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到哪儿,说哪儿吧。

世界上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冲突也是促进了解的一个必然阶段》

(2010-01-03 04:25:16) 下一个
文化或文明的差异在冷战期间其实也是冲突的根本原因,只不过被意识形态盖过了。冷战的格局是在二次大战后凸显得很清楚的,战争作为一种冲突的终极手段,野蛮而迅速地以摧枯拉朽之势先达到解决表面问题的结果,而文明或文化的冲突基本上没有战争这样广泛而显而易见的冲突平台。

九一一的恐怖袭击和随后的伊拉克战争,前者是把文明冲突,用极端的,类似战争的方法表现出来,一改穆斯林伊斯兰的形象。显然,西方根本就没兴趣检讨自己的文明或文化过失,而以出师无名的伊拉克战争来还击。由此可见,文明或文化的对话,也不是一定能通过冲突而达成的。不过,不免让我们对这种现下的悲观表象给与足够的耐心,俺认为,经济领域里的全球化和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能够给不同的文化或文明提供一个交流互解的平台,是对政治和宗教差异的平衡力量。

这次由西藏问题引起的风波,其实是比较复杂的。西方对西藏问题的同情态度是有历史原因的,从对西藏的一贯政策上也有一致性。老实讲,俺压根就没希望西方的哪个政要或媒体能有什么突然转向的表现。换句话说,俺觉得这次西方政要和媒体只是延续了他们的一贯立场,要是再细心分析的话,这次是雷声大雨点小,怕是他们自顾不暇。我们觉得是件事,主要因为我们的民族意识和自觉性提高了。

提到现在强调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否“彻底抛弃了毛泽东时代的斗争哲学”,俺暂且存疑。俺的看法是:这是个拨乱反正的调整举措(对斗争哲学的拨乱,邓公在黑白猫时就低调做了),是对邓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国情不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让一部分人富起来,那另一部分呢?不能穷着吧?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干了什么呢?要俺说,他们向世界要尊严去了(江泽民时期主要干了这件事)。于是,我们要到了奥运、世博等等。。。然后,他们讨论了什么呢?《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于是,我们听到不少国人抱怨持有的中国护照能够免签的国家太少。。。谁看到了那些还不富、弱势的人群呢?

其实,有关无为和谐的治国之策,古人的智慧早就讲过。比如,《老子。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从人性出发而言,鼓励对欲望的无限追求只能造成浮华无序,自己都张慌不定,怎能跟其它的文明或文化对话?话说回来,大一统的世界也没什么令人向往的。


==================
附:《世界正在被危险地推向杭廷顿预言的方向》来源: 哈佛老师

 差不多十年前,我校教授杭廷顿发表了大作《文明的冲突》,大意是说冷战结束以后,不同文明的冲突将取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抗。最后的对抗将以基督教文明为一方,儒学和穆斯林为另外一方。
著作发表之初,很多人都认为这种看法十分荒唐。但是后来的恐怖袭击和最近的发展似乎使他的预言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增加了。
西方媒体的骨子里的偏见激发了世界范围华人的反击,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让西方的不少普通民众心里不是滋味。别有用心的政客非要把中国和伊朗往一块儿推。理性和冷静越来越少,平心静气的对话越来越不可能。
中国人在历史上一直比较务实,鲜有宗教狂热,但在西方不断的挑衅下,难免会出现义和团。
中国领导人在多年来一直强调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彻底抛弃了毛泽东时代的斗争哲学,却没有得到西方的善意回应。西方领导人明显缺乏高瞻远瞩跳出狭隘思维模式的政治智慧。冷战结束本来可以是人类永久和平的黄金时代的开始,可惜却出现了现在这种危险的情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