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铁炉

铁化炉里百炼加碳 锡达瀑下一淬为锖
正文

翻译注释网友渤海朗夫的赋《致叶嘉莹先生》

(2020-10-30 12:37:46) 下一个

翻译注释了网友渤海朗夫的赋《致叶嘉莹先生》。

 

原文

致叶嘉莹先生

昔闻易安骨,今诵迦陵诗。谩说经纶手,不喜老讼师。守道如擎纛,朝闻暮能持。三山梦未远,犹忆故园痴。秾华遮望眼,飘泊栖琼枝。

   初啼人已惊,振声排云乡。老凤游天台,雏鹓试宫商。韵邈飘俪影,句妍李杜扬。国技终为胤,风雅倾欧邦。泰西慕中土,诗国在东方。

   皎些脱俗能,洁兮入学芳。块然奉圭臬,淑身立青箱。直竹破巉岩,劲松傲寒霜。梅冷涵幽蕊,菊尽抱残香。汲古探阃奥,茕茕暗嗟伤。

   洪藻窥萋斐,天葩抒洪钧。玉堂步麟趾,阳春不择深。罗裙非本色,疑作折方巾。耄耋染皓首,已摧玲珑身。飘蓬书带草,东西南北人。

   长夜思烛龙,程门欲趋庭。朋从相投掷,惭德胜时珍。夺袍救孔席,采薇休拜尘。批云睹青日,吹帽按彝伦。鹰风举英髦,词林一清臣。

 

译文

以前听闻易安居士风骨,

现在诵读迦陵先生诗词。

不要说治理国家的本领,

她也不喜搀和别人闲事。

她坚守正道如高擎大旗,

一旦闻道马上就能持守。

她未远离对仙境的梦想,

也仍然对故乡怀有痴情。

世事繁华却未能被迷惑,

飘泊在外终于有所归宿。

 

她初显身手已让人吃惊,

名声远播于高人隐居处。

前辈的诗人已声名显赫,

她则在诗词中大展才能。

她诗韵中传达伉俪深情,

词句之美达到李杜水平。

中国国粹终于有她发扬,

诗文造诣令欧洲人倾倒。

西方倾慕中国诗歌成就,

叹服中国就是东方诗国。

 

她皎洁无瑕且脱离世俗,

专心学习前辈高洁芬芳。

她安然地遵守传统典范,

以善修身发展家传学问。

正直竹子穿破险峻山岩,

刚劲松树傲立寒霜之中。

梅花寒天孕育幽香花蕊,

菊花枯萎不落枝头余香。

她研读古籍以探究学问,

却因缺少同道暗自嗟伤。

 

她宏逸诗文显灿烂文采,

她秀丽的文章抒发天道。

她在殿堂留下高贵行迹,

也在阳春漫步草木深处。

她身为女性却无裙钗气,

一举一动显出高士做派。

她已届高龄且白发苍苍,

岁月摧残了玲珑的身段。

她像飘蓬到处传播学问,

她四处漂泊且居无定所。

 

人们在长夜中思念光明,

急切欲就教于学问大家。

她的朋辈互相往来诗文,

浪得虚名却能为世所崇。

她才能优异为百姓奔走,

宁愿归隐也不谄事权贵。

高谈阔论却极富有识见,

文士雅集考究伦常典范。

秋风起处方显人间俊杰,

她是词坛志行清白之士。

 

注释

致叶嘉莹1先生

昔闻易安2骨3,今诵迦陵诗。谩说4经纶5手,不喜老讼师6。守道如擎纛7,朝闻暮能持。三山8梦未远,犹忆故园9痴。秾华10遮望眼,飘泊栖琼枝11。

   初啼人已惊,振声排云乡12。老凤13游天台14,雏鹓15试宫商16。韵邈17飘俪影18,句妍19李杜20扬。国技终为胤21,风雅22倾欧邦。泰西23慕中土24,诗国在东方。

   皎些25脱俗能,洁兮入学芳。块然26奉圭臬27,淑身28立青箱29。直竹破巉岩30,劲松傲寒霜。梅冷涵幽蕊,菊尽抱残香。汲古31探阃奥32,茕茕33暗嗟伤。

   洪藻34窥萋斐35,天葩36抒洪钧37。玉堂38步麟趾39,阳春不择深。罗裙40非本色,疑作折方巾41。耄耋42染皓首43,已摧玲珑44身。飘蓬45书带草46,东西南北人。

   长夜思烛龙47,程门48欲趋庭。朋从49相投掷50,惭德51胜时珍52。夺袍53救孔席54,采薇55休拜尘56。批57云睹青日,吹帽58按59彝伦60。鹰风61举英髦62,词林63一清臣64。

 

1. 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 易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 骨

风骨,指诗文书画的风格。

4. 谩说

别说,不要说。

5. 经纶

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6. 讼师

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

7. 纛

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8. 三山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9. 故园

旧家园;故乡。

10. 秾华

(1) 女子青春美貌。《诗·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华。” 郑玄 笺:“何乎彼戎戎者,乃栘之华。兴者,喻王姬颜色之美盛。”

(2) 繁盛艳丽的花朵。明 刘基 《感兴》诗之一:“转添细草当门径,不惜穠华香路尘。”

这里指繁华的世事。

11. 琼枝

传说中的玉树。

12. 云乡

白云乡,白云聚集之所。指深山中道士修炼或高士隐居之所。

13. 老凤

(1) 唐宋时称丞相。

(2) 对别人父亲的誉称。 唐 李商隐 《寄酬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於老凤声。”

这里指前辈诗人。

14. 天台

(1) 天台山。

(2) 尚书台、省。

(3) 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

这里指名人聚集的所在。

15. 雏鹓

(1). 亦作鹓鶵。

(2). 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

(3). 凤雏。

(4). 比喻有才望的青年人。

16. 宫商

五音中的宫音与商音。借指诗律中的平仄和声韵中的四声。

17. 邈

遥远。

18. 俪影

称人夫妇之合影。

19. 妍

美丽。

20. 李杜

李白和杜甫。

21. 胤

后代。

22. 风雅

《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23. 泰西

极西。旧泛指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

24. 中土

中原地带。泛指中国。

25. 些

楚辞中的句末助词。

26. 块然

安然。

27. 圭臬

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比喻典范、准则。

28. 淑身

以善修身。

29. 青箱

(1) 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江左旧事,缄之青箱。”

(2) 指青箱学,传家的史学。

30. 巉岩

险峻的山岩。

31. 汲古

谓钻研或收藏古籍、古物,如汲水于井。

32. 阃奥

深邃的内室。比喻学问或事理的精微深奥所在。

33. 茕茕

形容孤独无依靠。

34. 洪藻

指宏逸的诗文。

35. 萋斐

同“萋菲”。花纹错杂貌。

36. 天葩

非凡的花,常比喻秀逸的诗文。

37. 洪钧

《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 李善注:“洪钧,大钧,谓天也……

38. 玉堂

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39. 麟趾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或者高贵的行迹。

40. 罗裙

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霑罗裙。”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41. 方巾

明代文人、处士所戴的软帽。

42. 耄耋

高龄,高寿。

43. 皓首

白头,白发。谓年老。

44. 玲珑

灵活。精巧。

45. 飘蓬

随风飘荡的飞蓬,比喻漂泊或漂泊的人。

46. 书带草

草名。叶长而极其坚韧,相传汉郑玄门下取以束书,故名。引申为讲经之学之所。

47. 烛龙

古代神话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借指太阳。

48. 程门

出自成语“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9. 朋从

(1) 同类相从。

(2) 朋辈。

50. 投掷

书信来往叫做投掷,比如投掷书信。

51. 惭德

亦作“慙德”。因言行有缺失而内愧于心。

52. 时珍

(1) 应时的美味。

(2) 当代的名人。

53. 夺袍

《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武后游洛南龙门,詔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虯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 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因称竞赛中获胜为“夺袍”。

54. 孔席

指孔子四处奔走,席不暇暖之事。

55. 采薇

指归隐或隐遁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 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56. 拜尘

晋代潘岳与石崇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相与望车尘而拜。事见《晋书·潘岳传》、《石崇传》。后遂以“拜尘”指谄事权贵。

57. 批云睹青日

指议论精当,富有识见。

58. 吹帽

《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温(桓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后以“吹帽”为重九登高雅集的典故。

59. 按

考查,研求。

60. 彝伦

常理;常道。指伦常。谓成为表率、成为典范。

61. 鹰风

《汉书·五行志上》:“立秋而鹰隼击。”后因以“鹰风”指秋风。

62. 英髦

亦作“ 英旄 ”。俊秀杰出的人。

63. 词林

词坛。

64. 清臣

指志行清白的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