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微信点赞

(2016-08-09 14:36:09) 下一个

自6月4日那天开始在微信写点东西,我时常就拉条板凳坐等点赞。可惜点赞不多,评论更少,在后面骂的应该也没几个。谁关心呢?

该死的微信,有什么办法让我知道是那几个人悄悄的走了,正如悄悄的来 - 偷窥别人微信的和被偷窥的都悠然自得 - 美的是灵魂的包装(引言),可以炫耀的是青春的胴体(照片)。最可恨是那些根本不看我微信或如一拳打在棉花上毫无人性屁也不放一个的群友。我必须把这些人放入黑名单,想法子发些买保险呀、保健品呀、心灵鸡汤或亚黄色笑话到他们的微信上,让他们知道,我也有被关注要点赞的欲望,我也有要发泄的时候。

国人不喜欢直捷了当的沟通方式。微信点赞便成为一个伟大的工具。它避免了当面表达语义不详时的尴尬,和结结巴巴时的不安,又让人的满足感得到膨胀,即使受之有愧面红心跳也没有人见到。我们不时的发些moment,像中国人喝了壶普洱老茶一样自我陶醉,像美国人喝了杯星巴克一样感到有品味,像俄罗斯人喝了瓶伏特加一样头脑发热,又像青春少女一样期待他人注目。微信也只能点赞,不能点酸,非常适合国人只说好话不作批评的心理习惯。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全方位多功能的装备起来。我再也不用书桌就能读书写字。我可以随时随地的,比欧阳修苏东坡还多闻多见。很厉害的是我可以一边在厕所读报,一边写这篇短文,然后又接电话。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着手纸multitasking。

智能手机也出现了无限商机,扩大了就业,制造了很多富翁。大家都在谈app。各种app让觉得我们生活充实,每天忙碌而有奔头。我们生活在细碎的app中间,废寝忘餐,也忘记了外面喧闹的世界,忘记了烦恼,虽然放下手机后就像醉酒醒后受伤更深。我们都成了评论家,摄影师,在记下生活的点滴时却又多了一份被人关注和点赞的期待与执着。

点赞必须是双向的,你点赞人家越多,你得到的点赞也多。跟红包不同,点赞不用现金,也不用网上钱,只是手指的功夫,不会被人抢。而红包,即使只有几分钱,图个热闹,大家都去疯抢一番。偶有大款到,一出手就一千几百,群内的气氛更加热烈。而点赞是两个群友之间的事,静悄悄的,却又留下印记。点赞的动机,是真觉得好还是敷衍,或是社交式应酬,或是仰慕、单思甚至骚扰,有如雾里看花。

过度的点赞,先不说动机,也惹人发毛,有如每天起就有人为你送来热豆浆,热而烫口。整天不点赞,你会问为什么与这种人结成群友,把她(用她好照顾女权主义者的征服欲)拉黑算了。所以,世俗点的,开始每天大方的送出点赞,还翻出群友已经封尘数月多年的微博,点评一番,以示关注和特别友情或不落俗套的见解。

点赞其实就是人情。

你每天横竖都在看手机,何不动动中指,对我点赞一下。我会投桃报李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