蓝,花椰菜,青花菜及其它十字花科蔬菜,却非常苦。本书提出的答案是,这些蔬菜中具苦味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含量很低,不会伤害人体,反倒会引起压力反应,启动人体中负责保护及修复身体健康的基因。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联系《黄帝内经》关于苦入心的说法,这里可以参照一下。

讨论3: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轻断食”,个人认为,是结合了传统文化,现代西医及营养学,针对现代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出的一种食疗法。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所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肥胖,会有明显的疗效的。

从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传统来看,所谓的“断食疗法”不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少吃一点”,“吃饭只吃八分饱”,“吃得清淡一点”。我想,对我们来讲并没有什么新意。难得的是作者从西方人的角度,从科学,西医以及营养学的观点,对传统文化做了一定的阐释。

但作者所提倡的“一周内五天正常饮食,两天节食”的说法,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我猜测作者的用意是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但这样的周期还是可以改进的。以一句中国人的老话来讲,那就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样更符合人体和自然界的周期频率。

再有一点那就是比较苛求了。作者在饮食上没有考虑所谓的食物的药性及其归经的问题。当然,这需要有比较专业的中草药知识,或者从西医的角度讲,要有比较高级的营养学,或者是药理学的知识。对普通人而言,还是那句话:“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均衡饮食”。

PS:
其实“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均衡饮食”这句话是针对日周期而言的。除了日周期以外,通常我们还要考虑月周期,年周期,以及个人的年龄阶段,代谢周期,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各种饮食传统或者习惯其实真的很难去评说。我所知道的,如澳洲,除了一日三餐的正餐之外,还有上午茶,下午茶,这就可以算是五顿。我知道我原来的东北邻居他们那里是夏天三餐,冬天两餐,因为夏天干活多,而冬天活少。伊斯兰教有斋戒。佛教徒有过午不食,日中一食的戒法,还有初一十五不食的传统,有的佛教徒吃素,有的也可以吃肉。我听说修道家丹法有刚开始每日七餐,然后随功夫日深而逐渐减餐的功法,有辟谷的功法。有各种各样的素食法。如果身有疾病,那么从医的方面讲有各种各样的忌口。等等诸如此类。

从我理解的易经角度来看,我们要保持的只是一个随外界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平衡罢了。

如果能真正明白且做到“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均衡饮食”这句话,就可以保持一个随日周期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平衡。就有可能把身心保持在一种平和状态。

要明白这句话其实并不容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