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科大的创新精神

(2024-03-29 23:33:08) 下一个

【科大瞬间】特刊

 科大的创新精神

辛厚文(化学物理系教授、原副校长)

到 2008 年,科大就 50 岁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科大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高等学府,为国家的教育科技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科大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大的创新精神。1958 年科大创办时,《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建立是中国科技与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刚刚创办的学校为什么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这是因为科大提出了两条先进的办学思想:实行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以国家发展“两弹一星”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若干新兴的交叉学科;实行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即科学院提出的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这两个新的办学思想是对当时我国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

1952 年新中国建立不久,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全国高等教育曾进行过一次院系调整,对于整顿旧中国留下来的破烂的教育体制,满足各方面急需专门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该调整存在着两个消极作用,首先造成了理工分家,也就是分别建立了各类工学院和文理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像原来理工结合的清华大学等都调整为单一的工科学校;其次造成了教育与科研的分离体制,强调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很少建立重要的研究机构。研究工作集中在中科院和各部委建立的研究院所。显然,科大提出的办学思想,正是对这种教育与科技体制的突破。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科大在这种新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确实非常优秀,学生思想活跃,有后劲,适应发展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对人才的需要。另外,科大的办学思想,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大的办学模式现在已被普遍推广,很多工科院校都已发展为理工科大学。综上所述,科大的创办就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精神是科大先天所固有的一种基本精神。

科大迁到合肥以后,处境非常艰难。在北京办学时有科学院人力物力上的全力支持,到了合肥,这个优势完全失去了。刚刚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队伍,相当一部分没到合肥来。物质条件方面,由于在北京办学时间较短,主要依靠科学院各研究所,自身资源并不多,还没建设成型,搬迁使得仅有的少数资源大部分报废。但就在这样求生存的极其困难条件下,科大人继续坚持和发展了办校时提出的先进办学思想,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历史机遇,敢为人先,在教育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使科大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我从 1982 年到 1989 年任科大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现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创新事例,表述这个时期科大人的创新精神。

一、创办大学少年班和零零班

所谓超常教育,是指对智力超常人才进行超越常规的教育,其中大学少年班和零零班就是典型的成功代表。李政道先生曾谈到一个想法:体育与艺术人才都要从小培养,理科人才能否从小培养?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文革后,社会上若干家长已发现自己的孩子智力很超常,向科学院推荐,科学院把这些信息介绍给科大。显然,若把这些智力超常的少年集中起来,直接进行大学教育是一件难度很大、毫无经验的事情。尽管国外也有类似英才教育,但都是少数的个例事件。科大当时的领导和教师经过深入调研后,意识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国家急需高质量人才,科大办学的基本目标就定位在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上,因此,应该探索这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新途径。科大提出办大学少年班,在征得科学院的批准后,立即组织教师到全国各地,进行逐个的面试招生,同时,根据首批智力超常少年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育计划,大学少年班就这样诞生了。科大办少年班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在教育界也引起了很大震动,一方面是赞赏,认为科大很有勇气,因为我国确实有一批智力超常少年儿童,常规的教育不利于他们成长;另一方面是怀疑,甚至是反对,认为这是拔苗助长,摧残人才。多年实践表明:大学少年班是成功的,不但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技人才,而且科大所实行的一系列超常规教育,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作出了一定贡献。

科大少年班实行了那些超常规教育呢?一是试行独立自主招生。对每个被推荐的智力超常少年,由科大逐个进行考核和面试后,进行录取,不参加全国统考。二是实行不分系的强化基础教学。少年班学生经过三年强化基础教育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选择系和专业方向,然后到各系继续接受相关专业教育。三是实行个性化教育。建立本科生导师和班主任制,全面关心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发展。

为了把少年班所取得的经验向科大本科生推广,1985 年在科大又创办了“教育改革试点”,简称“零零班”。科大办学时每个系都有一个代码,分别称为 01 系,02 系等等。 “教育改革试点”的学生是高考统招的应届学生中,从各系选拔出部分优秀学生组成一个班,与少年班按相同教学计划进行学习,不再局限于各系,纳入少年班的同一管理系统,因此称其为“00 班”。“00 班”的创办不但有助于巩固少年班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出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无论少年班还是零零班,都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少有的现象,为科大在合肥极端困难条件下的迅速兴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开创“4-2-3 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分流”的新教育体制

当时,科大本科生是五年学制,在这种新的教育体制下,本科生 4 年级时实行一次分流:一部分优秀本科生直接保送 为硕士研究生,不符合直升条件者做完本科毕业论文后毕业,经过 2 年硕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再实行二次分流;满 足博士生条件的硕士生再直接升入博士生阶段学习,不符合 直升博士生条件者,继续做完硕士论文后毕业。我们把这种 本科-硕士-博士连通的新教育体制,简称为“4-2-3 分 流教育体制”,显然,这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没有过的事情。在这种新的教育体制下,对优秀学生来说,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不再是独立的三个学习阶段,而是完全贯通的学习 过程。科大为什么要创立这种新的教育体制呢?当时,全国许多家长都相信科大是能够把孩子培养成科学家的“科学家摇篮”,许多优秀的年青人都把报考科大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每年高考理科状元到科大的非常多。由于有了这批优秀的人才资源,再加上科大勇于实行一系列较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每年几乎都有 70%-9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 的研究生。另外,李政道在中国实行了一个教育项目,即选 拔一批优秀的物理系本科生,送到美国若干所著名大学学习,为中国培养新一代的物理学家, 这个教育项目简称为 “CUSPEA”。每年科大考取 CUSPEA 项目的总数不但名列 第一,而且前几名也多为科大学生。这些教育成果使我们更 加坚信,科大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科 学研究人才上是完全可行的。据此,我们也提出了一个简单 想法:为了早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可否把本科生、硕士 生和博士生三个不同阶段的学习贯通起来,让优秀的本科生 不必经过常规的研究生考试,而采取考核机制,直接进入研 究生阶段的学习?选拔一部分优秀本科生直接进入研究生 阶段,从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来说,并不是很难的事,问题 在于大部分学生直升为研究生后,是否有足够的高水平导师,是否有足够水平的研究条件。所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科大迅速地、不断地向国外派送了大批中青年教师,使得科大中青年教师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由于科大在本科生层次上已富聚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可以在研究生培养上实行所系结合,探索出一种“全院办学,所系结合”的新途径。科学院完全支持科大的这一改革设想,并在合肥召开了科大与百余个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参加的会 议,共同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分流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会议上确定了 1、3、5 等名次的优秀学生保送给相关学科研究所,2、4、6 等优秀学生留给科大的导师,也确定在 81 级学生开展这种分流体制,并通过学生成绩,研究所考核和面试,初步确定具体人员的分流方案。各研究所受到了很大鼓舞,因为他们很难得到这样优秀的研究生生源,这也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学生也非常高兴,他们再不用去花时间准备研究生考试,可安心学习。但是,当时研究生名额是由国家教委统一掌握,科学院不能直接给我们足够的研究生名额,使得这项改革没能在 81 级如愿执行。后来,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科大终于实现了这项非常有意义的改革。尽管经历了不少困难,科大所开创的“4-2-3 分流体制”,不但在科大实行了,而且也在若干所大学以不同形式推行了。应该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上又一项重大创新。当前,从中央提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任务来看,无论大学少年班,零零班还是“4-2-3 分流体制”所取得的经验,都将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

三、建造我国高校中的大科学工程

科大要想在合肥地区办成一个高水平的大学,不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是不行的。1977 年就开始酝酿在科大建造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出发点是按着国家科技发展需求,结合国际上科学发展的前沿,建造能覆盖多学科领域的大科学实验室,使科大的研究能力迅速提高。当时,对科大近代物理系的一批年青教师而言,难度很大,人们也很怀疑由这批不懂工程的教师来做这件事是否可行?但是,在国家计委和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预研制,工程设计和与国内有关工厂对于特殊部件的联合研发,克服重重困难,用了 16 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这项大的科学工程。

工程热物理系的教师们,在 1987 年东北地区发生森林大火时,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能否把他们对燃烧规律方面的理论研究运用到火灾防治实践中去。他们的想法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在有关部委协助下,在我国建成了第一个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安全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无论从生命科学还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中,都提 出了许多深层次的科学技术问题。科大又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实行“211 工程”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建造了合肥微 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显然,这个实验室的建成,使科 大在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又有了更大提升,对我国科技作出了 更大的贡献。

通过一系列大科学工程的创建使科大办学的基本思想,即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显示了科大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上所述,科大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

那么,为什么科大会有如此强的创新精神呢?首先,科大的创新精神是来源于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在北京创办时,科学院领导和老一代科学家是从国家发展“两弹一星”的事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决定创办科大的。在合肥时,科大从社会急需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出发,克服困难,创出了一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新路。其次,科大的创新精神也是来之于抓住机遇,勇于实践的能力。从上述的创办少年班,“4-2-3 分流体制”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建造等事例中,可以看到科大人如何抓住一切历史机遇,大胆进行实践的。另外,科大的创新精神也是来源于科学的态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认真做好每件事情,才使得我们的一些改革设想得以实现。

今天在座的都是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大家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扬科大的创新精神呢?显然,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实践和脚踏实地去做每件事情的科学态度。从科研来看,创新的内涵是什么?创新包含有三个层次的内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结果。新思想就是对客观世界,自然界发展规律所提出来的新认识,这是创新的最高层次,可带动人类历史发展,有相当长远影响力的科学思想;新方法是为了实现上述科学思想,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这些方法也覆盖较大的科学领域,对于推动科学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新结果是利用已有思想和方法,得出来的新结论、新现象和新应用等。我们的研究工作,绝大部分首先是从第三个层次展开,得到一些新的结果。如果这些新的结果用已有的理论不能解释时,就提供给人们一种机遇,这是发展理论和方法的一种起点。由此可见,科研工作不但要做出新的结果,更要在加深对结果的认识上下苦功夫才行。

因此,科学上的创新必须有扎实的科学基础,没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就难以洞察出现在你面前的科学问题。但也必须指出,科学的基本功,一方面来源于读书、看文件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来于研究过程,必须善于把学习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goofegg2023 回复 悄悄话 难得在这里能碰到科大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