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谭点滴

评天下大事小事,抒怀中喜怒哀乐。有聊无聊,即兴随笔。冀望四海知音,或存观省。
正文

云在青天水在瓶

(2022-03-26 09:53:24) 下一个

这两天练字,选了《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这两首诗唐代文学家李翱赠与药山惟俨禅师的组诗。这两首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佛学修养的赞赏和钦佩之情。

非常喜欢这两首诗。之前也写过,但都是小幅习作,尺寸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写大幅,对悬肘和布局要求比较高。写了几遍,挑了一幅比较满意的,贴在这里,献丑啦。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其一

练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关于创作背景和含义,我就偷懒,直接引用百度百科了:

李翱在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时,药山惟俨禅师驻锡的药山道场,正是他的治下。据《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记载,李翱早就景仰药山禅师的嘉声,以太守之尊屡请不至,于是就屈驾亲自拜山。哪知到了药山,唯俨禅师执经在手诵读,根本就不理他。李翱的侍者就告诉惟俨禅师说,太守大人来看他了,但惟俨禅师还是不顾。李翱性急,说:“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拂袖而出。这时惟俨禅师回过头来说:“太守何得贵耳贱目?”意谓:相信耳朵的虚闻还是相信眼睛的实见呢?这句极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谢过,并请教大道。当他问“如何是道”时,惟俨禅师一言不发,却用手上下一指问:“会么?”李翱茫然不懂,惟俨禅师才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当下“欣然”,于是就题该诗其一赠惟俨禅师。

李翱又问:“如何是戒、定、慧?”惟俨禅师说:“贫道这里无此闲家具。”李翱不明其旨,禅师日:“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坐,深深海底行,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李翱便再题该诗其二赠惟俨禅师。---百度百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