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札记

神的智慧高于人的智慧,神的道路高于人的道路。
正文

意大利旅行

(2022-12-09 12:48:03) 下一个

意大利是多年来心中最大的一颗草,对意大利的好感可能是从吃上开始的,海鲜意面Pasta, Pizza, Eggplant Pamesan 这些平民饮食从我们九十年代中到美国的第一站,纽约市就开始爱上了。当时刚来美国住在布鲁克林,2号地铁的最后一站,学校附近,按政治不正确的说法就是典型的黑人区。街角有一个小小的Pi z za 店,两个白人小伙,临街的窗挂着秀着花边的红白格子的半截窗帘。先入为主,一直觉得纽约那个街角的pizza最正宗,面底儿很薄,没油,有时还有点烤大发了,糊了。面上的cheese 味道很冲,酱很红,白cheese浮在红酱上,热烫,好吃。那时是真穷,一刀三角五分钱的一块cheese only 的piazza 还是要有想犒劳自己的想法才会买来吃。那时纽约的小意大利区地理面积比现在的大得多,跟中国城紧挨着,周末去中国城买菜,觉得隔壁新鲜,热闹又高大上,绝不是现在的一副美人迟暮的落寞神态。去意大利的计划已久,曾经因为要养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因为疫情,行程订了又取消,这颗大草终于在2022年的年尾给拔掉了。旅行回来几天了,好像腹中吃了营养丰富的巨大一餐,血液都进到了胃里,脑袋缺血,还是懵的,要慢慢地消化,回味,汲取营养。

 

这次意大利旅行从出家门开始算起到回到家中一共13天时间,去了三个大城和托斯卡纳地区的三个小城,罗马(包括Vatican city)六个晚上,佛罗伦萨三个晚上和威尼斯主岛上的两个晚上。分别住了两个三星两个四星的旅馆和两个民宿,总共六个不同的地方,五个推荐,一个不推荐,到写住的时候再详细介绍。我和家里的领导先到罗马三天,上大学的小女儿途中加入,三个人一起在罗马两天,后又一起火车去佛罗伦萨,然后我们从佛罗伦萨去威尼斯,她从佛罗伦萨火车回罗马,当天的飞机回美国。我们三天后第二次到罗马,到罗马后的第二天飞回美国。

 

关于意大利的游记城里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作者大都是在文学城这片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旅游大咖们。在此特意向博主安娜晴天,随易,老朽大侠,巴黎到罗马,情迷亚平宁半岛致敬,你们的游记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行程。我们是踏着前辈的足迹,亦步亦趋地跟随。尤其安娜晴天在罗马的四条基本路线()所提到的景点,我们都是想方设法地到那儿一游。举个小例子吧,到罗马的第三天是这次旅行中唯一的一次下雨刮风天,将近12月的罗马下午五点不到,天就黑了,天黑路滑,风大,举着的伞经常被一阵”妖”风刮翻过来,我们俩冻得哆哆嗦嗦地从四河广场附近穿过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赶在教堂关门之前,参观了有小圣婴的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Ara coeli。

。那个教堂外表非常朴素,不起眼,教堂门前的一段高高的台阶和去The Capitoline Museums的一段高高的台阶并列在一起。G P S定位不准我们起先随着一些人群爬上去博物馆的台阶,爬到一个平台,像是一个小广场。G P S 就说到了,可是没有教堂的影子啊。好不容易跟站在博物馆门口的保安连说带比划,才稍微明白我们是上错了台阶,赶紧下这边再往教堂的台阶爬,高高地台阶,天黑又下雨,你是看不见教堂的门到底开了还是没开的。一边爬一边心里嘀咕,教堂千万不要提前关门啊,或者时间表改了,google上经常有各处开放的时间,但遇见过时间不准的情况。而且很多教堂都是分两段开放。中午的时间有可能不开。或者早上不开,或者只从早开到中午。我爱意大利的异胞,他们热情,友好,太热情的个性有时做事会有些不牢靠。但是这一次,他们不仅没有提前关门,而且在我们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整个大殿就我们两个人,他们也没有来打搅我们,赶我们走的意思。

这样的大费周章,时间和精力却一点儿也没有浪费。因为安娜晴天的关于小圣婴,关于大殿的详细介绍,也因为晚祷的唱诗,我们细细地品,慢慢地看,静静地欣赏,沉浸在一片安宁之中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滋养。

关于意大利著名景点的一些历史和轶事,网上的资料虽有很多,其实要写好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不容易,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去伪存真的鉴查能力。对于前面提到的几位大咖,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我在此绝不想狗尾续貂。只是想分享一些很主观的个人的经历回馈素未谋面的热心网友们的帮助。

行前准备,定行程,各家情况不同,我们不喜欢走马观花,但是六天的时间在罗马包括Vatican 还是很有一些紧。安娜晴天写的罗马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葵花宝典,终极参考。在她所推荐的景点中,天主教堂占很大一部分,即使不是天主教徒或者基督教徒,还是建议不要错过,因为大量的艺术精品,包括绘画和雕塑都藏在各个教堂里面。教堂本身的结构和装饰也非常值得欣赏。当然如果你读过圣经其中的一本福音书,对其中的人物有一些了解,比如主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或者旧约的一些先知,你的收获就会更大。教堂只要开门你就可以去,没有守门的,而且绝大多数是免费的。一天仔细地品味一两个就会觉得很充实,而且适合一再光顾。相反,一些著名景点,比如斗兽场,和许愿池一刷足矣,尤其是许愿池,总让我想起拉斯维加斯s t ri p上的某一处景点。题外话:意大利人好像不知道老祖宗给他们留下的这些好东西的价值,他们真是不当回事呢,教堂开放的时候好的照明大多是没有的,观赏一般都要借助自然光。有的壁画都已经开始剥离了,也不见有人修缮。关于壁画,雕塑,说明很少,即使有也常常是意大利语的。

 

除了参考了前面提到的几位博主的文字,我还参考了知乎上”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西方文艺精品”的文章,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175532919874134016 ,他的文章内容详尽,虽然不是都准确。文章中用中文名标明景点,也有一些麻烦(我是用网上的中文的维基百科找到英文名字,或者反过来用英文找到中文的名字。),但参考他的文章,你应该不会错过任何值得看的地方。经常遇见的情况是,你一走进教堂的门,马上被眼前的绘画雕塑所吸引,就会忘记最应该看的是那几件。所以功课做得好,收获也会大一些。去别的国家可以边玩儿边做攻略,加景点。但罗马不行,实在是要打卡的地方太多了。这不才回来,我们就已经开始讨论,下次去要刷的景点。

 

我会为每次旅行建一个google sheet,然后跟家里的大小领导们分享,谁想去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在上面,畅所欲言,充分民主,大家也对最新的行程的安排也了然于心。这个google sheet分成几页,整个行程一页(tab),每一个城市一页(著名景点,google 上自己做的地图,吃,租车的文件,路途花费。行程上有每天的旅馆,定旅馆的网站,门票,各种汽车,火车票。因为很多旅馆都是提前一两个月在不同的网站(这一次是 booking.com, hotels.com, sonder.com)上订的,有时候订了又退,还有旅馆临时关闭的情况,要重新订。有的门票(如:vatican museum)也是在美国就提前订好,都是电子票,PDF格式的票也upload 到google drive, 将文件的web link 放在google sheet上。我们订的旅馆都是可以在入住前的几天取消的,取消日期距离入住越近越方便,这样如果行程改变(时有发生),重新订也自由。临行前如果没有统一的地方收存,会很抓瞎。

 

关于意大利的公共免费WIFI,走前网上搜搜,众说纷纭,实地考察,不是特别方便。行路中一时兴起,想查一个附近的名胜或吃饭的餐馆,没有W I F I很有些不便,手机中至少要带一个Europe Roaming 的 data package。今年三月,我去英国, 用女儿用旧的在back market 上买的iphone, 到达目的地才发现不能解锁, 只好在伦敦花49磅买过一个Vodafone 的S I M card 加Router, Router 还是华为的产品。后来夏天又去其他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德国,法国,瑞士都可以用(Extra Europe Roaming, 非常便宜,5磅3GB data,八天有效)。同行的家人一起share data, 跟美国国内的家人用Imessage 联系。其实相比之下,英国和德国公共免费W I F I设施比较完善,手机中没有data package 也能生存。Vodafone UK 的网上客服不错,24小时都有帮助。在英国,美国,德国都跟他们联系过,其实也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自行操作,如top up(往账号中充钱),加新的service plan(Extra Roaming Charge)。我家小女儿在英国时买的是three (名字就叫”3”)的prepay SIM card, 这个在欧洲其他地方也可以用,客服也好,如果有希望了解,可以私信联系。家里的领导经常调笑我说他是与农民弟兄一起奔小康。如果是他,就当地买一个新的S I M card。哎,物尽其用,勤俭持家是美德呀,再说这些折腾的过程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其乐无穷呢。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 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本来只想写几笔,结果却记成了流水帐。想到下面还会写”行”,”住”,”吃”,”路上的朋友”和”米开朗基罗和罗曼 罗兰写他的传记”。

放一张罗马的夜景,越夜越美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