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舊事話百年

本人出生上海企業家家族,祖父1901-1972,父親1924-2008,本人1945-,三代百年家史
正文

上海舊事話百年 (20) 換位思考開新天

(2024-04-06 07:32:28) 下一个

上海舊事話百年 (20)    換位思考開新天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跨入「摩登時代」。

自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原居北京天津的政客紛紛南下,住進租界。1929年上海第一幢十層以上的高樓沙遜大厦(今和平飯店)落成後,沙遜集團又在法租界建成十四層的華懋公寓(今錦江飯店),三十年代上海共興建了百老匯大厦(今上海大厦)、國際飯店等三十一座摩天大樓,成為遠東紐約。

那時的中國﹐名義上蔣介石一統天下﹐事實上沒太平過一日。1930年5月汪精衛聯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向蔣發動中原大戰﹐11月張學良率軍入關支持蔣介石﹐內戰以蔣勝汪敗結束﹐從此東北軍駐留平津﹐關外空虛﹐少帥樂不思蜀。

1931年9月18日﹐窺測已久的日本關東軍借口所謂「柳條湖事件」﹐向奉天守軍發動進攻﹐是為「九一八事變」。日軍蠶食了整個東三省﹐全國奮起抗爭﹐上海舉行反日抗日大罷工。蔣介石深知以其實力,根本不是東洋對手,只能「攘外必先安內」,嚴厲鎮壓異己份子。

1931年底,章榮初擺脫了傅馥卿,賺了三十七萬兩銀子﹐分給職工紅利一萬多兩﹐還剩三十六萬兩銀子﹐但上海印染廠要恢復自營﹐靠這三十六萬兩銀子是不夠的。

根據機器能力﹐每天產量至少二千五百疋﹐那時設備只有印沒有染﹐章榮初想增添染色機器﹐這樣三十六萬兩銀子遠遠不夠應付,計算一下至少要二十萬兩透支額﹐一百萬兩貨物押款﹐才可勉強週轉。若向銀行錢莊借款﹐因1930年9月份倒閉時,他們吃了六十三萬兩銀子倒賬﹐章榮初在錢銀業的信譽降到零。怎麽辦?

章榮初自忖,人家不相信我是因為上年他們吃了虧﹐今天如果我先去還他們錢﹐能否改變他們的看法﹐重建對我的信任呢?去年處理倒賬時除了四分之一付現款﹐還有四分之一是兩年期票。我若提前一年先還一半大概八萬兩銀子﹐使他們手中這些原沒希望的期票﹐意外提前得到償還﹐他們一定很高興﹐從這裡打開出路﹐應該是個辦法。章榮初在後馬路的債權人有二十七家之多﹐一定會引起轟動,等於一個大宣傳﹐對他是有利的。萬一這個打算落空﹐還掉八萬,資金少了﹐也還是可以像替興業加工一樣﹐一天印一千疋﹐揀熱門貨做﹐逐步積纍資金﹐章榮初決定冒一下險。

所謂「後馬路」指天津路﹑寧波路東段﹐章榮初的寫字樓在天津路295弄富康里。當時外資銀行佔據了外灘﹐南京路俗稱大馬路﹐向南順次是二馬路三馬路四馬路五馬路﹐以及縱向江西路一帶﹐是華資大銀行的地盤。南京路以北的天津路和寧波路﹐是小銀行和錢莊聚集之地﹐相對於大馬路稱為「後馬路」。這兩條小馬路上﹐集中了上海小銀行﹑錢莊一半以上達九十餘家﹐一家挨一家毗鄰﹐錢業公會在寧波路隆慶里﹐寧波路興仁里一條弄堂内就有二十家錢莊。上海最大的錢莊﹐福康錢莊和順康錢莊在天津路﹐與章榮初來往密切的大德錢莊在天津路195弄10號。相對於四家中央銀行而被稱為「小四行」的中國通商銀行﹑四明銀行﹑中國國貨銀行和中國實業銀行﹐其中四明﹑國貨﹑實業三家都在後馬路上,上海商業銀行在天津路江西路口﹐當時「後馬路」是十分興旺的華資金融區。            

1932年農曆正月﹐章榮初一家家去拜訪﹐以很抱歉的心情對他們說﹐我以前寫的兩年期票原來要明年2月底到期﹐我今天先還你們一半﹐不要寫收據﹐只要在期票上注一筆就是了。第一天走了四家﹐第二天﹐還沒去過的銀行錢莊﹐聽到消息都自己上門來了﹐章榮初一家家按期票的數字付了一半現款﹐更向他們誠摯道歉。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兩三天就傳遍了上海整個銀錢同業﹐臭名聲突然變成好名譽。再接再厲,章榮初寫信給上海銀行經理陳光甫﹐講了一大套銀行應該支持工業的大道理﹐去信後第三天﹐陳光甫來電叫章榮初去談談。陳光甫問他有什麼要求﹐章榮初提出把上海印染廠廠基向上海銀行做五十萬抵押﹐陳光甫立即答應﹐關照李芸候照辦。               

陳光甫 (18801976)﹐江蘇鎮江人﹐中國近代著名銀行家﹐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及中國旅行社的創辦人。1909年畢業於美國賓州大學商科﹐1915年創辦上海銀行,將現代銀行管理制度引入中國。大陸政權易手時,陳光甫出走香港,1950年在香港以上海商業銀行為名重新註冊,1965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台灣復業﹐陳移居台灣﹐1976年在台北病逝。青年實業家和中年銀行家深談後,成爲私交甚篤的朋友。 

經過上海銀行這筆押款成功之後﹐章榮初在外面名譽更好了﹐不久金城銀行﹑大陸銀行﹑中南銀行等都送來透支賬戶﹐一下子銀錢業和章榮初往來達到三十多家。

本來章榮初交往的大多是錢莊,現在交結的是銀行了。每天早晨總有一﹑二十個銀行錢莊的跑街﹐把銀子送上門來,章榮初知道信譽是商人之本,為了取得更多信任﹐他把這家借來的款子存到那家去﹐對借款者說是照顧他們的交易﹐對存款者說我自己頭寸很多﹐實在沒機會用他們的款﹐這樣一來﹐很多錢莊經理都來要求章榮初賣面子多用他們的款。

上海最殷實的大德錢莊﹐對章榮初說﹕「你要用多少儘量用﹐沒有限制。」這樣,工廠擴充了,染部的設備也完成了。1932年起﹐經濟週轉情況非常好﹐廠裡年年賺錢﹐不到半年章榮初把兩年期票的另一半也還清了。

中國銀錢業在滿清時代﹐以北方山西票號為主﹐清末民初﹐票號已不能適應沿海地區的商業需求﹐票號地位江河日下。以上海為中心的錢莊業與時俱進﹐長期來與銀行業並駕齊驅﹐成為二三十年代上海銀錢業兩大支柱。中國銀行業始於1845年英商在廣州設立中國第一家銀行東方銀行,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開辦中國第一家華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從此中國進入現代銀行時代。

民國時期的銀行﹐除了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家國家銀行外﹐最大的民營銀行有兩大集團﹐北四行和南三行。北四行是起源於北方的四家商業銀行﹕金城﹑鹽業﹑大陸﹑中南。金城銀行1917年成立於天津﹐1936年總行遷上海﹐在江西路200號興建了金城銀行大樓(現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鹽業銀行1915年由袁世凱表弟、清朝鹽運使張鎮芳成立於北京﹐抗戰結束後總行遷上海北京路280號鹽業銀行大樓。大陸銀行1919馮國璋成立於天津﹐1942年總行遷上海九江路110號大陸銀行大廈。中南銀行由印尼華僑黃奕住史量才等成立於1921,總行在中國上海漢口路110號。這四家合稱「北四行」,1930年由吳鼎昌牽頭成立「四行儲蓄會」﹐成為中國最大的私營商業銀行集團。1952年中國大陸私營銀行全部被國營人民銀行接收。

與「北四行」並立的另一個銀行集團「南三行」,包括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1907年在杭州成立,1915年總行遷上海,2001年香港分行併入中銀集團。1910年創辦於杭州的浙江銀行﹐1923年總部遷上海﹐改名浙江實業銀行﹐1950年在香港另立浙江第一銀行﹐2003年被永亨銀行收購,永亨最後也被國營工商銀行鯨吞。上海商業儲蓄銀行1915年由陳光甫以十萬元創業,二十年發展為中國最大民營銀行之一。

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东北

银行家陈光甫                     上海商业银行原址(笔者2012年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