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影响鸟类的求偶行为

打印 (被阅读 次)


Tak Mak和Mark Davis获得重要奖项。Davis拥有华裔太太,另一位女士可能是Tak Mak的太太。

多伦多大学华裔教授Tak Mak(麦德华)上周在华大做免疫学报告,特别涉及神经免疫与代谢的进展。

他发现了T Cell Receptor (TCR), 应该与斯坦福的Mark Davis分享诺贝尔奖。免疫治疗都被颁发了诺贝尔奖,而他们的发现是为免疫治疗奠基的, 堪称现代免疫学的圣杯,这是Bob Schreiber介绍他时的用语。

麦德华教授展现了这张幻灯片,挺有意思的结果,解释起来比较难,因为是很新的科学观察。在世界水准的大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令人着迷的人物和故事。

年轻时十分aggressive的麦教授,现在说这是他最后的研究生做的。他以前访问我们时,似乎聊天时说过,自己当年太穷,耶鲁录取后没钱读结果去了Madison, Wisconsin。我问他在多伦多大学和香港大学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他说自己每年三个月在香港。

演讲幻灯片显示,早期的悲催生活经历或非常大的压力可能抑制免疫系统,这种免疫抑制对雄鸟或雌鸟的行为会造成不同的影响,雄鸟变成不会唱求偶或交欢的歌,但是对雌鸟唱情歌的行为没有影响。

这是为什么?This is an open question。

在咖啡的时间,我们专门找到麦德华教授讨论,他说首先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是连接的,这个我们都同意。其次,他认为可能与激素有关,做自身免疫病的人自然觉得他说出了常人喜欢说的猜想,我就顺着他说激素受体也有可能。

我与鸟类学家阿肯森坐在一起听讲座,我很买他的这个假说,在抗生素发现前,免疫系统的最为重要的功能是保护生命体活到传递基因的年龄,对于人类就是15-16岁。

动物世界传递基因是它们的终极目标,免疫抑制后不易传基因意味的自己的终结,所以雄性不能有太大的压力。雌性在免疫功能低下时仍然愿意繁殖,这将后代处于不利的环境下,似乎不好解释。谁对此有高见?需要对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拥有深刻的理解。

我问阿肯森,似乎与人类相反,鸟类的雄性漂亮很多,主要目的是为了求偶?他说是的,并且随口说出雄性还有Dominate的功能,也就是有地盘和称霸的需求。这个我在很多年前就表述过,当时讨论小中男在美国的困境。

那么人类男性的漂亮是以饥肉强大为标志吗?阿肯森同意,但是他说人类男性对女性吸引力更大的是智力。这个对鸟类也有影响,因为它们仅长得好看但是不能唱情歌,也影响繁殖。

人类的文明在进化过程中,雄性在生育期对自己基因的安全传递特别在意。原始的人群与部落也无所谓,希望中国人不要学他们。

这里也可以理解,因为雄性的生殖细胞是大量过剩的,雌性的生殖细胞有限,所以雌性在接受雄性时将会充满选择性,只有强大的雄性才有可能延续单一个体。

前段时间我们在古董房招待了谷歌工程师一家,他赞叹德国Rothenburg到很晚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不奇怪,现代德国比美国年轻得多。他甚至认为中国如果不是西方输入一夫一妻制,中国人恐怕在寻偶时都沒有太多的爱情。这个观点相当的provocative, 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没有展开谈,也不知道我是否理解正确。

谈及小中男在美国婚恋市场的劣势,似乎这个现象没有在欧洲出现。从我在德国的同学孩子看,小中男也特别受白人女孩的欣赏,瑞典妈妈也在文学城这么说她儿子。

有些美国小中男的缺陷太严重了,我带小中男时,从首次谈话开始,我都要求他们挺直腰板,双肩放平,眼睛直视与专注。我会说你说话声音必须清楚和宏量,并且逐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最后讲点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这大概是英国人达尔文对人类的第二大贡献。达尔文提出性选择理论的原因是因为有些现象他不能用物竞天则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解释,主要涉及动物求偶行为。也就是遗传和现代基因传递的问题,虽然当时不知基因是何物。达尔文在比同时代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著名的多,前者活着时就是名满天下,后者则是捷克的一个和尚,去世好多年他的理论才被重复。

还是让ChatGPT解释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不是太准确,展开说篇幅太长:“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是他进化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出了个体在生殖伴侣选择上的偏好与竞争会塑造物种的特征和行为的观点。性选择分为两种形式:亲子投资理论和性竞争理论。前者强调了父母对后代的投资,后者则强调了个体之间的竞争”。

可参考我在11年前写的文章:

浅谈为什么华裔男孩申请名校更难

雅美之途,写于2013-03-18

大家在讨论为什么华裔男孩求学或申请过程更难时,一位网友在看了我的一些文章后发问,我则试图简单回答如下:

网友的问题:"你的证据很确凿,再加上加州理工的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不过能否解释一下为何亚裔遭歧视,特别是小中男?实际上我听说小中男在北美的求学过程中遭受歧视的感受远远超过小中女。"

雅美之途的回答:"谢谢阅读,我很久就想写篇这方面的文章。华裔男孩与女孩在美国社会里,从发展或生存空间来看,太不一样了。包括那些在名校做了教授的华裔男性在內,他们在美国社会的压力都比自己族裔内的女性同胞要大很多,虽然他们的学业和成就或许更突出些。生物学上,雄性是拥有占据一定空间或地盘的需求的,而这总会因被理解为对周围人群的潜在竞争或威胁而加以防范。相比之下,女性的潜在的侵占性则常常被看得淡得多。"

 

GreatDao 发表评论于
小中男在美国和欧洲的待遇不同,会不会和美欧文化差别有关?感觉美国的流行文化反智,流行思想反责,两极分化严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