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的活動
我們第一次上岸走走是在 阿丽孙 (Alesund) 号称挪威最美丽的城市。上岸一看,自然風景並無特別之處,但建筑風格可圈可點。幾乎每座樓都是五六層,都有自己的式樣和顏色,樓頭還有不同的圖案點綴。原來1902年曾經遭過一場大火,這些房子都是按照當時流行的‘青年’建築風格重建的,所謂‘青年’風格是德語區和西歐流行的‘新美術’風格是類似的,是一種唯美派的作風。難怪每幢都保持得新淨整潔,使整個市容煥發出生機。走在它的街頭,心情都愉快些。
、、、、
1 罗佛岛威景(Viking) 酋長的宴会
威景是古代在挪威,瑞典、芬蘭等斯堪的纳维亚國家居住的民族,以海盜行徑著稱,是西歐各國聞名色變的民族。他們駕著畫龍點睛的大船,乘風破浪,所向披靡。早已是小說電影和漫畫的題材,以此為旅遊號召, 譬如山東某地以梁山好漢做號召一樣, 鮮有不紅火的。
離船時須將自己的身份卡在船員手持的讀碼器上掃一下,說明我們下船了,回來時也得掃一下,取消我們下船的紀錄。走下跳板,有人接應,上了一輛遊覽車,起先在小城的街道走了一會兒,慢慢就出城,房屋稀少起來。這裡畢竟是北極圈內, 群山、河谷都深深埋藏在厚厚的積雪之下, 路邊的積雪很深,原野和樹木都銀粧素裹。此時夜幕已升,那些小小的民居,油漆成五顏六色,屋頂
背負著厚厚的積雪,窗子裡透出昏黃的燈光,屋旁院子裡的常青樹也披著素衣,偶爾有孩子們堆的雪人在門前蹲著。此情此景,竟像是從哪張聖誕卡上移下來的一樣。
車子在雪地裡奔走,司機卻好像不擔心路滑。若無其事地以正常的速度開著。過了?小時,終於看到一間貌似古老的木頭房子。房子約 有二十米高,進門是一個大堂,一律是粗的木料建成。一個女人穿著粗布長袍,頭上披著斗篷,大概是威景樣式的衣服出來歡迎我們,並介紹了酋長和夫人給我們認識。大堂惟一的照明是中間的一堆火和牆上的火把。接著酋長向先祖禱告,祈求他們賜福給族人,並讓本族綿延下去。我覺得禱告的對象和內容都跟我們中國古代相似。矛盾的是酋長自言是最後一任酋長,似乎沒有子嗣,又怎樣綿延下去呢?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不過是為遊人演的戲而已,何必深究。
禱告過後,酋長、夫人和妹妹為我們唱歌,樂曲很有古意,倒是挺適合這個場景的,而且和聲悅耳動聽,也算是給我們一種很好的享受。接著是晚餐,烤羊肉既嫩且香,配上簡單的烤土豆、胡蘿蔔等蔬菜,吃多了船上的醃魚醃肉,換換口味,特別覺得可口,飽餐了一頓。
2 雪地狗車圓夢
兩年前在加拿大的御空,參觀了一家養狗場,專門飼養冬天拉車的狗,並進行以不同的種和有名的北極狗(Husky)交配,以見成效。場主和他訓練的狗隊,是歷年狗車比賽的冠軍。當時正是慕《野性的呼喚》中為主人公拉車的英雄狗卜克之名而去的御空的,當然渴望在那兒嚐一嚐坐狗車的滋味,場主惋惜地説夏天的天氣不適合狗拉車,無法實現我們的心願。
這次冬天不能再錯過這個機會。下船乘車到狗車場。這是遠離城市的荒郊,有好幾幢木屋散佈在荒原上,已經有幾隊人在不同的導遊帶領下穿插在木屋之間。我們先去參觀養狗的地方,在籠子裡有母狗和出生不久的小狗,也有幾隻小狗同籠,稍大的狗,獨自被栓在籠頂,汪汪地叫個不停,女兒和表弟妹都是愛狗之人,走上前去撫摸 逗弄。其次領我們到一間休息室喝茶吃點心,等待下一班狗車。 終於輪到我們。大家排隊,二人一輛車,坐在車上,一前一後,幾乎是半躺,駕車的人坐在最前,手執長鞭,打得啪啪作響,像煞介事。一輛車套十二條狗。一條帶頭,但不是全隊的心臟,真正重要的是中間一條,最強有力而且最有耐力,是全隊的領袖:卜克就是這個位置的狗。
我們前面的狗車陸續起動,我們也接著跑起來。在電影或電視上看狗車在無窮盡的雪原上奔馳,彷彿在雪上無聲地滑行,羨煞人也!但真實情況卻沒有那麼美,雖然是在雪地上走,雪面雖然看起來平滑,但雪底下的地面仍然免不了坑坑窪窪,所以狗車走起來還是按照地面的坑坑窪窪顛簸,發出來的轟隆轟隆的聲音,雖被雪蒙蓋很多,不過絕非悄無聲息的滑行。 這時正是夕陽西下時分,暮色蒼茫,在一片無垠的雪原上根
本沒有路, 但‘老狗識途’,駕車的人只需稍微用繮繩示意,狗就會擇路而行。迎面來的刺骨寒風,狗的邊跑邊吠的聲音,駕駛者的鞭聲, 路邊潔白的雪中有小樹在寒風中瑟縮,遠處的人家傳來叫喊。此情此景,正合我心目中雪地坐狗車的夢想。本來怕這旅程太快結束,當我們過足了癮之後,開始覺得老骨頭要散的樣子,而天也迅速地暗起來,不過四點鐘左右,就天黑了。原野上黑影幢幢,顯得陰沈壓抑,反而盼望它快點結束。盼著盼著,終於盼到遠處有了燈光,說明狗場的房子快到了。我們可以體會到離塵世遙遠的人們,冬天沒有其他交通工具,駕著狗車走了一天,終於在黃昏時到家,看到家裡的燈光,那種心情是何等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