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荆刺秦

长篇小说连载,战国末世演义,战国红楼梦。表现六国可歌可泣的反抗暴秦的史诗。
正文

燕荆刺秦010:姬英

(2023-06-30 23:00:38) 下一个
荆轲,陆期,高渐离从唐候封地返回蓟都,来回也就是十几天,因为唐候的封地在燕齐边境附近,也就是如今天津的一个县。
 
 
田光道,趁着冬天没到,你们接着去辽东犒赏三军吧,到了冬天辽东就难受了。
 
一行人没有二话,带上劳军物品,千人队伍就出发去了辽东。
 
那是9月份。沿着燕国官道,一直走向东北。官道两边都是原始大森林里,两边设有驿站,人马走在里面几天几夜,那个时期山海关还是一片连着大海的沼泽。荆轲他们走的是卢龙塞,卢龙塞后易名喜逢口。
 
注:公元1215年,蒙古自居庸关攻金中都时,蒙古骑兵出居庸关东面之间道,人马在仅可行一人的黑松林中行进了一夜。直至明代史料记载“自偏关、雁门、紫荆,历居庸、潮河川、喜峰口,直至山海关一带,数千余里,山势高险,林木茂密,人马不通,实为第二藩篱”。北魏时郦道元所记载的居庸关一带“林障遂险,路才容轨,晓會暮曽,寒鸣相和”《水经注》
 
 
辽东之地,是燕国一代明主燕昭王之时,燕国大将秦开,击败北方的胡人--东胡,而新开拓的千里版图,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设置燕北五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以防御胡人。辽东土地肥沃,森林众多,河流密布,沼泽遍地,因此自燕昭王时,燕国就鼓励燕人移民辽东,开发辽东,在辽东的土地上,新设了五个郡。并且国内公侯伯子男,都在辽东领受了封地,本来按照原来的成例只有“公侯伯”才有封地,“子男”不世袭。只是礼制上有些特权,如居住房屋,穿着,出行,见官礼仪等,而“子男”的受封也不复杂,比如大家族,多少年不分家,团结和睦,家族长就能授予“子或男”,现在有了辽东,原来的公侯伯按照现在的封地,在辽东再领受一份,“子男”在辽东也都有了可以传承的封地,另外愿意移民以家族移民辽东,国家都借给农具,口粮,金钱。
 
从燕昭王在公元前280年左右开发辽东,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在辽东四周建有燕长城,驻有王军,五个郡中夹杂着诸侯的封地,虽然大规模的东胡战败而逃,但小规模的战争天天发生,总有东胡人渗入长城里面的燕境抢劫,而燕人也不断的走出长城开发新地,这样在不断冲突战斗中,太子监国时期,慢慢就出现了一位常胜将军,因为他的长胜,很多诸侯都把自己的诸侯军交给他率领,又因为他是燕国王族,因此在太子丹离开燕国前,就认命他为上军元帅,王军也由他统帅,这位就是姬烈,而现在燕国的格局就是上军统帅姬烈,下军统帅厉翼,中军统帅巫强。
 
当时七国的封君制,各有不同,例如秦国的封君只有食邑制,没有行政权,也没有征兵权,所以吕不韦食邑十万户,却不能管理这十万户,也就没有一兵一卒。这里面封君最有权力的是楚国,楚国的封君在自己的封地不仅有食邑经济权,还有行政权,要管理自己的封地,自然就要有守土的责任,因此还有军事征兵权,这也是因为景、屈、昭三大家族自从公元前298年控制了楚国朝廷,楚王成为傀儡摆设,而地方的封君对此不满的反应就是在自己的封地组织封国军队。这就是前文说的庸国能暗暗发展兵力准备偷袭秦国的背景,在楚国和秦国两个极端之间,是战国其余五国,例如齐国孟尝君有三千食客。其实就是三千私人武装,而且还有万户的薛城等独立封地。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四公子”门下的食客都超过三千人。他们都是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和封地,而在燕国,封君有经济权也有行政权,但却只有保安权,而没有军事权,只有你的诸侯保安部队立了功,得到燕王的赏赐和认可,封君下属有了将军才能正式军队,前文唐侯的骑林军,因为有了骑林才能成军,否则没有骑林,唐侯也只能有自己的私人保安部队,这在人数训练装备都是受到限制的。姬烈就是以封国的家族私人保安武装起家,屡次击败东胡,战功积累下成为将军,最终成为辽东的新辟五郡的最高军事长官就是上军元帅。
 
 
这次慰劳的就是上军统帅姬烈的部队。在路上,陆期就介绍道,姬烈因为没有儿子,就让唯一的女儿充做男子,因为这个女儿小时候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无不强过同龄男孩子,长大后竟然驾驶驷马战车,战阵冲杀,也不逊于男子。姬烈也曾想过继一个子侄来做儿子,可是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子侄强过自己这个假子。最后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这样先将就吧,由这个假子当事业继承人。反正他也年轻,也就是四十多岁。因此这个女儿现在成了女将军,在姬烈营中有自己的私兵部曲竟然是女子军,每次大规模战役,姬烈再另给她安排王军统领。
 
荆轲对女子军大感兴趣,问陆期见过这个女将军吗?
 
陆期道,无论鞠武,还是田光劳军,姬烈都不让他们见女将军。
 
渐离看热闹不怕事大,就说这次是荆上卿,一定可以见到女将军。
 
陆期严肃道,这可不像在唐毅那,姬烈是王族,和太子丹是堂兄弟,而且在军中军法最大,就是太子也不敢造次。
 
荆轲道,只要姬烈不是丧心病狂,我就让你们这次见到女将军。
 
注:妇好,商朝女将军,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史记》记载。齐国的田单把妻妾编入军队。赵国的平原君也把“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攻而作”于是“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商君书》的《兵守》篇说到守城时编定“壮女之军”。《墨子·号令》中写道:“女子到大军,令行者男子行左,女子行右,无并行,皆就其守,不从令者斩。”《墨子·备城门》中记载:“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广五百步之队,丈夫千人,丁女子二千人。”可见女兵在部队中占了极大的比例。用女兵的原因很简单,战乱不休,能当兵的男人越来越少,自然只好用女人了。用女兵当然也会有女将。但是这些女将的名字都不见流传,可能的原因,一是秦始皇把很多原始的古籍都烧掉了。二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古代那些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看到女人领兵打仗恐怕无法接受。所以,战国先秦女英雄肯定会有,只是不见于文字罢了。另外如果按历史原貌,当时女子都是姓在后面,例如齐姜,就是齐国人姓姜,两千年过去了,原来的语境,环境,名词,概念都变了,我们就是历史翻译家,用意译能翻译一个大概齐,历史“可以有”就算尽力了。
 
多日后,到了燕辽东的北边长城附近,进了姬烈的军中大营,客套完就商量劳军事宜,因为姬烈大军有十万,驻地分散,只能有代表的选择几个,每年轮着来,中军参谋就拿着名册给姬烈看,说该这几个军了。
 
荆轲道:听闻大帅有支女子军,从成军以来就没有被犒赏过,何其不公也,这次就不能再遗漏了吧。
 
姬烈一丝惊讶,然后不悦道,是有个女子军,因为都是女子,她们的军营规则就是不许男子进入,所以历次都没有犒赏,这次也就算了吧。
 
荆轲笑道,女子军,毕竟不是女子闺房,哪有不能让男人进入的道理,难道这个规则也要东胡的贼兵遵守吗?再说,都说战场上刀枪无眼,难道在辽东这地刀枪认男女了吗?
 
哇,全场安静了下来,就连姬烈都仔仔细细的打量荆轲,看看这个是什么货色。
 
荆轲在田光处修养了几个月,已经比北门罚跪的时候,容貌大有长进,当时多数人留胡子,荆轲因为久居楚地山越,当时就断发纹身过,也养成不留胡子的习惯,当然做马夫的时候是例外,当时越是穷人越是长发乱胡,因为没时间没精力没钱打理。而上流社会,不留须的也不少,现在荆轲做了田光的首等宾客,因此也是容光焕发,惹人生厌。姬烈这样看的。
 
姬烈彻底脸阴沉下来了,已经不顾礼仪了。
 
荆轲接着道,本来犒劳军队,也含着检阅、校点、考核的意思,我们回去都是要写报告的,不是只发点礼物的。
 
看荆轲喋喋不休,不依不饶。
 
坐在荆轲,陆期,高渐离这些犒劳使者对面的那些将领,都怒目而视了。
 
中军参谋打圆场道,女子军有些特殊任务的,例如迁移胡人村落,现在不知道走到哪里了。
 
荆轲不顺坡下驴,对陆期道,请问这支女子军由官家给他发饷吗?
 
陆期点头,荆轲回头对姬烈道,既然属于王家,就请大帅发令调他们回来接受检阅、校点、考核吧,这么多年了,我想看看到底这女子军,有几成真货色。别是歌伎营吧?
 
要知道那时的规则是歌伎不能进军营的,现在荆轲是说他们让歌伎化名进军营。当然是对全军的侮辱。
 
这一句话,全场炸了,对面姬烈的将士都纷纷站立,大声斥责,“你说什么”,“放什么狗屁”,手握佩剑,就等姬烈发话了。
 
大帐的动静之大,以致外面又跑进了几个军官,来看究竟。
 
姬烈听闻也是大怒,胡子都炸了,但还在那压着火,一句话也不说。
 
陆期,高渐离脸已经变色了。
 
等骂声,喊叫声沉寂下来,
 
坐在第二位置的陆期。对坐在上手的荆轲道,荆卿,事情已经办完,我们告退吧。我们就等女军回来了。
 
荆轲依旧不顺坡下驴,对姬烈道,大帅,到底你是同意发调令呢?还是不同意发呢?如果这样优柔寡断,不是军中之福啊。
 
姬烈终于忍不住了,站起来,踢翻了眼前的桌几,令牌,令旗等掉了一地。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包括大帐外面侍立卫士都变颜变色。就等姬烈一句话了。
 
 
唯有荆轲神色如常,好像没有看见姬烈踢翻了桌几,荆轲道,大帅,你到底说句话啊,我可不会哑迷啊?
 
话音未落,姬烈转身而走,转入大帐后面的屏风。中军参谋跟着也进去了。
 
姬烈走了,坐在荆轲他们对面的将军们骂骂咧咧的都走了。大帐就剩荆轲他们三个人。陆期苦着脸道,我们也走吧。
 
荆轲道,我们不走。永远等下去,失礼的是他们。
 
高渐离道,荆卿,你就想挨刀子是吧?
 
荆轲笑道,我就是看看燕军几成几两。值不值得我去效命。
 
良久,中军参谋找陆期也到屏风后面去。
 
 
不一会,陆期回来了,道,我们现在就是去女子营,但姬烈也说了,命令给你们,但这个女儿他管不了,最终进不进去,不能再找他。
 
 
 
随后中军参谋带队领着一些军官士兵,来接荆轲他们去女子营。
 
 
荆轲对陆期道,就我们几人去,物品找个地方留起来,你派人看起来。别是歌伎营,白耽误我们拿犒劳过去。
 
 
中军参谋带队一行,离开主营,不一会就走到附近一处军营。守卫放他们进去。
 
 
走了一会,到了大营中的一个小营,看见门口的站岗卫士,面目清秀,果然是女子。
 
 
荆轲道,哈,果然是歌伎营。
 
陆期道,荆卿,口中留德。
 
同时高渐离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荆轲道,我问你,歌伎营能离帅营远吗?
 
捧哏的想想道,不能。
 
荆轲道,那不就得了。
 
这边中军参谋来了说,大帅的令不管用,他们要等他们将军令,才能进去。
 
人家的私兵部曲,这话没毛病,一帮人在门口等的。
 
 
荆轲不管不管直接坐在地上,“箕踞而坐”(用现代口语是:叉开两腿坐着),荆轲穿的是上好的丝绸胡服,就是穿裤子的。
 
别人都是规规矩矩的跪坐,捧哏的问,荆卿,干嘛怎么不知礼?
 
荆轲道,到了歌伎营,这样做正好。
 
突然一个肥大身材跳到荆轲眼前,大骂。你左一个歌伎营,你又一个歌伎营,你什么东西,敢跟我挑战吗?
 
荆轲等人仔细观看,看是一名肥大女子,也是穿的军服,但面目姣好。
 
荆轲不禁东看看。西看看,问这个是哪里冒出来了,女军营出来人了吗?
 
渐离道,没有啊。
 
他们都明白了,原来是藏在中军参谋带的那队人里,荆轲,渐离,陆期就使劲找,里面是否还能有女子,找了半天,没有。队伍里面个个严肃,压根就没有不长胡子的。
 
 
这时那个女子还在荆轲面前跳,已经开始大骂了,你别东看,西看,你敢跟老娘比武吗?
 
荆轲对着那个中军参谋说,这个对朝廷犒劳使者如此无礼,我让你打她二十军棍,你有理由不执行吗?
 
中军参谋就让士兵抓了那个胖大女子,要带走,荆轲道,就在这打。
 
中军参谋没话了,眼睛东撒摸西撒摸,也看不出他在看什么,士兵架着胖大娘们也僵在旁边。
 
荆轲对周围大声喊到,都是大人了,别玩小孩的过家家,如果里面不是小孩玩意,或者不是歌伎营,你就放我们进去看看,太阳都快下山了,我们饿不起了。
 
良久没有动静,让个手下小兵问问,能进大营吗?
 
 
把门的还说,等将军的命令。
 
荆轲又大声道,你别给我玩小孩家家。以为今天刁难我,出出气,过几天再让我进去,我就这一次,在进不去,我就永久不进去,回头就给国相,国老上书,这就不是个正经军营。
 
 
没人回应,荆轲对渐离,陆期道,走,回去吃饭去,这次走了,再也不来了,
 
然后带着队伍就往回走,刚一转头,中军参谋就跑过来拦住他们,走吧,可以进了。
 
果然进了军营,里面已经列队完毕,有战车兵,骑兵,弓兵,步兵,人数五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军容齐整,武器锃亮。
 
领队的居然是个男的。
 
此人名叫刘满丰,此时荆轲也严肃起来,听他介绍,原来女兵营实际上是女兵
200.男兵300,都是他们将领姬英亲自挑选,姬英曾说。女兵营,追求的是最大的战斗力,而不是女兵的虚名,这些男兵,有的成家了,有的还没有成家,都是女兵的推荐,再由姬英挑选,选的首先是德,最尊重女兵,能让女兵放心,然后才是战斗力,给他们后勤保障的却全是女子,因此说女兵有500人,也不算虚报。
 
荆轲不禁感叹,问他们从哪里找到这些女子,刘满丰说,其实就是慢慢的自然扩大,刚开始,姬英为了方便身边就带了几个女子亲兵。后来随着征战,慢慢遇见无依无靠的青壮年女子,就开始收留,随着时间积累,慢慢人越来越多,这里面大多是胡女,这些笼统被中原人称为东胡的人,其实他们之间的民族或部落种类有几十个之多,他们也互相征战,经常内斗,斗狠了就要找外援,最大的外援就是燕国啊,所以他们就会送来女奴隶,来结交燕国,这样他们之间的内斗,或者送来的女奴,姬英见了,就收留过来。有的是逃难的胡女,有的是赎买的奴隶。全军知道姬英有这个打算,都帮她留意,其中强壮能训练的选出来了200人,这200女兵是丝毫不次于那300男女,是能一起搭队伍的,其余不能搭的,姬英就都放在后勤,搞些辅助工作,后勤保障,厨房,医疗等工作,另外运输工作,全军另有民夫,不是这些女兵后勤干的。总之对于这些苦难女兵,姬英一个也没有赶走,因此全军女子对姬英更多的是感恩戴德。
 
 
荆轲对刘满丰道,今天晚了,明天再犒赏,顺便在仔细考察军营,那300后勤依旧算成女兵,领一份犒赏,依旧领以前的军饷,只是姬英躲着不见,还是失礼,她是丑媳妇怕见公婆呢,都是上阵的女将军,还忸忸怩怩的。希望她明天能出来。
 
 
刘满丰笑道,上官已经见了,就在中军参谋的队伍了。
 
 
荆轲恍然大悟,一定是贴了假胡子,荆轲笑道,女将军带兵,古就有妇好,上阵就是武装,下阵就是女装,大大方方的就好,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见人的。
 
 
随后刘满丰期期艾艾的说要留大家吃饭。
 
荆轲道,这才是礼吗
 
刘满丰说,只是我们将军说,只留陆期大人,你公事忙,就不留了。
 
荆轲笑道,还记仇了,那渐离留吗?
 
一指高渐离
 
刘满丰说,不留 。
 
荆轲道 ,为什么 ,他可一句坏话都没有说啊。
 
刘满丰说 ,我们将军说了。你俩一唱一和的。
 
陆期想不留,要跟荆轲走 , 
 
荆轲道,你不留,辜负人家的盛意,我们走,吃的也不会差。
 
陆期不情愿的留下了。
 
但很快,陆期又追了回来,对荆轲道,荆卿你也不要强人所难,人各有志吗?
 
接近黄昏,他们回到千人的犒使小营。三人饿了一天了要开怀畅饮,但不断有亲戚好友找陆期。
 
陆期知道他们的来意,向荆轲告假。
 
荆轲道,这样吧,反正女营我们也看了,不虚此行了,明天或者后天犒赏女营,你就安排时间办吧。我就不去了。我躲几天,也方便你把犒赏的事情处理完,至于他们打听什么事情,你就如实说,你不要隐瞒。
 
荆轲还有自知之明,知道他这次得罪人不少。
 
第二天,荆轲和渐离带着几个人骑马转风景 ,玩了几天。
 
那边陆期也把犒赏的事都办完了,其中姬英还大大方方的请陆期吃饭,并询问荆轲怎么没来,陆期只说另有公干,回报荆轲这事,荆轲也没细问,于是就开始准备返回的行程,荆轲还问陆期去襄平拜见燕王喜合适吗,陆期说合礼。快接近襄平他们就听说燕王喜去蓟都了,因为他要主持跨年的傩戏庆典。
 
注:《吕氏春秋季冬记》高诱注云:“大傩,逐尽因其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
 
 
注:首先可从商代遗留下的一些文物加以分析。故宫有几件雕玉人头,湖南新出土一个铜鼎上有几个人头,另外传世还有几件铜刀、铜戈、铜钺上均有人的头形反映,又有几个陶制奴隶俑,在河南安阳被发掘出来,就告诉我们殷商时期关于胡子情况,似乎还无什么一定必须规矩。同是统治者,有下巴光光的,也有嘴边留下大把胡子的。而且还可以用两个材料证明胡子和个人身份地位关系不大,因为安阳出土一个白石雕刻着花衣戴花帽的贵族,和另外一个手戴桎梏的陶制奴隶,同样下巴都是光光的(如果材料时代无可怀疑,我们倒可用作一种假说,这时期人留胡子倒还不甚多)。春秋战国形象材料新出土更多了些。较重要的有:一、山西侯马发现两个人形泥范,就衣着看,显明是有一定身份的男子,还并不见留胡子的痕迹。二、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一个彩绘漆瑟,上面绘有些乐舞、狩猎和贵族人物形象,也不见有胡须模样。三、近二十年湖南长沙大量出土战国楚墓彩绘木俑,男性中不论文武打扮,却多数都留有一点儿胡须,上边作两撇小小“仁丹胡子”式,或者说“威廉”式,尖端微微上翘,下巴有的则留一小撮,有的却没保留什么。同一形象不下百十种,可知和当时某一地区社会爱好流行风气,必有一定关系,并不是偶然事情(如艺术家用来作屈原塑像参考,就不会犯历史性错误)。但其中也有好些年纪大但并不留胡子的。另外故宫又还有个传世补充材料足资参考,即根据《列女传》而作的《列女仁智图》卷,上有一系列春秋时历史著名人物形象,其中好几位都留着同样仁丹式八字胡须,亦有年逾不惑并不留胡子的。这画卷传为东晋顾恺之稿。若从胡子式样联系衣冠制度分析,原稿或可早到西汉,即根据当时的四堵屏风画稿本而来(也许还更早些,因为胡子式样不尽同汉代)。另外又还有一个河南洛阳新出西汉壁画,绘的也是春秋故事,作二桃杀三士场面,这应当算是目下出土最古的壁画。由此得知当时表现历史人物形象的一点规律,如绘古代武士田开疆、古冶子时,多作须髯怒张形象,用以表示英武。武梁祠石刻也沿此例。此外,反映到汉末绍兴神像镜上的英雄伍子胥和山东沂南汉墓石刻上的勇士孟贲,以及较后人作的《七十二贤图》中的子路,情形大都相同。如作其他文臣名士,则一般只留两撇小胡子,或分张,或下垂,总之是有保留有选择的留那么一点儿。其余不问是反映到长沙车马人物漆奁上,还是辽宁辽阳营城子汉墓壁画上和朝鲜出土那个彩绘漆竹筐边缘孝子传故事上,都相差不大远。同时也依旧有丝毫不留的。即此可知,关于古代由商到汉,胡子去留实大有伸缩余地,有些自觉自愿意味,并不受法律或一定社会习惯限制。
 
荆轲一行回到蓟都,已经10月份了,来的时候是秋天,现在是冬天,幸好燕国驿站井井有条,他们千人队伍都在驿站补充了冬装,虽然燕王喜不在襄平,荆轲一行还是去里面玩了些天,毕竟到了燕上都没有绕城不入的道理。
 
太子被扣在秦国期间,燕王喜每年回来主持一次“除夕”跨年的傩戏庆典。这期间各地不断的跳傩舞,驱除疫疬之鬼,同时也是阖家满族,亲朋好友聚餐欢乐的时光。说白了就是今天的除夕跨年,只是要办两个月的过年(傩戏)
 
注:傩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阼:古指东面的台阶。)――《论语·乡党》
 
燕王喜冬天主持完傩戏庆典。春天就会返回燕上都。他不想落下干政的口实,这么多年他权柄已失,同时也是厌恶了管理朝政,所以他只是出面主持一下。宫外操持的国相鞠武,宫内操持的太子于侧妃,因为太子没有立正妃,只是一直由于侧妃管家,而且年纪最大的世子就是她所生。说是世子也并是正式加封太子接班人的嗣子。就和于妃,恭顺的就叫于妃,其实只是:“于侧妃”,正妃其实已经被被太子许给秦国的赢白了。而太子的世子也已经许给赢白生的儿子,只是太子还没有回来,现在是公元前234跨到前233年,距离太子回来还需要下一个跨年。
 
现在12月份了。王公大臣豪族纷纷举行宴会,来欢度这个“节日”。荆轲也答应了田光要求,看看燕国官场,因此和田光不断出席各种宴会,有时候高渐离也陪同参加。
但渐离发现,荆轲参加的场合,很多人都议论纷纷。而且大多都是女眷在对荆轲指指点点。因为是每年的驱除疫疬,就和随后的过年是赶“年”一样,是阖家团圆,因此这种饮酒聚会的场合,夫人,小姐,甚至没有及笄的小女孩,都是不能缺席。因此格外的热闹,很多时候是也是大家观看哪家的及笄小姐格外漂亮,来年可以做媒提亲的。
 
对荆轲的指指点点,窃窃私语,高渐离不禁不仅看见了,还听见了。
 
这就是“荆轲”啊?
 
这人也太缺德了?
 
什么怪癖啊
 
高渐离多种场合听到这些。
 
当然田光和荆轲可能是不知道,因为都是背着他们的,但没有想到背着高渐离。高渐离心想,不就是荆轲非要看女子营以及在姬烈军中骂她们“歌伎”,可至于这么大的反应吗?闹的蓟都在议论纷纷。
 
过了很久,高渐离才知道这些议论的原委。
 
就是高渐离发现荆轲办了一件错事,荆轲说是无意办的。但高渐离不认为荆轲是无意办的错事,而是蓄意办的,只是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目地的事。
 
原来有一天,陆期突然问渐离,你知道荆卿要辽东见得那个山胖的女军吗?渐离开始没有听明白,陆期解释了半天明白。
 
 
原来荆轲在和田光在聊去辽东这些天经历的时候,说道那个山壮女兵要和他比武的事,原话这样说的,“这等女人,要是能带到身边,往后一站多拉风啊。”田光自然道。如果你喜欢这样的,给你找两个力士,往后一站,不比这个女的强,而且自然。背后占个大胖娘们女兵,总是太扎眼。
 
荆轲道。比如,你行路走累了,想坐在地上休息了,你说你靠个大力士怀里自然。还是靠个这样女兵怀里自然?男的能靠在男的怀里吗?而靠在这个大胖女兵怀里哪有多舒服。 荆轲好像在开玩笑。
 
似乎荆轲说的无心,但田光听的有意。
 
田光是什么人啊,能放过荆轲这样的暗示吗?一心要结好荆轲的田光就找国相鞠武,说要调个姬烈手下的女兵,到田光府邸来站岗。
 
 
鞠武道,调个女兵?为什么啊。
 
田光道,保护内宅。总之你别管了,你说这么多年。我求你办过事吗?
 
鞠武惊讶,是啊,这么多年。田光从来就没有为自己的事求过他,现在是第一次开口,那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不就是一个小兵嘛。
 
 
鞠武找来下人,要修书去辽东朝姬烈要人。
 
下人说。不用去辽东,现在是傩舞时间,姬烈肯定在蓟都,前些天公文请示,相国府照例核准了,现在应该已经走到了。鞠武派人去姬烈府上一问,果然姬烈已经回蓟都了。
 
鞠武就亲自上门会见姬烈。那姬烈不的迎出大门多少里来接。
 
客套完了。鞠武就说,我求将军办个事,姬烈大惊,相国怎么能这样客气?
 
 
鞠武说,你手下女子营有个山壮的女兵,把她调给我,我用来站岗保护内眷,
 
最后鞠武还说,这是不是我第一次求你?鞠武向田光说的这么恳切,就是老江湖办事的规矩杀鸡要用牛刀,务必把事办成了。
 
调个小兵,姬烈能不答应嘛。满口答应。
 
回来找来姬英,回家过年,姬英能不跟老爹一起回来吗?
 
开始姬烈就说,闺女,这么多年了,我求过你吗?还是老江湖办事的流程。
 
姬英看老爹说的诚恳,又是过年时节,就说爹什么事,能办的我都答应你。
 
 
姬烈道,调一个小兵到我这里来,能办到吗?
 
 
姬英说没有问题。调谁?
 
姬烈道,你手下有个山壮的女兵,就调她。
 
 
姬英女人的第六感直觉出来了,马上问,谁要你调的?是不是荆轲。不,是不是田光。
 
姬烈刚好想有点明白了,说道,原来是这样啊,出面的是鞠武。这荆轲小子太不是东西了,还要打击报复?
 
胖大山壮的女子是胡女,已经跟了姬英5.6年了,现在姬英已经是24.5岁了.姬英管这个女子叫虎女。虎女和荆轲发生冲突,荆轲还要打虎女军棍的事,姬烈肯定知道啊。现在才联想到一起。
 
转天姬烈就气冲冲的找鞠武,问。你要调的那个山壮女子,是不是田光要的。
 
鞠武道。是,哪有怎么样,田光国老为燕国辛劳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提过个人要求。现在好不容易了提了,怎么我们燕国拒绝?我们燕国以后还好意思,让田光帮我们干活吗?
 
 
姬烈道,这肯定是荆轲那小子打击报复,加害女兵,我们不能害人啊。
 
随后姬烈说了事情经过。
 
鞠武想了会道,走,跟我找田光去。
 
 
两人到了田光府,见了田光,说了原委,问田光这些事 你都知道吗?
 
田光道,我知道啊,荆轲说了那个女子要和他比武,然后就说了荆轲的原话,最后就说,荆轲是我发现的大人才,送她美女,金钱,财物他什么都不要,现在好不容易透漏出心中的想法,我能不帮他他实现吗?人家已经暗示了 我能装傻吗?至于荆轲要加害女兵,哪有的事,你们从荆轲的话里,看不出荆轲喜欢这个大胖女兵吗。
 
三人一商量,决定满足荆轲的嗜好。
 
姬烈回去找姬英商量,姬英就炸了,道 绝对不行 你们谁也别逼我 逼我我把虎女杀了 或者送到匈奴去 也不给荆轲 他肯定不安好心。
 
这是姬英的部曲,姬烈也不能硬抢。
 
姬烈也觉得荆轲没按好心。肯定要虐待虎女,难道真的看上喜欢上了?
 
姬烈也不亲自出马了,也不派人通知鞠武,坏消息,先忍几天
 
隔了几天,转告鞠武,女儿姬英坚决不同意,在逼,姬英说了杀了虎女,然后她自杀。
 
这点小事,闹到这个份上,鞠武也不相信,但毫无办法可想。能抢人吗?只能转告田光。
 
田光气的,在屋里乱蹦,荆轲就提了这么点小事。鞠武居然就办不成,按荆轲的重要等级 ,燕国第一美女都可以给他啊,怎么一个丑八怪却不行了。
 
妈的,想不干了,回魏国去。哪怕那里就剩一个都城,也还是我家乡。
 
陆期一个劲的劝,并派人找来府里第二宾客谋士,宋意来商量
 
田光对宋意的尊重,就比荆轲差远了,田光认为宋意的第二和荆轲的第一,中间只差一个种姓,一个是千里马,一个是驴。
 
第二天,宋意到了,宋意最后的建议是,既然说调一个小兵,姬英他们不干,那么荆轲要明媒正娶呢?他们就没有不干的道理了吧?你私兵部曲我们不能强调,但人家郎情妾意,女兵要嫁人,你姬英还能管吗?
 
田光道,那也要荆轲先同意吧。 
 
宋意道,先要姬烈那边同意了,在问荆轲,不然问了,办不成怎么办?
 
陆期道,如果姬烈答应了,荆轲不答应怎么办?我先探探口风,那边姬烈也探探口风。
 
田光道,宋意你直接找姬烈,探探口风。
 
这边陆期就找了高渐离,让高渐离无意的,随心的,让荆轲察觉不到的,探探口风,毕竟这事都是瞒的荆轲做的。本来田光想,事情办成了,我在说。
 
那边宋意求见了姬烈,说如果荆轲有意娶虎女明媒正娶,姬英能答应吗?
 
姬烈傻了半天,后来想万一荆轲就说好这口呢?
 
就在问姬英,姬英也懵了,这次也不坚决了,说,我问问虎女
 
这些事,运动了这么多天,两个主要当事人都不知道,一个是荆轲,一个是虎女。
 
虎女听见姬英说,开始发懵,后来终于明白状况了,炸了,道:你转告荆轲,我答应,我洞房我一屁股坐死他 。虎女 1.83米,300斤。
 
 
姬英转告姬烈,依旧坏消息,先放几天。姬烈再派人转告田光。
 
 
那边,陆期对高渐离说了原委,让高渐离探探口风。
 
终于高渐离知道为什么荆轲,在多个场合,被人议论了,肯定三巨头调虎女的事,被姬英传出去了,她这么多小姐妹呢。
 
这天中午。高渐离就找荆轲喝酒的时候,说道,上次那个和他要打仗的山壮女子,原来叫虎女,最近姬烈,姬英都回来了,打听才知道。
 
 
荆轲道,哦 ,叫虎女,你不说这事我都忘了。
 
高渐离彻底炸了,你忘了,那为什么那天,你对田光如此如此那样说?
 
 
荆轲想了半天道,似乎好像说过,你也知道,我们聊天都在饮酒,可能我喝醉了,无意顺嘴一说。
 
高渐离骂道,你别和我装,你能无意顺口一说吗。为了你这事,你知道多少人背后忙的四脚朝天吗?你到底按的什么心,真的喜欢虎女吗,就给你保媒拉纤的娶过来。
 
荆轲笑道,怎么可能,我早就忘了,好,我明天找田光解释,我也没要求田光给我办这些事啊。
 
高渐离等不到明天了,酒也不喝了,摔门而出,直接找了陆期,说了原委。
 
陆期也是一脸狐疑,忘了? 
 
随后陆期说道,荆轲仁义啊,看你一问。就知道这事办的不顺利,因此让我们别在为他费力了。
 
高渐离觉得也是如此。
 
 
两人找到田光,说了这事,田光也是说,荆轲是仁义啊,怕我们着急,这事能忘吗?
 
这时那边的话,这时也传到了,虎女要坐死荆轲。
 
 
几人再也不提这事,田光见了荆轲。荆轲一切如常,田光总有点不好意思、
 
只是高渐离不甘心没事就问:荆轲。你到底按的什么心?你真的看上虎女了?
 
荆轲道,就是随口一提,你不说,我又忘了。
 
但高渐离总是相信荆轲肯定另有目的。
 
这时快过年了狗屠也回来了。派人找他们来喝酒。荆轲居然说事忙拒绝了。
 
高渐离顿时感觉里面大有文章。
 
三人里面,最聪明的。最能看透事情的。应该是狗屠。这也是荆轲多次说的,狗屠他接触多少人?什么人没见过?办成多少事?
 
 
高渐离单独见了狗屠,说了荆轲这事。说荆轲肯定故意的 可他图什么呢?
 
狗屠想了会道,一开始,荆轲就知道这事办不成,之所以暗示田光去办,就是让田光碰钉子,然后欠荆轲一个大人情。
 
 
高渐离道,欠个人情怎么了?
 
狗屠道。以后用呗,我如果欠人家人情,肯定挂在心上。以后肯定想的要还。
 
 
高渐离道,荆轲这不太坏了,为了让人家欠人情,故意提出人家办不到的要求。
 
最后高渐离恍然大悟道,这肯定是在去辽东路上荆轲就蓄谋好的,他一看陆期说,女子营。连鞠武,田光都进不去。就知道姬英不会给鞠武,田光的面子。所以就在姬烈那。故意激怒姬烈。再惹怒姬英,多次骂他们歌伎营,就为了让田光以后碰钉子,他好让田光欠他人情,这人太居心叵测了,太阴险了。
 
狗屠道,这话过了,荆轲从来没有向田光提出任何要求。  
 
高渐离道,他暗示了。
 
狗屠道,反正我觉得这事,荆轲没有做错,做的光明正大,都在明面上,他没有任何失信失义的事,在女子营查她们是王家的职责,这么多年没有点核,应该吗?他只是计谋比别人多些 ?难道就是错的吗?
 
高渐离嘟嘟囔囔道,明知道办不成,或者故意让他办不成,而且设计让朋友办,这样对待真心朋友,太可怕了  我不想结交荆轲了。
 
这时高渐离有点喝多了。
 
狗屠严肃的说,高渐离。非常严厉,狗屠有种不怒自威的威严,毕竟狗屠可以算燕国黑帮老大了。
 
高渐离顿时激灵起来,跪姿自立起来。
 
狗屠道,荆轲做事如果让人看不透,那你就在旁边耐心的,满怀敬意的,相信的等到谜底揭开,而不是非议,怀疑,非难他。
 
 
渐离清醒道,你说的对,你是真朋友。
 
然后又问道,你说他为什么不见你?
 
狗屠笑道,他可能猜到我能知道一切为什么?
 
渐离大惊,道,你能猜到?
 
狗屠道,我是看破不说破,等几天吧,肯定燕国有大事发生。
 
 
渐离道 什么大事 能给我透漏一点吗?
 
 
狗屠想了想道,那你回去好好想想,荆轲为什么要去襄平,这件事想明白了,就全知道了。
 
渐离道,去见燕王喜啊。虽然没有见到,但依旧去了襄平,可是在襄平那些天我们天天在一起,访问豪杰,拜访德高望重的人,我都陪在荆轲旁啊。
 
狗屠道,对,不禁想现在。还要联系历史,联系燕昭王,你就想吧,估计你想明白之前,谜底就揭开了。
 
渐离回去后,以后安心做荆轲的小老弟,小捧哏,和荆轲,田光参加各种年底庆祝宴会,有时候请田光,田光就让荆轲代替,能邀请田光这个国老级别的,邀请的都是王族,相国一级的上九卿。以及上中下三帅,其中中军主帅巫强是主,上下帅是副,姬烈也邀请国老田光,田光让荆轲代替,或者同去,荆轲苦笑,没有答应,他真怕虎女再来干仗。
 
这段时间,荆轲到哪家都能给哪家带来无限的欢乐。
 
“这就是荆轲啊,就是那个想娶胡女,被胡女要一屁股坐死的那个  ”讲的快乐,听的周围人也哈哈大笑。
 
旁边还有人加一句,唉,一个经常出入上九卿的宾客,居然被一个下贱胡女拒绝了。
 
但荆轲除了姬烈家,其余任何家,只要田光有请,他都去,按他的说法,不能被他们这些流言吓住了。对,荆轲来说,当然是流言啊 谁想娶虎女了?
 
这天也不知道是哪家,荆轲坐下第一排,代替田光,周围人就开始议论纷纷,欢声笑语,高渐离在第二排,倾身和荆轲说话,这时重要来宾,报告的人会特别大声,这时就有人喊  某某君,和姬丽公主驾到。
 
顿时全场静了下来,有人说,燕国第一美人到了。
 
一行人远远走了过来 将从大家面前走过,就是大家仰的脸  看他们从眼前走过去 到前排入座
 
毕竟是荆轲代表国老,但不是真的国老,所以就不在前面几个隔间了。
 
荆轲旁边有一个人,荆轲面熟,可能这些天经常在这种宴席上碰到了。
 
对荆轲道,荆卿,怎么样,看燕国第一美人姬丽公主? 周围都静下来 大家看看喜欢300斤大胖子的,如何评价燕国第一美人。
 
荆轲他们都转头看着这一行人过来,荆轲已经看见走在其中的一个美人,荆轲说话间 这美人已经走到荆轲眼前了。
 
荆轲道,不错。眼睛不小,个子不小,岁数不小。周围人哄堂大笑。那美人低头狠狠瞪了荆轲一眼,荆轲浑不在意。
 
眼睛不小,是褒义。个子不小,算是中性吧。那个时候,女人以娇小为美,所以个子大,被叫大高马,不是好词,而姬丽身高1.64米,那时算高个了。但岁数不小,纯属贬意了。人家小姑娘也就17、18岁,你说岁数不小,能不瞪眼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