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里的非文学博客

医学史为主,健康科普为辅,偶尔发些议论
正文

感冒治疗的一些疑点和难点

(2016-08-05 07:19:26) 下一个

我在《感冒为什么能自愈》里说,我们有免疫系统,感冒不需要吃药,自己就能痊愈。

您可能问:如果咱吃一些药,能够治疗或是预防感冒,那岂不是更好吗?

说起来可能让您失望:目前并没有什么药物能在体内杀死感冒病毒。

(注意我说的是体内。体外杀病毒当然容易。开水一烫就烫死了。)

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药物?

首先,病毒这东西本来就很难对付。原因不是它太复杂,而是因为它太简单。

我没说反。是因为它太简单。

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说这个意思:如果您是一个城市的市长。您打算整理市容,就派一支工程队,去把城里所有草棚都推倒。

会不会有人为这个往自己身上泼汽油咱不讨论。咱这就是个比方。您如果给工程队派的是这样的任务,工程队长不会有什么为难。因为,什么叫草棚,这个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可是,如果您给工程队分派的任务是:去城里转一圈,检查所有房子里的砖块,把里面有气泡的砖块都挖出来扔掉。

您如果给的是这样的任务,工程队长肯定一口鲜血喷出来,说市长您喝多了吧?那砖块都砌墙里边了,我怎么可能看出来它里面有气泡没气泡?!就算有办法查,您真让我一个一个去查全市所有的砖块?!

咱寻找杀病毒药物,这项工作的难度,就有点像寻找全市房子里带气泡的砖块,然后,还要把这种砖块抠出来,然后,还不能伤害房子本身。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病毒的结构实在是太简单。

细菌相对容易被杀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它结构比较复杂,于是我们就有很多可以做文章的环节。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荚膜,拟核,质粒,核糖体,鞭毛等等。如果说细菌结构的复杂度像个草棚,相比之下,病毒真的就像个砖块。病毒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结构。病毒就是一小段基因,不是RNA就是DNA,反正就是一小串“碱基”连在一起。外面包一个蛋白质的壳。别的啥都没了。而这个蛋白壳,病毒只是在野外漂流的时候会扛着。一旦进入我们的细胞,这个壳就甩掉了。进入细胞是就是那一小段基因。天下的基因都是那几种碱基排列组成的。所以,病毒的基因,但看长相,实在没啥清奇之处,能让我们的防御部门(免疫系统)从外观上识别出这是个病毒,而 不是我们自己细胞里的基因片段。

然后,病毒进入我们的身体之后,不会表演什么独门武术。它要有这个本事也行,那样的话,咱或许可以寻找某种技术,根据病毒耍武术的特征动作来识别它。可是病毒连这种本事都没有。病毒进入我们的身体,不是自己耍武术,而是搭便车,利用我们细胞本来的功能,达到自我复制的目的。病毒本来就是一段基因,看起来跟我们自己的基因没啥不一样。它只需要在这段基因头上挂一个“启动蛋白”,就能骗得我们的基因复制机器替它们做传宗接代的工作。

所以,病毒在繁殖复制的时候,您如果派专员到细胞里观察动静,专员不会看到什么特别不同的异象。他看到的还是我们细胞自己的基因复制机器在忙碌运转,只不过,这些基因复制机器的工作对象里,混进了一批冒牌的家伙,就是那些病毒。但是前面说了,这些冒牌家伙,外形并没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一眼看去,病毒的基因,跟我们细胞自己的基因,外形相似的程度,就类似里面有空气泡的砖块和没有空气泡的砖块。

如果刚才说的那位工程队长,真被您逼着去全市清除带空气泡的砖块,那么,出现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这两种里面的一种:第一,他没法找到带空气泡的砖块,无从下手。第二,他给您逼急了,瞎抠一气,结果把很多好砖都给抠掉了,结果好好的房子给抠垮了。

就我们目前的技术力量来说,我们开发抗病毒药,面临的就是这种困境。因为,我们需要的药物,必须是进入身体之后,能准确的识别出病毒,然后,只杀死病毒,不伤害我们自己的身体组织。可是因为病毒核心结构跟我们自己的基因如此相似,病毒繁殖的过程又是劫持我们身体本来的功能,结果,我们没有什么可靠的办法,能让放进身体里的药物看清楚谁是病毒,谁是主人自己的身体组织。这一来,进入身体的药物,要不就是看不出谁是病毒,没法下杀手;要不就是识别错误,把身体自己的组织也杀伤了。

当然,这不是说科学家们会放弃研究。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能这种能准确识别病毒,然后只杀死病毒的药物。但是这里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需要考虑:病毒有很多种。有些危害很大,有些危害相对就比较小。科研需要花时间,也需要花费大量金钱。人力和物力资源都很宝贵,那么科学家必须把有限的研究资源放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同样是病毒带来的疾病,艾滋病和埃博拉感染有极高的死亡率。而感冒在正常情况下死亡率是零。这么一对比,感冒对人类的威胁就真的不算大。所以研究部门,尤其是药物开发部门,对感冒病毒研究的投入就不会太大。

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能“治本”(能在体内杀死感冒病毒)的感冒药,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您肯定听说过好些能治疗感冒的“传统药物”。根据拥护者的介绍,这些传统药物能治疗感冒。其实这些药物并没有真正的效果。如何看清楚这一点,我在《感冒为什么能自愈》里说过,您如果用对照组的方法,做一个疗效对比。就会发现,这种药,吃也好,不吃也好,反正感冒都是一周之后痊愈。吃这样的药物,唯一的作用就是心理安慰。人生病的时候心里不免着急,觉得必须做点什么。吃一些无关痛痒的汤药冲剂,即使明知道还是要等一个星期感冒才会好,但好歹让自己觉得自己“做了点什么”,这就能让自己心安一点。所以,这些药不能杀病毒,却也可以有一点心理按摩作用。

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别的问题需要考虑。这些传统药物,疗效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倒也罢了,无效的东西,比如淀粉,好歹可以当安慰剂吃。可是传统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都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尤其是慢性毒害,凭古人的观察能力是无法识别出来的。那么,吃这些传统药物,治疗作用不会有,却有慢性器官损害的风险,比如夏桑菊里的夏枯草是有肝肾损害的。

有副作用的药物,必须是治疗价值大于副作用,才值得去使用。如果是没有疗效却有器官损害的东西,为了一点心理安慰去吃它,您觉得值吗?

如果您感冒的时候,不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心里就觉得不踏实,我的意见是:喝橘汁比吃传统药物或是民间偏方安全。

至于患普通感冒就打静脉点滴或是抗生素,那就更是愚昧无知加胡闹了。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或是葡萄糖液体,对病毒毫无治疗价值。抗生素呢,它抗的是细菌,对于病毒,抗生素没有半点作用。这种时候用抗生素,只会培养细菌耐药性。如果说有什么益处,大概就是能让开药的医生多拿到一点回扣吧。

当然,现代医学有一些能控制感冒症状的药物,比如抗组胺药和退烧药。不过这些都只是解除一下病毒导致的炎症反应,比如鼻塞或是发烧。也就是所谓“治标”。市面上有很多种感冒药(说的是“西药”,就是化学性质有明确定论的现代药物),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这几种成分的组合:

- 解热镇痛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也叫扑热息痛),能退烧和缓解头痛
- 抗组胺药,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也叫扑尔敏)或苯海拉明,可以减少鼻粘液分泌和缓解鼻塞
- 伪麻黄碱:减轻鼻粘膜充血
- 右美沙芬:止咳。

传统中药里,只有麻黄具有跟伪麻黄碱类似的作用,所以也能有一些减轻鼻塞的作用。但是因为副作用太强,所以现代制药业是对它做改造,加工出伪麻黄碱。您别因为这里面有个“伪”字就觉得这是伪劣药物。伪麻黄碱跟麻黄碱分子内容相同,立体结构不同而已。加个“伪”字,意思是说它不是来自麻黄,而是用酵母发酵葡萄糖生产的。内容相似,但是因为分子的立体结构不同,就减少了一些副作用。所以现在临床上只用伪麻黄碱,不再用麻黄碱,更不用粗糙的麻黄煎汤。

除了麻黄,别的中药对感冒症状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如果有一些中成药能减轻感冒症状,也是因为里面加入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西药”成分,比如维C银翘片里有扑尔敏和扑热息痛。

有一些药物,比如奥司他韦(达菲),能干扰流感病毒的某种酶,略微缩短流感病程。另外,有某些药物,比如病毒唑,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某些病毒的繁殖传播,但是这些药都是针对其他病毒(注意:流感跟感冒不是一回事)。对于感冒病毒,目前连这种抑制性的药物都不存在。

没有杀死病毒的药物,那么,能不能通过吃药增强抵抗力,让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快的杀死病毒?

这个我也没法鼓励您。实话实说,目前没有什么药物能立竿见影的增强免疫力。而且,假如真的有什么药物,能对免疫系统的具体运作方式产生某种影响,让免疫反应增强,比如,能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这种药物是益处更大还是害处更大,其实难以估量。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很多不同部门协调运作。这些运作又需要跟我们整个身体保持和谐。人为改变免疫系统的某个环节,有可能会破坏身体系统的平衡状态,那就有可能导致异常情况,比如自体免疫疾病或是过敏反应。

何况,我们的免疫系统本来就具备足够的能力,可以对抗感冒病毒。所以,感冒的时候,委实没有必要去增强免疫功能,只要让免疫功能正常运行就足够了。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方法非常简单:充分休息。就是说,保证睡眠时间,避免过于耗费体力和脑力的工作。

当然,快速提升免疫力的药物是没有(或许也不该有),但是,从长远来说,定期锻炼身体,对保持健全的免疫功能倒是确实会有帮助的。锻炼并不需要什么花哨方法,更不需要昂贵器械。如果平时对激烈运动没有太大兴趣的话,能坚持每星期快走三次,每次45分钟左右,就能大大增强体质。

老奶奶(和微博朋友圈)建议的“多喝水”,其实不会对病毒有什么治疗作用。当然也不会有害就是了。发烧的时候有可能水分丢失比较快(包括显汗和不显汗),那么适当喝水可以防止脱水。

还有那个维生素C治感冒的传说,也别太当真。别因为当年推销这种神话的人得过诺贝尔奖就接受他的一切说法。科学家也是人,也可能为了名利而陷入误区。维生素C是保持健康必须的物质,但是它对治疗感冒没有作用。

药物之外,您或许想到疫苗。我们有白喉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甚至有流感疫苗。那,为什么不能开发感冒疫苗,让我们不再感冒?

我们现在没有感冒疫苗,短期之内也不大可能有。

因为感冒病毒有几百种亚型,我们没法开发出一种疫苗,能预防所有这几百种感冒病毒。

流感病毒有疫苗,是因为,第一,流感比感冒严重。感冒的死亡率基本是零。流感有0.03%-0.1%的死亡率。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是全球每年有大约五百万人患流感,所以,即使是这么低的死亡率,每年仍然可以造成上千人甚至上万人死亡。所以,开发流感疫苗的迫切性就高得多。第二,能侵袭人类的流感病毒只有三种亚型,相对比较容易着手(不过,因为流感病毒变异速度极快,每年都必须培养新的疫苗)。

感冒病毒正常情况下就有几百种不同亚型。给几百种病毒培养疫苗,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这几百种病毒导致的,是一种不吃药自己也能好的轻微疾病。在艾滋病、埃博拉感染、肝炎这些危重疾病解决之前,为感冒这样一种危害不大的疾病耗费研究资源,于情理不合。另外,技术上也有困难之处。疫苗能激发免疫力,是把减毒的病毒(或是细菌)置入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一种两种减毒病毒置入人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同时把几百种减毒病毒置入人体,即使是减毒的,也会有危险。所以我们不能这么做。

对于感冒疫苗,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寻找这几百种病毒的共同抗原。就是说,选择所有感冒病毒蛋白壳上共有的特征性化学结构,并且,这种结构,是这些病毒侵犯人体的关键结构。找到这样的共同抗原,我们就能培养一种抗体,专门攻击这个抗原。因为这种抗原是所有感冒病毒共有的,所以一种抗体就可以封杀所有感冒病毒。然后,因为这种抗原是所有感冒病毒侵犯人体的关键,封杀了这个抗原,所有的感冒病毒也就不能作祟了。

这个是医学界的研究方向。但是,因为任务缓急程度的安排,这种研究的进展不会太快。未来的若干年里,我们还是只能依靠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打理感冒病毒。

好在我们的免疫系统对付感冒是绰绰有余的。您确实不需要为这个问题过于忧虑。

顺便说一下感冒跟着凉的关系。在中文里,感冒的原来意思是“感冒风寒”,所以感冒有个别名叫“着凉”。然后,英文把感冒叫做 catch a cold。这跟“着凉”也是一个意思。看来东西方的前辈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说,感冒是因为寒冷导致的。这个看法,前几年有人试图推翻,说感冒跟温度无关。感冒之所以在冬季多见,是因为冬季里,人们更喜欢聚集在室内,结果导致感冒病毒容易在人和人之间传播。不过,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低的时候,人的鼻咽部温度也就降低。而这里的温度降低之后,会让局部的免疫反应能力减弱,比如T淋巴细胞的反应速度减慢,于是让感冒病毒更容易侵入细胞。这个研究结果比较符合直觉。因为,你我大概都有这样的切身经历,就是说,受凉跟感冒确实有相当明显的正相关。别人怎么看不知道,我自己是不会为了推翻这个研究结果,就自己在零下10度的时候跑外面去淋得一身透湿,以此证明受凉其实跟感冒没关系。活了几十年了,我知道这么干会有啥结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