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本周经济欧盟依然全球头号危险美国危机四伏中国股市飘红

(2023-09-02 17:52:32) 下一个

本周经济欧盟依然全球头号危险美国危机四伏中国股市飘红

     2012年2月26日

何必

“2012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于2012年2月25日在北京举行……(略。)

来看看本周经济相关的内容吧。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说辞。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本周经济,还是看点颇多吧。

美国经济方面,21日,道琼斯终于突破了13000点大关,这是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以来的第一次。而且,美国经济的诸多指标都一片向好,无论是纵向与这几年美国经济的走势相比,还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横向比较,美国经济的表现都堪称可圈可点。如此,让全世界大呼小叫,美国经济真的开始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复苏,并且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发动机和火车头。现如今,中国经济处于胶着不堪的情势,所谓一枝独秀被看成是扯蛋,因此,美国经济的表现就很令人翘首以待。可是,人们还是议论纷纷,认为美国经济的麻烦依然数不胜数。美国的房地产依然低迷。作为美国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房地产的走势可谓至关重要。但是,房地产的新开工数量和成交量都不尽人意,美联储伯南克们也手舞足蹈地希望美国能够采取更多切实而有效的措施让房地产卷土重来焕然一新,但这种呼吁和期待,却很难免纸上谈兵的意味。更何况,美国房地产价格依然在下滑,现如今的房地产价格只相当于2010年的水平,比起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之前的峰值相去甚远,低了三分之一,麻烦的是,美国有太多人(四分之一)背负着房地产的抵押贷款,而金融危机以及房地产价格下滑使得这些个抵押贷款越来越不堪重负,不少人的房地产以及资不抵债,随着贷款偿还日期的渐次临近,会形成巨大的经济负面因素。而在就业方面,美国经济的状况也是很难令人乐观。虽然说,本周的最新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看上去下降,但劳动参与率的下滑却与美国经济的节节攀升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对就业的排斥效应非常明显。俺昨天的文字里絮絮叨叨了不少,除非中国(当然,还要包括朝鲜之类的)这样拿人不当人的王八蛋地界儿,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把提高就业作为经济乃至政治政策的重中之重和首当其冲的目标,就业率的提升对美国政府来说是唯此唯大的事情,特别是到了今年,是美国总统的大选年,美国经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以就业率指标来进行度量。虽然说美国经济增长率在提高,但就业率的裹足不前让呕爸妈们忧心忡忡。虽然说,呕爸妈政府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措施,比如在国际贸易上采取了更加严苛的保护措施,并且专门成立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机构,而且承诺要在美国的出口融资方面投入更大的资源,也不遗余力地借助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当口吸引制造业去美国,但这些都不是可以一锤定音一蹴而就的,更何况,很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及吸引制造业的招数是不是能够立竿见影马到成功还是个大问题,就算把制造业赶出中国,但那些制造业的就业岗位是不是能够回到美国就不是呕爸妈们梦寐以求就能够如愿以偿的了,毕竟,仅仅对美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像越南、巴基斯坦等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地方,远比美国具有吸引力,更不用说美国之外的企业是不是能够把制造业放在美国了。如此,美国经济呈现出“无就业(增加)的(经济)增长”,或者说,菲利普斯曲线效应再一次被阉割和变态。要知道,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消费,但是在就业率不足的情况下,消费受到了决定性的抑制,如果就业率提高不是那么令人喜形于色的话,那么美国经济的长期前景当然没有什么可以乐不可支的。这方面,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也不是那么让人高枕无忧。虽然说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增长率达到了2.8%的水平,但整个年度增长率还是不如2010年,更是无法达到美国经济60年的3.2%的增长率水平。由是,经济增长乏力,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就更加有限。还有,美国的债务危机也是个一直令人如履薄冰的事情。不说美国佬,中国的李稻葵谢国忠们一直喋喋不休地认为,美国债务危机爆发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一旦被引爆,比欧债危机要麻烦和灾难深重得多。美国联邦预算赤字连续四年超过万亿,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15万亿美元的档次,随着各式各样财政紧缩措施的出台,以及减税政策日期的临近,美国债务危机究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行进,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都是人们惴惴不安的事情。现如今,那个被全世界没完没了说三道四的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方面的争议越来越少,人们达成的共识是,如果美国经济表现不佳,比如就业率萎靡不振,或者增长率乏力,那么QE3的轰然出世也就是顺理成章的。而那样的话,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则是个很大的问题。人们记忆犹新的是,QE2的出台和实施,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实质性的益处,却把通货膨胀输出给了全世界,其中,中国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让咱们还都谈之色变,目标是中国的QE2最终却引发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以及到现在越来越热闹的叙利亚暴乱,把太多的中东北非国家拉进了动乱的风暴眼的中心,造成了领导人走马换将。那么,QE3又会干掉谁呢?谁会是下一个本•阿里、穆巴拉克乃至卡扎菲呢?如此说来,美国佬的QE们是不是很损人不利己?由此而言,美国经济的走势,很难说可以无忧无虑。

欧洲那边呢?今天将要在墨西哥举行的二十国财长会议,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而在会议召开之前的说辞里,全世界也看到,欧债危机依然是全世界经济的头号危险,也是美国经济的首要危险。虽然说,希腊政府与债权人达成了协议,赢得了欧盟向其提供第二轮援助贷款的待遇,但是,谁能够说希腊问题就此一了百了了呢?欧洲央行和IMF对希腊此次救援贷款的合作,也被人们指责,IMF究竟是不是应该具有如此功用、以及其融资范围是不是需要扩大(实际上是IMF的权力边界问题)、在对待希腊以及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救助方面是不是应该更加小心谨慎等等问题,都被人们津津乐道口诛笔伐。墨西哥G20财长会议之前,欧盟方面的官员就喋喋不休地强调,应该加强IMF的注资力度,而IMF总裁拉加德也对此乐不可支照单全收,认为建立全球性金融防火墙迫在眉睫,加大IMF资金实力也是确保全世界国家应对债务危机以及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对此,日本、墨西哥等国家在对IMF增加注资方面口惠而实不至,日本就闪烁其词出尔反尔。对于经过IMF而向欧盟提供资金帮助的问题,核心的事情就是,为什么全世界要救助欧洲?为什么穷国要帮助富国?为什么世界经济会出现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本末倒置?全世界越来越铺天盖地的声音是,欧洲人的事情为什么欧洲人自己不解决而总是让全世界其他比欧洲经济实力差远了的国家为欧洲人的胡作非为买单?欧盟领导人和IMF方面如此郑重其事是不是很没羞没臊?欧洲人好吃懒做坐享殖民红利,却让全世界通过IMF继续为其买单的情况公平何在?本周俺在有关欧债危机的专题里,就提及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对IMF以及西方人的批评,马哈蒂尔直言不讳地批评欧洲(和美国)的双重标准,呼吁欧洲应该向东方人学习,在遇到危机时节衣缩食增加劳动,别总是把目光盯在什么金融创新上,试图为江河日下的制造业以及实体经济来寻找替代品继续挥金如土纸醉金迷。可是,所有这些都是可能的么?这个世界除非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否则还是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击鼓传花做吃等死。

作为全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的日本,本周则有着自从去年地震海啸之后最大的企业信心的下降。日圆升值趋势的在所难免,让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日本方面根本等不及美国,就开始了自身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令人始料未及滴高调出手,释放大量流动性,来为萎靡不振的日本经济提供刺激,此举到底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还是对行将就木者的强心针,人们莫衷一是。全世界都在阴阳怪气,日本的债务危机爆发也是个大问题,虽然说日本的债务基本上都属于国内范围,但是,220%的负债率还是不可能让日本不坐在火山口上等待着东窗事发时的喷薄欲出。

中国呢?身为中国人,当然对此是最为关注的了。

本周,股市连续创出三个月以来的新高。原因何在呢?随着全国两会召开日期的临近,以及胡温最后一届两会的粉墨登场,难道真的有什么两会行情么?反正,在俺的财经新闻报道经历当中,所谓两会行情纯属扯蛋的空穴来风。那么,现如今的股指连续不断的节节攀升意欲何为呢?昨天,普华永道发布了最新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70的中国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向好,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复苏,而企业本身也越来越多低要采取“长期激励措施”。这种说法咱们听得太多了吧。现如今,有关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说法,已经显得非常离经叛道别有用心,似乎也就是俺这等心理阴暗的社会最底层的混混儿才会有的胡言乱语。

本周,央行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最大的危险还是来自房地产。这种警告,耐人寻味吧。

本周,股指高企的原因之一,就是媒体报道上海放宽了对购买二套房的资格限制。如此消息一出,立刻被赋予了太多的解读。特别是,相比起两周前安徽芜湖房地产市场松绑被北京叫停的惊天动地的消息来说,此次上海方面有关房地产政策松动的消息,并没有被上海和北京方面出来进行回应和解释,而是任由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并且引发股市房地产版块一片飘红,带动股市连续全线走高。人们思忖,这是不是中国委府有意放出的烟幕弹来测试对房地产政策变化的承受力程度,再不就是中国当局故意释放如此信息来拉升股指?实际上,尽人皆知的是,不仅仅是上海和芜湖,佛山东莞以及全中国太多地方都巧立名目为房地产松绑,形成了房地产领域里的“央地博弈”的最新版本,而且,各地都采取了对中南海阳奉阴违的手法,像鬼子来了那样“悄悄地进村,打枪滴不要”,偷偷摸摸,悄无声息,消解着北京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把房地产调控的文件变成一张废纸,让政策的权威性荡然无存,并且消解着中南海所剩无几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所谓“政令出不了中南海”被嚷嚷得已经十多年了吧,到了胡温任上愈演愈烈不?而如此,焉能对房地产调控信心满满?这背后,股市红彤彤又有什么可以奔走相告的?

本周,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创出九个月来的新高,中国这边,成品油价格上涨再一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上次,也就是本月7日,中国当局刚刚上调了成品油价格,而现在,油价上涨再一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人们纷纷猜测,新一轮的油价上调到底会是全国两会之前还是之后,这种时间猜测,已经把油价上涨看成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而在刚刚上调油价之际,俺曾经专题说过油价的事儿吧。这就像矿难已经让媒体和舆论哑口无言了一样,任凭如何评头论足,最终再衰三竭通通闭嘴歇菜德洛维奇,呈现出俺所谓“审丑疲劳”的无言以对效应了吧。

所以嘛,本周经济还是让咱嬉笑怒骂吧。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