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人时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愿随风永荡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飘侃“文攻武卫”

(2006-09-16 12:43:55) 下一个

 

“文攻武卫”这个提法作为江青的一条罪状已经臭了不少年了,一直被宣传为江青他们在文革时挑起武斗的口号。我不清楚当时是怎么运作这个口号的,但从字面上看,好像和老毛提出的“要文斗,不要武斗”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果大家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武斗好像不可能发生,因为这“武”只是自卫的手段,而不是进攻的武器。大家都没有了“武”攻,武卫也只是个摆设而已。

不说文革了,来飘今天只从一般意义上侃侃这个提法。抛开政治背景,这个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确切地说是汉族)的立身处事特点。历史上除了改朝换代时期各路英雄为夺天下互相争斗以外,我们民族军队的职责一直以来就是防卫。对内防人民叛乱,对外防外族侵略。即使是汉武帝时代的几次主动军事出击,从战略上说也是一种防卫。因为其作战目的既不是攻城略地,也不是抢夺钱财,而是打击匈奴人骚扰和侵犯我们的有生力量。

我们民族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过上小康和富裕的日子了,因而在心理上已经抛弃了对别族侵略和掠夺的兴趣。换句话说,我们早就已经把“武”和“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为了有效地执行这个武卫政策,我们建造了很多先进的防卫设施。我们有很多高大坚固的城墙,我们甚至还有那号称奇迹的万里长城。

防卫和进攻不同。如果你考虑进攻和先发制人,你肯定会想很多攻击手段和发明很多先进的武器,从而让你的进攻更有效。可是防卫就不一样了,它是以可能进攻者为参照物的。如果进攻者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你手里有根棍子就可以了。要是进攻者手里有刀子,那你就要有宝剑或腰刀了。过去中国北方民族都是骑马和射箭的高手,所以长城是相当有效的防御措施。不管怎样,搞防卫的绝对不会花钱制造特别先进的武器。你想,当周围的民族都拿着刀子玩的时候,我们怎么会去花精力和金钱去研究飞机大炮或是航空母舰呢?

不光是国家,个人也是如此。很早以前,我们汉族就和其他民族不同,自觉地遵守只“武卫”不“武攻”的原则。看看古时候其他民族,不管是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还是欧洲,美洲和非洲的民族,成年男人都有一件很锐利的武器带在身边。不管是腰刀也好,宝剑也好,甚至匕首也好,那都是成年男子最珍贵的东西。可咱汉族不同了,由于我们早就放弃“武攻”了,如果大家天天拿着武器在大街上转悠,肯定会整体提高我们执行武卫的费用。后来,大家就都自觉,本着节约的原则,除了国家机关那些专业武装人士外,其他人都不带武器了。不过这种状况好像不是很古的时候开始的。记得秦朝时候韩信那小子到河边钓鱼还把宝剑背在身上,另外,《水浒传》上那帮家伙也常常把朴刀或哨棒之类的武器拿在手里。不过,他们有时做的有点过。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从五台山到东京去,背着60斤重的禅杖不算,腰里还挂着30多斤的戒刀。好在他力气大,一般人光带着这两样东西在路上就会累趴下,哪还有力气带行李和别的东西。

大家都赤手空拳地搞武卫还有个问题。从生下来到长大,每个人高矮胖瘦是不同的。个头大力气大的自然对执行赤手空拳没意见,可个头小力气小的难道就一辈子受人欺负?这肯定不合理。为了让个头小力气小的人也能好好地搞好武卫工作,我们就发明和推广了武术。武术一出现,个头大的优势就消失了。虽然武艺高的人仍然可以欺负人,但这种优势不是先天的。被欺负的人只要努力练好武艺,总还有报仇的机会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这武艺起到了别的民族佩戴武器的效果,但社会协调指数和“武卫”费用就明显改善了。

在赤手空拳的武卫方面,我们民族做得相当不错。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别的不说,《水浒传》那里就有不少赤手空拳的辉煌战绩。大胖子鲁智深三拳就把手持杀猪刀的镇关西给打死了,喝醉酒的武松还赤手空拳把一只大老虎给打死了。我没有考证,不知道有没有人赤手空拳把棕熊或大象给打死的。好像汉武帝有个儿子就是和棕熊练拳击的时候让熊给拍死的。我估计,他肯定也有把棕熊打败和打死的时候,只不过司马迁这家伙不愿意把它写出来罢了。

可是赤手空拳虽然在平时还可以把武卫工作做好,但当骑着马背着弓箭拿着刀的金人,蒙古人杀来的时候,我们就不行了。我们拳头再硬也奈何不了他们。最后当我们的军队失利之后,我们老百姓的武艺再高强也没办法抵抗了,只好投降。

不过,投降是投降,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屈服了。武卫的失败只是我们对付外族的一个小小的挫折,也是我们真正攻势的开始。这时我们另一个有效的手段就开始运作了,那就是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文攻”。你别小看这文攻,它能取到武卫起不到的作用。历史上虽然有其他民族打过来,用武力把我们征服了。但是当他们的政权建立起来以后,我们的文攻就把他们彻底瓦解了。只要他们把屁股从马鞍上移到我们舒适的椅子上,一听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们就开始为我们的诗歌销魂了。等我们再给他们侃侃孔孟之道,诸子百家,他们就对我们幽深的思想折服了。看看当初那么凶悍的匈奴人,契丹人,女真人最后不都和我们一样,不也文绉绉地拿着毛笔陶醉地写描我们的方块字。这些都是我们文攻的结果。

进一步分析我们的文攻武卫,还有一层特别神秘的光环。我们的文攻武卫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配合特别巧妙。首先,武卫要是做得比很好,这文攻根本就不需要用。这时候敌人就是想见我们这个传奇的文攻恐怕连资格都没有。一旦我们武卫失败了,说明敌人素质还不错,我们才把文攻正式亮出来。而且,我们武卫的失败越大,后来文攻的胜利就越大。例如,清朝女真族把我们的武卫彻底地摧毁了,结果怎么样,我们用文攻把他们彻底地搞定了,他们彻底地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同时加入的还有他们那白山黑水美丽富饶的土地和江河。这一点有时候不禁会让人想到,原来我们并不坚固的武卫只是我们要对人家进行文攻的诱饵而已。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国防政策,也是不折不扣地遵循文攻武卫这一光辉思想的。我们的军队经常高呼的口号是:“我们随时准备消灭一切来犯之敌!”,“我们是祖国的钢铁长城!”,“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让他从哪里灭亡!”。 这些口号都清楚表明我们军队的任务就是防卫,丝毫没有任何主动进攻的意图和准备。 

其实,老毛当年就很生动的描绘了我们这一武卫思想,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现在想想我们小时候激昂朗诵的这段话是何等的温柔。先看看后两句“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觉得这应该是防卫的常识,任何国家都会自觉执行的。如果人家都犯了你了,你还是嘻嘻哈哈地乐着不还击,那还算个国家吗?再看看头两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这明显就是限制我们搞“武攻”的桎梏。有了这句话,我们再怎么强大,也不会像人家老美那样耀武扬威到处欺负人。试想要是我们是老美,我们会对伊拉克动武吗?根本不会! 为啥?人家伊拉克根本没有犯我,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我们怎么会去打他?

还有,看看我们发展的武器。现在我们虽然有先进的导弹,战机和潜艇,但我们就是不搞航空母舰。为啥?因为这航空母舰对我们没用。我们从来没想到去“武攻”人家,只是在家门口等着“武卫”,航空母舰这个移动的机场对我们用啥用?难道我们那么多的岸上机场不够用?

虽然我们“武卫”方面比较温柔,但我们的文攻那是一点都不含糊。我们对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大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们从来就不依附任何大国。就是对世界老大的美国,我们也是该批评的批评,该谴责的谴责,从来是毫不含糊。这不光是在步入小康发展得不错的今天,就是在我们连饭都吃不饱的几十年前,我们也是怀着解放全人类的抱负,昂首挺胸地同时跟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叫板。最后,这两个超级大国还都乖乖地跑过来跟我们搞好关系,这难道不是我们强大“文攻”的又一胜利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飘人 回复 悄悄话 为兄光临视察,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这篇侃的有意思!要要强大的武力做后盾,文攻才更有效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