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个人资料
正文

【五灯会元】薪火相传之:长老房中有客

(2021-03-29 11:24:02) 下一个

洪州百丈山惟政禅师,

有老宿见日影透窗,问师:“为复窗就日,日就窗?”

师曰:“长老房中有客,归去好!”

妙哉, 妙哉! 惟政禅师, 犀利, 犀利!你发现没有,禅门中的这些对话,都是用生活中随处遇到的景致来描述,几乎见不到用经典。不是禅师们没读过,不是不会,而是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有启发性。

这位老宿和公案中出现过的许多学僧一样,其实都是参禅者,只不过在人生的那个时刻点,还没有悟道而已。但他们,一直都在观察着周围的世界。禅,就在生活中。不是“窗就日“,也不是”日就窗”,回到自己房中就好了,外寻什么?

 

洪州泐潭法会禅师,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祖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

师便近前,祖打一掴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师至来日,独入法堂曰:“请和尚道。”

祖曰:“且去!待老汉上堂出来问,与汝证明。”

师忽有省,遂曰:“谢大众证明。”乃绕法堂一匝,便去。

开悟就是这个样子, 只可意会, 无法解释。我最初契入, 是读《圆觉经》。其实早已翻来覆去读过很多遍, 突然那一天, 读到那一段, 读到那一句, 轰的一声, 所有读过的经典, 在脑海中串联, 心狂跳不已, 全身酥麻。放下经,懵懵懂懂地走到家附近的公园,在一条长凳上坐下。半响,再抬头看着蓝天,白云,绿草,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那次还是没有通透,只是契入,后来再读莲华生大士的《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 才算是真正练成如来神掌。

许多许多年以后,有人跟我说,早上起来,再看周围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呵呵,你们猜猜他是谁?

 

池州杉山智坚禅师, 

师吃饭次,南泉收生饭,乃曰:“生聻!”

师曰:“无生。”

泉曰:“无生犹是末。”

泉行数步,师召曰:“长老!”

泉回头曰:“作么?”

师曰:“莫道是末。”  

呵呵,这个属于哥俩打嘴仗。无生,当然没有错,但确实还不是最底层的究竟。所以,南泉说  “无生犹是末”是对的。不过,当你说“犹是末”的时候,就有了末。有了末,就有了首,于是,就有了两边。不可说,说即错。

 

普请择蕨次,南泉拈起一茎曰:“这个大好供养。”

师曰:“非但这个,百味珍羞,他亦不顾。”

泉曰:“虽然如是,个个须尝过始得。”  

僧问:“如何是本来身?”

师曰:“举世无相似。”

举世无相似, 无物堪比伦。“百味珍羞,他亦不顾”是什么意思呢?不相仿。"他"在这里代指佛性。“虽然如是,个个须尝过始得”是什么意思呢?不即不离,无需断绝。

 

澧州茗溪道行禅师,

僧问:“如何修行?”

师曰:“好个阿师!莫客作。”

曰:“毕竟如何?”

师曰:“安置即不堪。”

问:“如何是正修行路?”

师曰:“涅槃后有。”

曰:“如何是涅槃后有?”

师曰:“不洗面。”

曰:“学人不会。”

师曰:“无面得洗。”

道行禅师在说什么呢?无修。为什么无修?因为“无面得洗”,空性即不需要洗,也无法去洗。 先贤们用各宗方式比喻来说,其实,说的都是同样的东西。你如果会了,怎么会看不懂这些对话。如果不会,当然看不懂,觉得他们神经兮兮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