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正文

老安游记《世界著名的宫殿与博物馆》第五篇:奥地利

(2023-11-05 00:10:42) 下一个

老安游记《世界著名的宫殿与博物馆》第五篇:奥地利

上一篇讲德国,本篇讲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Republic of Austria),是一个中欧内陆国家,是欧洲大陆从南到北,由东向西的交通枢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阿尔卑斯山贯穿西部和南部。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多瑙河从西向东流经东北部,在奥地利境内长达350公里。

奥地利与多个欧洲国家接壤,北面是德国捷克,东面是斯洛伐克匈牙利,南面是斯洛文尼亚意大利,西面是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下面是奥地利地图,再下图是奥地利国旗。

图1. 奥地利地图

图2. 奥地利国旗

奥地利的德文名称(Österreich),意为“东方的边藩”。拉丁名称(Austria)是由德语名称转译而来,奥地利的中文译名是由德文名称音译过来。奥地利与德国瑞士卢森堡同属德语区,是日耳曼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官方语言是德语,首都是维也纳。

奥地利实行议会民主制,总统国家元首,每六年一次在全民选举中直接选出。总统负责提名总理,总理通常是议会中最大党派的领袖。奥地利国会由两院组成,分别是由64名州代表构成的联邦院上议院)和183名由直接选举选出的议员构成的国民院下议院)。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的帝都。也是统治中欧1300多年(600-1918)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历史上,奥地利和东欧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欧的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有着紧密的关联。

罗马帝国衰落后奥地利曾经先后被匈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人和斯拉夫人所占据。公元788年,查理曼(Charlemagne,768-814)征服该地区,鼓励拓殖,引进基督教。查理曼之后,法兰克帝国分裂,奥地利成为东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

1246年,奥地利的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1230-1246)战死,奥地利落入波希米亚的奥托卡二世(Otakar II,1253-1278)之手。1278年,奥托卡二世败于德意志鲁道夫一世(Rudolf I,1273-1291),从此,奥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

哈布斯堡家族在十四,十五世纪积极扩张领土。1526年奥地利取得了波希米亚和匈牙利,与奥斯曼帝国的摩擦日益增多。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奥地利联合波兰援军,击败了围困维也纳两个月之久的奥斯曼帝国军队。

1699年,奥地利获取匈牙利全境。从此之后至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圣罗马帝国。随着普鲁士的崛起,奥地利开始了与普鲁士之间,进行长期争夺德意志地区霸权的斗争。同时奥地利先后伙同普鲁士及俄罗斯,两次参与瓜分波兰。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在此两年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Franz II)宣布自己为“奥地利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Franz I)。统治范围是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袭领地。1867年, 哈布斯堡王朝宣布将“奥地利帝国”更改为“奥匈帝国”。

1918年,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分割为多个小国家,其中一部分成为“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并且被禁止与德国合并。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奥地利被苏美英法四国同盟军占领,直到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

1955年,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占领奥地利的各同盟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成为“奥地利第二共和国”。随着欧洲一体化,1995年加入欧盟,1999年加入欧元区,2000年正式使用欧元。

奥地利产生过很多著名作曲家,例如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等。其他著名人物有物理学家玻尔兹曼-薛定谔,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电影明星阿诺德-施瓦辛格等。

我在上一篇的“德国”里讲过,我与我儿2018年8月的“东欧五国自由行”,其中也包括“奥地利”。2018年8月12日上午11点半,我们坐长途大巴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出发,行车近三个小时,下午2点半到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一)霍夫堡皇宫(Hofburg Palace)

2018年8月13日清晨,我们到市中心去参观“霍夫堡皇宫”(Hofburg Palace)。从地铁站出来,步行到“玛丽亚-泰瑞莎广场”(Maria Theresa Plaza)。广场中央是玛丽亚-泰瑞莎女皇在高台上的坐像。下图是我与我儿在丽亚-泰瑞莎女皇坐像前面的留影。

图3. 我与我儿在玛丽亚-泰瑞莎女皇坐像前面的留影

玛丽亚-泰瑞莎广场直接与“霍夫堡皇宫”(Hofburg Palace)相连。1918年之前,霍夫堡皇宫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宫殿,现在是奥地利总统的办公室。进入霍夫堡皇宫的大门后,就是霍夫堡皇宫的“新宫”(New Palace)。

下图是“霍夫堡皇宫”的大门,再下图是霍夫堡皇宫的“新宫”。

图4. 维也纳“霍夫堡皇宫”的大门

图5. 维也纳霍夫堡皇宫的“新宫”

下图是我与我儿在霍夫堡皇宫“新宫”前面的留影。

图6. 我与我儿在霍夫堡皇宫“新宫”前面的留影

在霍夫堡皇宫新宫前面的广场上,耸立着欧根亲王(Prince Eugene of Austria)骑马像(下图左),和查理大公(Archduke Charles of Austria)站立像(下图右)。

图7. 新宫广场上欧根亲王骑马像(左)和查理大公站立像(右)

欧根亲王(Prince Eugene,1663-1736),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伟大将领之一,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元帅。他与英国的约翰-丘吉尔,法国的维拉尔元帅,并列为欧洲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军事将领。在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和西班牙王位争夺的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查理大公(Archduke Charles,1771-1847),是哈布斯堡王朝重要将领,奥地利陆军元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第三子,皇帝弗兰茨二世之三弟,是奥地利对抗拿破仑的重要将领。尽管他患有癫痫病,但不影响他作为军队指挥官和奥地利军队的改革者。

在霍夫堡皇宫,我买了价格优惠的三联票,其中包括:1)哈布斯堡皇家居所,2)茜茜公主博物馆,3)银器和家具博物馆,另外还包括郊区的逊布伦宫(美泉宫)。同时,我买了一本英文书《Vienna》,没有见到中文书,下图是英文书《Vienna》。

图8. 英文书《Vienna》

在霍夫堡皇宫,我首先参观“茜茜博物馆”(Sisi Museum),博物馆里展出这位不寻常女人传奇的一生,有很多相关的用品和资料。下图是茜茜公主的雕像(左)和剪影(右),她经常把自己的头发盘成皇冠的式样。

图9.“茜茜博物馆”里的茜茜雕像(左)与剪影(右)

伊丽莎白-欧根妮(Elisabeth Eugenie,1837-1898),是奥匈帝国的皇后伊丽莎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妻,被家人与朋友昵称为“茜茜”(Sisi)。她出生在巴伐利亚一个贵族家庭,但是在16岁之前,一直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巴伐利亚的湖光山色之中。

婚姻将她推入了正式而刻板的宫廷生活中,这让她始料不及,并感到志趣相异。婆婆苏菲女大公在伊丽莎白的女儿出生后,立即接管了她们,因女儿的抚养权与婆婆不和。她与皇帝之间虽然最初相互吸引,但逐渐显得格格不入,她虽然享尽荣华富贵,却总是郁郁寡欢。

伊丽莎白从内心里一直拒绝扮演传统的妻子,母亲,皇后乃至于帝国形象代言人的角色。晚年的她心灰意冷,周游欧亚非列国。1898年,她在日内瓦被一个无政府主义分子杀害。尽管如此,她仍以美貌的魅力和浪漫忧郁的气质深受臣民爱戴,甚至征服整个欧洲

1955年,在奥地利拍摄的德语电影,《茜茜公主》(Sissi),讲述了茜茜公主传奇的一生。饰演茜茜公主的是德国籍兼国籍的维也纳女演员罗密-施奈德,她也为此电影一举成名。1988年,电影《茜茜公主》在中国大陆译成中文上映,引起巨大轰动,一时间万人空巷。

下图是真正的茜茜公主(左)与电影演员罗密-施耐德(右)。

图10. 真正的茜茜公主(左)与电影演员罗密-施耐德(右)

我还参观了新宫的“银器博物馆”(Silver Collection),下图是其中的部分展品。

图11.“银器博物馆”里的部分展品

在霍夫堡新宫的“皇家居所”里,展示了一些雕塑艺术品。下图(左)是玛丽亚-泰瑞莎的长子,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约瑟夫二世(Joseph II)。下图(右)是玛丽亚-泰瑞莎的幺女,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奈特(Marie Antoinette)。

图12. “皇家居所”里玛丽亚-泰瑞莎长子(左)与幺女(右)

下图是圣母玛丽亚(左)和盲父与孝女(右)的大理石雕像。

图13. 新宫里的雕像圣母玛丽亚(左)和盲父与孝女(右)

下图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左)与大臣(右)的雕像。

图14.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左)与大臣(右)的雕像

从霍夫堡皇宫后门出来之后,我们步行两个街区,去参观“圣斯蒂芬大教堂” (St Stephen Cathedral)。大多数旅行团都把圣斯蒂芬大教堂看作霍夫堡皇宫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联合景点。圣斯蒂芬大教堂,尖塔高度137米,以多彩色的瓦屋顶成为维也纳的知名地标。

下图是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外观,再下图是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内部,其中(左)为“主祭坛”(右)为“圆形天顶”。

图15. 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外观

图16. 圣斯蒂芬大教堂的“主祭坛”(左)与“圆形天顶”(右)

我还买票登上了大教堂的顶端,俯瞰维也纳市区,下面的两图是维也纳市区的景观。

图17. 维也纳市区的景观之一

图18. 维也纳市区的景观之二

在霍夫堡皇宫的附近,有一个“霍夫堡公园”(Hofburg Park)。我看到音乐神童莫扎特(左)与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右)的雕像,就顺手拍摄了下面的两张照片。

图19. 音乐神童莫扎特(左)与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右)的雕像

最后说一下我对霍夫堡皇宫的印象。在霍夫堡皇宫里,只见到“新宫”,没见到“旧宫”,不知道有没有“旧宫”。即使在“新宫”,也没见到“御座”,“龙床”,“接见大厅”。在霍夫堡皇宫里,到处是皇后茜茜公主,少见的是约瑟夫皇帝,“皇后”风头压过了“皇帝”。

所谓的“霍夫堡”,没见到“城堡”,所谓的“皇宫”,也没见到“宫殿”。由此看来,所谓“霍夫堡皇宫”,是一个既看不到“宫殿”的“皇宫”,也是一个没有“城堡”的“霍夫堡”。好了,不说了,下面是维也纳的另一个景点“美泉宫”。

(二)美泉宫(Schonbrunn Palace)

2018年8月14日,我们去参观美泉宫。“美泉宫”亦即“逊布伦宫”(Schonbrunn Palace),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郊区的“逊布伦镇”。 “美泉宫”是这一座巴洛克艺术型建筑,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的御用皇宫

奥地利的“逊布伦镇”之与维也纳,犹如英国的温莎之于伦敦,法国的凡尔赛之于巴黎,德国的波茨坦之于柏林,俄罗斯的“彼得霍夫宫城”之于圣彼得堡。它们不是首都却胜似首都,在各自的国家里,起到了政治中枢的作用,也都是本国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Mathias,1612-1619)。传说他在狩猎途中在此处饮用泉水,见此泉清澈见底,味道甜美,遂以神圣罗马皇帝的身份赐名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代称。

172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Charles VI,1711-1740)继承了美泉宫。但是,他对美泉宫不感兴趣,把它送给了女儿玛丽娅,即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女皇玛丽娅-泰瑞莎(Empress Maria Theresa),她把美泉宫从狩猎寝宫改成为帝国皇宫。

玛丽亚-泰瑞莎(Maria Theresa,1717-1780),哈布斯堡君主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统治者。在位40年(1740-1780),统治的范围覆盖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波希米亚川西尔维尼亚米兰加里西亚,洛多梅里亚尼德兰帕尔马

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既不神圣,亦非罗马,更非帝国”,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邦。皇帝政令不出国门,各地诸侯自行其是。哈布斯堡真正的权力,只限于奥地利的领地。所以神圣罗马皇帝只是虚名,奥地利大公才是真正手握实权的“老大”。

玛丽亚-泰瑞莎从1740到1780的40年间,先是辅佐丈夫,丈夫死后辅佐儿子,把哈布斯堡王朝的国势推向历史的巅峰,是欧洲史上出名的“开明专制时期”(Enlightened Time)。虽说是“辅佐”,但实际上大事小情,都是她说了算。

玛丽亚-泰瑞莎的丈夫,神圣罗马皇帝弗兰茨一世(Franz I,1745-1765),有点像“倒插门的女婿”,靠老丈人上位。玛丽亚的丈夫死后,儿子约瑟夫二世(Joseph II,1765-1790)继位,玛丽亚成了“皇太后”,谁听谁的,不言自明。

玛丽亚-泰瑞莎不仅在政治上精明强干,家庭生活更是幸福美满。在她与丈夫弗兰茨一世的28年婚姻中,总共育有16个子女,平均不到两年就生一个孩子。年复一年怀孕生育,日理万机治国有方,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能够与之相比的,只有号称“欧洲老祖母”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她虽然家庭生活很幸福,但也只有9个子女。至于中国的慈禧太后更是不值一提,虽然霸占权力48年,但昏庸腐败治国无能。家庭生活更是空虚无聊,儿子多病早死,本人终生守寡。

玛丽亚-泰瑞莎的子女们各个出类拔萃:日后的法兰西王后那不勒斯西西里王后帕尔马公爵夫人及两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利奥波德二世)。下面的油画是玛丽亚-泰瑞莎的全家福,包括16个子女中的11个。

图20. 玛丽亚-泰瑞莎的全家福

美泉宫在历史上发过一些重大事件。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反法联盟在此举行维也纳会议帝国首相梅特涅在会议上纵横捭阖,他在等欧洲列强之间大肆玩弄平衡外交,建立欧洲协调的新秩序,使奥地利帝国获得了超过其国家实力的外交利益,因而烜赫一时。

1961年6月3-4日,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领袖,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总理赫鲁晓夫,两者之间的首脑会谈就在美泉宫举行。选择在中立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所举行的这场会议,旨在减少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2018年8月14日,我与我儿坐地铁从维也纳市区到逊布伦站,再从地铁站步行到美泉宫。美泉宫入口大门的两侧,是带有金鹰的埃及方尖碑,看起来十分壮观。美泉宫的广场上,有两个喷泉,喷泉上是一些大理石雕像,有老人,有小孩。

下图是美泉宫大门里的广场,再下图是美泉宫广场上的喷泉。

图21. 美泉宫大门里的广场

图22. 美泉宫广场上的喷泉

下图是我儿在美泉宫广场上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美泉宫广场上的留影。

图23. 我儿在美泉宫广场上的留影

图24. 我在美泉宫广场上的留影

然后我们到美泉宫内部去参观,我可以用茜茜博物馆的三联票,我儿买单独票。美泉宫里有很多房间,在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工作厅的墙上,悬挂着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和皇后伊丽莎白的大幅画像,

下图是这两幅画像,(左)图是皇帝,(右)图是皇后。

图25. 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左)与皇后伊丽莎白(右)的画像

1830年,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出生和成长在美泉宫。美泉宫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美泉宫是他与妻子伊丽莎白1854年第一次相见的地方。1916年,他在这里走完人生旅程,在位68年,享寿86岁。

美泉宫里有玛丽亚-泰瑞莎居住的房间,小女儿玛丽-安托瓦奈特居住的房间,拿破仑征服奥地利时所住的房间。还有一个房间叫“镜宫”,四面全是镜子,是6岁音乐神童莫扎特为玛丽亚-泰瑞莎演奏钢琴的地方。

下图是美泉宫里玛丽亚-泰瑞莎不同时期的画像。

图26. 玛丽亚-泰瑞莎的标准画像(左)和寡居时的黑衣画像(右)

美泉宫里有1000多个房间。有一个“大节日大厅”,是举办豪华宴会和重要会议的地方。还有一个“小节日大厅”,是举行小范围家庭庆典的地方。还有沙龙,客厅,亲属们的专门工作厅等。房间太多参观不完,参观过的房间也记不住。

下图是某个房间里悬挂的油画,内容是圣经里的故事。

图27. 美泉宫里关于圣经故事的油画

从宫殿里出来后,我儿感到有点累,找个地方休息,我自己游览后花园。美泉宫的后花园相当漂亮,是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后花园的模仿品。从后花园观看美泉宫的大楼,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美泉宫特有的米黄色。

下图是我从后花园里观看宫殿,再下图是我从后花园的高处观看宫殿和远山。

图28. 我从美泉宫的后花园里观看宫殿

图29. 我从美泉宫后花园的高处花园观看宫殿和远山

美泉宫后花园里,有30多座大理石雕像,大部分是德国艺术家威廉-拜尔(Wilhelm Beyer,1725-1796)的作品。雕像的内容出自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古罗马的历史事件。下面的四组雕像显示出其中的一部分。

图30. 美泉宫后花园里的人物雕像

图31. 美泉宫后花园里的人物雕像

图32. 美泉宫后花园里的人物雕像

图33. 美泉宫后花园里的人物雕像

沿着美泉宫后花园的中轴线向后走去,会遇到古希腊“海神喷泉”(Neptune Fountain)。下图是古希腊“海神喷泉”的近景。

图34. 美泉宫后花园里的“海神喷泉”

后花园中轴线的尽头是“格劳瑞埃特”(Gloriette)。这个词是法文,中文直译是“凉亭”,意译是“凯旋门”。中央部分是凯旋拱门的外形,上面有一只威武的雄鹰站在地球之上。下图是凯旋门正面。我在里面的咖啡店喝杯咖啡吃些甜点,借以慰问自己爬坡的辛劳。

图35. 美泉宫后花园的尽头是“凯旋门”

离开美泉宫之前,我在礼品店里买了一本中文书《美泉宫》,下图是中文书《美泉宫》。

图36. 中文书《美泉宫》

当天下午1点半,我们结束了美泉宫的游览,乘坐地铁回到市区。我儿直接回旅馆休息,我自己去游览“维也纳城市公园”(Vienna City Park),那里有许多音乐家的雕像。最著名的是小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1825-1899)。

浑身镀金的他,正站在一个拱门中间演奏小提琴,看着他那优美的拉琴姿势,仿佛能听到《蓝色多瑙河》与《维也纳森林》,悠扬乐曲随风飘扬。我虽然迫不及待,但也十分耐心地等待游客的到来,帮我拍摄与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合影。

下图是我从两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小施特劳斯在演奏小提琴。再下图是我与小施特劳斯演奏小提琴金色雕像的合影。

图37. 维也纳城市花园里镀金的小施特劳斯在演奏小提琴

图38. 我与演奏小提琴的小施特劳斯合影

离开城市公园后,回到旅馆,用过晚饭后,整理行装,明天离开维也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