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壮山河-抗战第一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血壮山河》之3021 台儿庄真相 2

(2016-07-11 06:20:00) 下一个

3021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六章 台儿庄真相 2

  第二节 

汤恩伯是在18日作出日军此次作战目标不是徐州这个判断的。这时候军令部还糊涂着呢,李宗仁就更不要说了,就是到了1958年,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反正还是说不清楚。

我当时的作战腹案,是相机着汤军团让开津浦路正面,诱敌深入。我判断以敌军之骄狂,矶谷师团长一定不待蚌埠方面援军北进呼应,便直扑台儿庄,夺取打通津浦路的首功。我正要利用敌将此种心理,设成圈套,请君入瓮。待我方守军在台儿庄发挥防御战之最高效能之时,即命汤集团潜进南下,拊敌之背,包围而歼灭之。”则天下三分可定矣!

大家读这段文字的时候要有点儿临水闲坐、颂读古文的感觉,一定要阴阳顿挫、摇头晃脑,读到最后,俺加上的几个字自然就会顺嘴而出。肿么样?有木有点儿《隆中对》的意思?

嘿嘿,没想到“李猛仔”作战还有“腹案”啊。行,算你有,除了这些“腹案”肚里还有啥呀?都掏出给看看。

还“矶谷师团长”——看把你亲的!

前文咱们已经讲清楚了,这次行动就是华北日军第2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扫荡”动作,没有占领大城市的战役目标,南线蚌埠方面自然不需要出动配合。再者,“诱敌深入”也不应该诱到台儿庄去,这是“矶谷师团长”和“板垣师团长”准备亲切“会面”的地方。日本人当然要攻占两军汇合点,这是完成鲁南扫荡作战的最后到达点,不需要李长官费尽心机去“诱敌深入”人家也是会来的。要是真想“诱敌深入”,李长官就应该拿上一瓶“无事可乐”,抱着吉他,在徐州城头一站,把自己当做鱼饵,让开临城、韩庄,让日军直接过了运河到徐州,看看日本“司马懿”敢不敢进城。

好啦,李长官在20年后还没搞清楚日军的目标是啥,不过这也没所谓,“我正要利用敌将此种心理”,李长官搞的是心理战,这可是米军现在时髦的东西,李长官早在70年前就玩儿开啦,把住了“矶谷师团长”的脉,小鬼子能不完蛋吗?

军令部也是考虑如何保卫徐州,于是把河南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调往第5战区。大部分部队作为防守运河的主力,其中第30师还在徐州驻扎了三四天。

汤恩伯虽然是这样判断敌情的,但也不敢把部队都从徐州正面一下子调走,还是把兵力放在韩庄,徐州正面,同时,汤恩伯所属第110师也在赶往前线。张轸的这个110师两旅四团,属于乙种编制,前身是补充2师。全军11000人多,武器很差,枪支破旧,步枪7100多支,轻机枪124挺,重机枪38挺,迫击炮14门,这比庞炳勋的第3军团还要差,甚至比川军也强点儿有限。张轸没有办法,成立了武术大队,梭镖200杆,大刀200把。张轸也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啊,现在就是这么个条件。

第110师到了之后,汤恩伯就让接防韩庄阵地,第52军向东移动,进入峄县东面的抱犊崮山区。汤恩伯这时的判断已经很明确了,日军攻打韩庄并不积极,临沂又不能突破,这西路矶谷廉介是不可能孤军再深入徐州的。第20兵团进入抱犊崮,进可以侧击西路敌人,退则避入山区,实在是立于不败之地,再者也可监视东路临沂之敌。如果西路日军全力压向南方,不论是台儿庄还是别的什么地方,兵锋稍措,第20兵团2个军4个师5万人即可横扫日军后路枣庄、峄县。西路日军,不就万把短腿鬼子嘛!那就都别想回家了!

军令部在这个时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并没有汤恩伯那样明确。现在临沂顶住日军东路,西路深入,战机确实出现了,可是怎么打,没有完全看清楚。蒋介石19日给孙桐萱、曹福林发电报,“神速行动袭敌侧背,策应正面战场,以期各方面确切配合协同,一举聚歼敌人,挽回国军全盘之战势。”这个东西与其说是命令还不如说是动员,时间、地点、部队、目标统统没说,“正面战场”现在何处恐怕蒋介石和军令部都还明确不了,这就让“神速行动”,确实让人有点儿摸不清头脑。最主要的是现在袭击日军后方的时机并不成熟,应该再等几天,等到日军在正面脱不开身,重心渐渐压上,你在后边来个热闹,那才好瞧呢。如果现在袭击,更像是在后方捣乱,是袭扰,而不是袭击。只能拖延日军南下的脚步,而不能断其归路!

孙桐萱、曹福林接到动员令也是看不太懂,准备工作就不太积极。“耍唬我们的事儿多了,这次又是不是啊?”

至于李宗仁当然更加看不清楚,就是再加上读书料子徐祖贻也还是不行,坚持认为徐州是日军目标。这从感情上是可以理解的,总是自己的司令部所在,于国于己,徐州是死活不能失去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先头部队第31师和独立第44旅于19日夜到达徐州,未下火车,即奉李宗仁之命,直接开赴“台枣路之宿羊山站下车……在汴塘以北附近集结,暂归关军长指挥,准备接替25师之河防,另附之44旅在铜山控置。

好长时间俺也没看明白这个命令。第25师序属关麟征的第52军,它的另一个师郑洞国的第2师已经先期到达,在利国驿集中,并在沙沟占领阵地,后来到韩庄沿运河布防,这都是在徐州正北,第52军也应该全军在利国驿附近集中。汤恩伯20日致蒋介石的电文中说,“25师在19日晚始全部到达,已令向台庄移动。”这说明19日晚第25师向东开拔,那第31师就应该填补河防,在徐州北面布防。那又为什么让第31师不下火车直接开赴100多里外的台枣路之宿羊山站下车?“在汴塘以北附近集结”,又返回来向徐州70里,这又是为什么?既然要在汴塘以北附近集结,那还不如在利国驿下车,这样也近些啊?

俺是看不懂李长官的调兵步骤,估计日本人也叫李长官的花活给搞糊涂了。不管如何,第2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独立第44旅放在徐州的铜山,这是要防着日本人南下直取徐州。

那把第31师布防在徐州东北的台儿庄,可不是李长官现在就“腹案”“矶谷师团长”了,而是另有糊涂打算。

俺是在后世拿着战史一点儿一点儿对着看、也看不懂李长官的调兵步骤,估计当时的日本人也叫李长官的花活给搞糊涂了。西路矶谷廉介攻占运河北岸的韩庄后就算达到目标,不会再深入徐州,当然作战目标本来就没那么大,板垣第5师团又在临沂来不了,于是第33旅团在运河以北继续扫荡作战,在枣庄、峄县一带乱冲乱撞,如此渐渐让蒋介石、军令部都看明白了,日军目标并不是徐州,而是运河北岸,那就是东西路的汇合点峄县、台儿庄一带了。

李长官是不管什么日军会和不会合的,他准备打扫卫生。18日临沂第一次胜利。到了20日,孙连仲第2集团军的部队也都来到自己的战区了,汤恩伯的两个军也已进入抱犊崮一带待机,李长官看到手下兵强马壮,临沂的日军据徐祖贻参谋长讲,“三个联队”已被完全击溃,“此役敌伤亡过半”,看来东路是没有危险了,那就在西路搞个更大的胜利——从胜利走向胜利!

把张自忠的第59军西调费县,庞炳勋的补充团也跟着来,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向兖州、邹县进攻,彻底把“矶谷师团长”的老窝端了!汤恩伯从东向西狠狠压过去,把来第5战区惹事儿的日军都赶到微山湖里喂鱼!

“对津浦北段之敌”“围攻聚歼之”!“立空前之大功!”,这就是把第31师调到台儿庄那边的目的,加强汤恩伯第20兵团由东向西的压力。

哈哈!现在明白了,没看明白是因为站的高度不够,气魄也不够大,李长官要立一个“立空前之大功”——有了目标那就开始部署!

南线沿运河,从西向东,徐州正面韩庄,张轸第110师守备;顿庄闸、万年闸一线,张金照第30师守备;第30师南部的贾旺,黄樵松第27师守备待机。独立第44旅,徐州预备。这三个师一个旅,组成运河防线,构成坚强铁壁,先保住自己的老窝,再搞日本人。

东线,抱犊崮一带,汤恩伯之第20兵团2个军4个师,再统领池峰城第31师。其中池峰城之第31师“向峄县之敌攻击前进”,这是李长官的命令。这5个师组成攻击兵团,向西攻击,这是推土机的大推子!

北线,张自忠的第59军,庞炳勋的补充团向费县、邹县进攻,断敌北逃之路。再往西北是第3集团军在敌后泰安一带袭扰、策应。

东西南北中发白,就差西风啦!西线最让李长官放心,嘿嘿,微山湖!

都跑不了了!这就是一个大推土机!汤恩伯你们往西给俺赶,把日军通通赶进湖里喂鱼!当然作战命令不能把军事行动写成喂鱼,“压迫敌于微山湖东岸而歼灭之”!

这就是李长官“立空前之大功”的计划!

说实话,就是把这西路日军一个不剩全都撵到微山湖里喂了鱼,也就7000人的战果。去年的淞沪会战、忻口战役的战果比这7000人多的多,实在谈不到“空前”。

贬低别人才能突出自己,那是因为自己实在是不怎么能突出来,李代总统没有道理不明白这个道理。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