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安然告别

(2022-08-28 12:31:50) 下一个

*美国南方出版社让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莫妮卡威廉斯 克里斯蒂安墨菲 著 

吴双 译

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多年从事急诊科一线工作的临床医生和相关政务工作的管理者。本书从医学、社会、心理、经济等多个角度全面讨论死亡和优逝问题。全书共分为七部分:部分,阐述了作者创作本书的缘由,并展现了美国目前普遍的死亡观;第二部分,记述了生命终末期理性面对死亡、实现有尊严离去的丰富实例;第三部分,介绍什么是和缓医疗,以及什么是临终关怀;第四部分,阐述了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并且在处理死亡和临终的相关问题方面,作者列出了要思考的关键条目,具有实际指引作用;第五部分,阐述了面对死亡的理性抉择,包括为他人抉择、自我抉择以及医生协助患者抉择;第六部分,描述了优逝相关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现状,并给出建议;后的附录部分,提供了生前预嘱以及和缓医疗相关的文件范本以供借鉴。

序言

科克•霍德山姆贝克 (Kirk Holdsambeck, MD)

人生到了最终阶段时,现代医学多半会让病人失望。医生们不知怎么传达“你正在死亡,我们应该停止积极的无效治疗,让死亡自然的发生,让你能经历一个好死”这样的现实。人们不知道好死是什么模样,不知道一个好死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在这本书里,莫尼卡•威廉姆斯医生和她的丈夫克里斯蒂安•墨菲有说服力地指导我们:为什么会有一个正确的时刻让我们说出“现在是让我上路的时候了(时间到了,让我死吧?)”, “现在时间到了,让我的爸爸(或妈妈)走吧”这样的话。

死亡终将降临到每一个人的头上,但是我们太多地让我们正在走向死亡的亲人承受无效而痛苦的治疗手段的折磨。让我们在走到生命尽头之前读这本书,汲取这本书中的热情和信息, 为自己做准备。当那个时刻到来时为自己抗争,为自己争一个好死:在亲人的怀抱里,疼痛症状被控制,焦虑恐惧得到抚慰,说了要说的再见,如果需要则寻求谅解,获得内心的安宁。如果现在不行动、不准备,那么您就可能会同许多人一样,在重症监护室或者在长期护理机构里孤独的死去,亲人不在身边,遭受着多个侵入性的管子和操作手段引起的剧痛。这些都是因为目前的系统不考虑不容纳这样一个情形: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允许患者死去。

——科克• 霍德山姆贝克 Kirk Holdsambeck, MD

家庭临终关怀科医务主任

柯本护理院医务主任

 

在安乐死和医助自杀方面我们的立场

我们不是安乐死的倡导者,我们不支持医助自杀,美国医学协会也不支持医助自杀。

但是,我们和美国医学协会的看法一致,认为没有任何原因允许或者引起生命末期不必要的疼痛和痛苦。

令人难过的是,在我们所处的美国历史长河中的今天,不必要的痛苦发生的过于频繁,引起这个状况的原因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在这本书的每一页纸上。

名言来自:《关于死后的生命》 --伊丽莎白•古伯乐-若思【伊莉莎白•库伯勒-罗丝(斯)】

括号中的评语来自莫尼卡•威廉姆斯

序言:《关于死后的生命》—卡罗琳•梅斯Caroline Myss

“请思考伊丽莎白的论点:正在死去的人已经经历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从这个人的内核中有机的发生、发展出来的,为穿越死亡的旅途做准备。”

“不提起死亡这个话题并不能给将逝者带来安宁。将逝的患者实际上都由自己的内心知晓自己将至的死亡。不说这个话题就是在拒绝满足人们最根本的一个需求:收集自己生命中的一些片段(包括一些回忆,一些为获得解脱而需要消化理解的感情)来组织、表达一个完整的结局。这个结局需要与朋友、家人、工作中的伙伴、甚至敌手开诚布公的对话。”

伊丽莎白•古伯乐-若思 《关于死后的生命》

“如果每位将逝者都有人以爱心照顾他,有人帮助他完成他没做完的事情,那么就不会有人要求过量药物以求死。”第13页

“成年人都要面对自己高龄父母的最终故去。最佳的情形是在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发生之前就讨论过这个话题。如果大家都曾经在一起平静、有爱地坐下来,所有相关的家庭人员都在场,询问并讨论过父母的愿--什么样的治疗,哪家医院,殡葬安排以及财产分割等等,那么这样一个有笔录、每个在场的人都是目击证人的过程会为家人做好准备,减少很多烦恼和不安。如果所有的决定都已经事先做好,在亲人去世的悲伤中,人们就不必被迫去想这些事情,从而舒缓一部分压力。” 第84页

“父母去世后,子女是体验一个相对不那么复杂烦乱的居丧过程,还是体验一个旷日持久的创伤性的哀悼过程,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与父母曾经的关系,有没有未曾得到解决、还在引起内心挣扎的矛盾,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交流的水平。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心因素是生者以前经历过的死亡和失去的体验。”第85页

原著前言

这本书是讨论死亡的,因为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急诊科医生和她的丈夫,他们在专业工作领域和个人生活中对死亡和死亡过程的体验促使他们发起了一个国民关于死亡的对话。无论你同意还是反对他们的论点,这本书都为你提供了一个对话的起点。 

这本书不是关于“死亡听证会”。这本书提倡自我决定。我们不希望你的命运由任何外部组织或政府部门决定,而是希望为你提供一些知识,使你不至于陷入生命终期的医疗黑洞--可能是因为医生惧怕被告上法庭,也可能是因为爱你的亲人们从来没有亲耳听到你说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他们应该放手让你上路,于是在你不能接受的条件下被持续地维持着生命。

这本书鼓励你厘清思维,在危重时刻到来之前早早的安排好自己的生前和身后事,心境平和的接受“人固有一死”这个现实。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安宁并且有个性的‘上路’。但是,现在我们在生命终期对科技的滥用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我们希望纠正这个错误,并在本书中为那些要仔细考虑自己生命最后一个章节的人提供一个起草计划的指南。此外,本书号召美国民众把书里的观点应用到卫生健康政策制订中去。“安然告别”(“善终可及”?)很可能是迄今用来厘清和理解当今美国围绕死亡的各种问题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和工具。你可能为你的母亲、邻居、或朋友买这本书,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读这本书。 

底线是:死亡是可以接受的。 

(死不足惧。?善终可望可及。? 善终可及。?善终必及。 ?)

因为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死去。

你可以知晓死亡的奥秘。

但是如果你不在生命的内核里竭力搜寻。

你如何才能找到它?

若你想看到死亡这个精灵,

请你向着生命,张开你的心。

因为生命和死亡本是一体,

如河流和海洋本是一体。

选自诗集《先知》 (The Prophet)

卡里•纪伯伦 (Kahlil Gibran)                                                                                                                                                                                        

《安然告别》在巴诺书店上架发行 

Image result for barnes and noble

《安然告别在英国的BookDepository上架,全球免邮费

《安然告别》也随着亚马逊在全球发行

美国南方出版社简介

“圆作者一个梦想,助作者美国出书”是美国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网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国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国Alabama州注册成立,多年来为诸多作者出版图书,销售不断攀升,是美国出版界的后起之秀,现正逐渐为各界熟悉。

美国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通过自己的网站,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 Noble),以及亚马逊(Amazon)等网上和实体书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美国国会及各大地方图书馆均有收藏,美国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纷繁的世界舞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思念青荷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关注!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很让人思考的话题,多谢青荷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