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壮山河-抗战第一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血壮山河》之3016 滕县保卫战 3

(2016-07-05 06:40:09) 下一个

3016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五章 滕县保卫战 3

  第三节 

机关的日子是优哉游哉,刘承业当兵半年多就属这几天日子轻松,没有战斗,师部特务连更是啥事儿没有。刘承业见天往外跑,躲着点儿这几个半疯的弟兄,没事儿就看看铁匠打大刀。

川军也是可怜,有的连队机枪都没得,步枪甚至还有清朝的。听说昨天前线打仗、打反击的时候,战士们都不愿拿枪,干脆抄起新打好的马刀冲锋。想想去年在忻口的时候,和日军是可以对轰大炮的,刘承业很为这次战斗担心。

到了傍晚师部一阵大乱。几个弟兄赶紧跑出来,好不容易问清楚了,日军已经快到了东门了!刘承业听了一跺脚,这次川军有点儿太软了,这么快就败了,不好办了。回到屋里让班里的战士们检查武器,准备战斗吧。知道日本鬼子来了,几个老弟兄反倒放下心来,把那些没用的东西都收好,该干啥干啥,到了晚上好好睡一觉,明早再说吧。

16日清晨,日军在龙山前线还是继续进攻,这可就是花招了,让你战斗部队脱不开身,不能回援身后的滕县。等到滕县打下来,这些部队也就成了馅饼儿了。8点,滕县东边的日军炮兵在东沙河放列,对着滕县东关、城内、西关火车站进行炮轰,同时12架飞机飞来乱炸、扫射。城内一阵大乱。守军事先没有安排,老百姓也没有准备,男女老幼纷纷夺路而逃,哭爹喊娘、人喊马叫,混乱不堪,半个小时后,滕县城里除了守军再无他人了。

王铭章师

长听到了炮

声,就拿起电话

问张宣

武情况,然后进城

到了第124师师部,

和第127师陈离师长、第124师税梯清代理师长、第364旅王志远旅长,一起会见张宣武。

王师长问了问城防部署、工事、弹药,然后就问,“张团长!守城有没有把握?”

“守多久?”

“两三天。”

张宣武一听心里没底,又不敢说不行,于是反问,“城内现有兵力和敌情你都清楚,你看可以守多久?”

王铭章也是知道情况的,现在滕县一线的战斗部队就是10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再就是在座3个师长1个旅长的总共4个特务连了。昨晚上又把来领弹药的第124师第372旅第743团的一个步兵连扣下了,战斗人员也就将近2000。王铭章只好说,“守一天多有没有把握?”

张宣武还是不敢应承,“守城的10个连有6个连不是我的部队,战斗力怎样我不清楚,所以我不敢保证能守一天多。”

王铭章想了一会儿,“我们的援兵最快也得夜里才能来到,要是我们不能守一天以上,那就不如在城外机动作战。”说完看看几位师、旅长,“你们大家的意见如何?”

几位师、旅长和参谋长们都同意到城外机动作战,王铭章就给临城集团军司令部的孙震打电话,汇报战况,同时也提出预想到城外机动作战。

孙震一口否决,“委员长来电要我们死守滕县,等待汤恩伯军团前来解围。汤的先头部队昨日已到临城,其后续部队正在陆续赶到,我当催促王仲廉军赶紧北上,你应确保滕县以待援军。你的指挥部应该立即移到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事宜。如兵力不够,可把城外所有的41军部队通通调进城里,固守待援。

以上这段话是张宣武的回忆,从中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1、第22集团军没有守卫滕县县城的准备,在昨夜之前没有做城防工事,这说明第5战区没有明确第22集团军的任务。

这很不让人能理解。对面日军第10师团从去年12月底就发动进攻,突破黄河、占领济南,一直打到邹县,这都快3个月了。就是从2月初第22集团军驻防滕县开始算,也都一个月了,第5战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明确滕县的作用!是死守还是弃守?死守的话谁来解围?莫不是李宗仁早就打好算盘要把第1战区的汤恩伯调来不成?弃守的话如何利用?这些稍微多看一步的棋都没人管!包括第22集团军自己。

2、就是到了现在,第5战区还是没有明确滕县的作用,反倒是委员长亲自给孙震来电报让死守。

3、这个时候还是完全没有进一步的计划,无论第5战区还是军令部都没有,只是让滕县死守待援,然后让汤恩伯解围就好了。那解完围该干什么了?

事后在成都王铭章的公祭大会上,川军将领聚集闹事,指责中央不给补充、汤恩伯见死不救,是中央有意削弱地方部队。很明显,这部分川军将领并不认为滕县一战是光荣的,而是被牺牲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滕县守备战并没有得到川军的认可,而是存在严重的问题。如果作战计划周详、合理的话,那么部队牺牲就是光荣的;如果作战计划无理、甚至无计划、部队牺牲就是令人痛心、气愤的。这部分川军将领的意见,有他们地方狭隘的一面,更多的是对这一战的质疑。

李宗仁也意识到滕县这个问题了,不过不是现在,而是二十年后。实在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让王铭章带领这样多的部队与滕县一起毁灭,这种成建制的被歼灭无论如何都是失败的,完全是计划、指挥的问题了。对此李宗仁只好含糊,“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达成作战任务,写出川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首先川军并不是“以寡敌众”,第22集团军2万多人,在人数上是要比当面日军多得多的,当然战力是差得多。再者,“阻敌南下”只有3天就“达成作战任务”了吗?就需要一个这样的建制部队全军覆没、这样的“不惜重大牺牲”吗?俺很讨厌这样的说法,把部队的牺牲说得光荣无比,难道这样就能掩盖指挥上的错误了吗?真真是让烈士的鲜血掩盖指挥者的无能!

不管军令部还是第5战区他们有没有计划,王铭章接到孙震的死守命令还是立即执行!

张团长!你立即传谕昭告城内全体官兵:我们决定死守滕县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立即把南、北两城门屯死封闭,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可在四门张贴布告,晓谕全体官兵,没有本师长的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张宣武立刻布置封闭城门,南、北城门立刻封死,东、西留有一个很窄的缝隙,人要是过只能侧身。第122师的副官长罗甲辛立刻把师指挥所和直属各部队带进城里。

第127师师长陈离提出他的部队都在龙山前线,他一个人留在城里反倒麻烦,指挥不便。陈离请示孙震,得到同意带领所属指挥所出城。未成想刚一出城3、4里,遭遇日军装甲车,右腿中弹重伤,随行特务连也被打散,多亏当地百姓救助,这才回到部队。

日军不停气儿的轰炸了两个小时,炮击一停,飞机也跑了。这次日军的目标是东关和西关火车站,别的地方还好。刘承业他们看看日军的炸点离着自己还远,也都不去管它。爆炸声一停,烟雾尘土都还在空中飘着。耳朵轰轰作响,脑袋里嗡嗡乱叫,好像人都浮在空中,晕晕乎乎的。

停了半个小时,日军集中炮火对东关南半部城墙进行轰炸,狠炸了十几分钟,炸开了几米宽的一个口子。炮击一停几十挺轻重机枪一起向缺口扫射,跟着5、60个鬼子仗着火力掩护向前跃进。等到快到缺口时,机枪都停了,鬼子纷纷跳进寨墙外的壕沟里,赶紧往上爬。这时候埋伏在缺口两侧左右各埋伏着一个排,连长一声令下,6、70人每人4、5颗手榴弹一起扔进壕沟里,鬼子扔下50具尸体,逃回去的几个人不是命大就是动作慢没下到沟里的。

日军再次炮击,这次比上次更加猛烈,然后又是机枪掩护,还是5、60人冲。守军还是老办法,这次干掉4、50个鬼子。

小鬼子不屈不挠,再来第3次,这次守军的两个排牺牲的也很重了,重新把另外两个排换上,再来一次手榴弹雨,这次又是3、40个鬼子报销了。

川军实在是没有东西啊,没有炮,只能挨炸;没有机枪,甚至步枪都算不上有,只有手榴弹。日军轰击的时候只能硬挺,日军射击的时候只能躲避,只有等日军靠近才能用手榴弹杀敌!这样三次下来,这个连伤亡也很重,差不多一百了,营长严翊把营预备队第3连换上,张宣武把团预备队,第727团的第12连调来,作为严翊的新预备队。

日军撞了三次墙,停下来想想办法,战斗停歇了两个小时。张宣武赶紧抓紧时间,命令部队整修工事、补充弹药。城内有几家粮店、盐店,战士们搬来1、2000包粮食、咸盐,填补缺口、加强工事。

下午两点,日军再次开始进攻。这次的目标转向东关的东北角,这个地段是严翊的2连防守,同样的办法,连续打退日军5次进攻,每次都要用手榴弹干掉3、50个鬼子。就这样下来2连也损失得差不多了。预备队补上去,张宣武就再也没有人了。王铭章把昨夜扣下的124师领弹药的一个连交给张宣武当做严翊新的预备队。张宣武的预备队还是没有,王铭章又把师特务连留下一个排,其他两个排上一线,也交给张宣武。

张 宣 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