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穿越,你选那个朝代?

打印 (被阅读 次)

本来是想问: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好?

但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每个人对“好”的定义不同。

如果问:中国哪个朝代最强大?

这下就有人要抢着回答了:唐朝?汉朝?明朝?清朝?甚至元朝。

评价一个朝代,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疆域有多大,帝王打仗忘么样。所谓的汉武大帝、康熙大帝、永乐大帝都是能打仗扩张疆土的皇帝。

后人崇拜四处征战的帝王,喜欢站在民族主义的高度论英雄,也不问问当时的老百姓愿不愿意打仗,反正不是自己去打仗,站着要说话不要疼。

如果让人自己去体会一下,回答可能就现实得多。 

所以才有此问:如果能穿越,你选那个朝代?

先别急着回答,设身处地考虑一下,想好了再说,毕竟这关系到切身利益,如果朝代选错了,穿越后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糊里糊涂的把吃饭的家伙给丢了。

你最终选择的朝代应该就是你内心认为最好的朝代,而不是口头上赞美的朝代。

这里把各朝代简短点提一下。乱世就不说了,没有人愿意穿越到乱世去,对沒有存在感的晋朝和短暂的隋朝也略过不提,只谈谈重要的大统一朝代。

秦朝:
不管人们怎么宣传秦始皇的伟大,秦始皇就是个暴君,焚书坑儒,且从不关心百姓疾苦。修建阿房宫和皇陵就用了70余万人,活下来没几人。秦朝的法律严酷,陈胜吴广带着被征调的九百人因大雨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按律将全部斩首,反正都是死,这才被迫造反。

秦朝男丁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那些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人想去吗?

汉朝:
人们最崇拜的就是汉武大帝,只知道霍去病、卫青、李广等名将,但知道汉朝连年征战死了多少人吗?全国人口减半,青壮男丁都快死光了!

有人说汉武帝把匈奴赶到了漠北,汉朝还控制了西域。但那基本是沙漠,既不能种粮也不能放牧,看起来一大片国土,实际是一个负担,沒有任何收益,还要派兵驻守。

汉武帝的穷兵黩武耗尽天下钱粮,人们穷苦饥饿到了易子而食的程度。汉武帝晚年也意识到过错,调整国策,下诏罪己。

问题是打了这么多年仗,匈奴并没被消灭,北方隐患仍在。就在汉武帝下罪己诏当年,匈奴又要汉朝向匈奴上贡,随后又入侵骚扰,到后来汉朝占领的西域地区基本又都丧失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有人想穿越到汉朝参加沙漠远征军吗?你可别指望活着回来。

明朝:
奉劝各位别去明朝,朱元璋那个叫花子出身的皇帝特别抠门,就知道往自家捞钱,而对非朱家人异常刻薄。

朱元璋给明朝的官员定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低的工资,而给皇族子弟的钱财和土地唯恐太少。当时一个县太爷的薪奉还不够一家人饱腹,一般都是吃两顿稀饭搭配一顿干饭,一个三品官回乡还要卖女换路费。有个知县为给家父治病贪了40两银子,被朱元璋下令扒皮,挂在衙门示众。朱元璋还说自己贫苦出身,非常憎恨中饱私囊的贪腐官员。

如果朱皇帝真的那么关心百姓疾苦,就管管自家的子孙,明朝大量分封宗室,这些皇亲国戚到处跑马圈地,将封地上最肥沃的土地占为己有,地方官也不敢管。

                                                                 《明朝全盛时版图》

人们常说的永乐大帝,即明成袓朱棣,因郑和下西洋和编撰《永乐大典》而被后人推崇。但朱棣却是一个非常凶狠残忍的人,朱棣篡夺皇位后大杀建文帝的大臣,还诛杀不愿歌颂他的大儒方孝儒十族。不但了杀方孝儒满门,还把方孝儒的学生和友人一起杀了,杀了近千人。朱棣的一个宠妃死了,因怀疑被谋害,他竞杀了三千宫女。

朱元璋为了监视大臣,搞了一个锦衣卫,但临终前取消了这个权在法之上的机构。朱棣不但恢复了锦衣卫,又搞了一个东厂,由亲信太监掌控,可以不经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部门而直接抓人和定罪,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诏狱。诏狱酷刑残忍,犹如炼狱。掌管这些特务机构的阉人权倾天下,捏着百官生死大权,几乎是想杀谁就杀谁,没有罪就捏造一个罪。朱棣重用宦官给明朝种下了宦官专政的祸根。

                                                                                         《明朝后期》

这还是明朝最好的二个皇帝,明朝还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炼丹皇帝、木匠皇帝、斗蛐蛐皇帝,宫中开集市摆地摊的奇葩皇帝。就连红朝太祖都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清朝:
清朝接受了明朝的教训,不准太监干政,顺治还铸立铁牌,严禁太监干政,违者凌迟处死。不过这也没能完全阻止太监干政,特别是在清朝后期。

清朝也不分封宗室,皇子都不能随意出京,这样就避免了皇亲国戚在外为非作歹。

清朝的皇子也不是生下来就有爵位,长大后必须给皇帝老爹当差打工,干得好封个贝勒,受重用才能当亲王,干得不好就只是一个皇子,没有任何爵位。而明朝的皇子生下来就是亲王,不用干活,还有封地,世袭罔替,子孙世世皆食俸禄,成了明朝的一大累赘。

清朝还实行爵位降级世袭,亲王的继承人降郡王,郡王的继承人降贝勒, 以此类推,几代以后就降成与平民差不多的闲散宗室,每月到宗人府领点低保。所以清朝在皇族上的花费比明朝低多了。

但清朝也有自己的问题,要供养几十万八旗子弟。八旗子弟不从事生产,不准做生意,除了当兵就只有在家闲着,提笼养乌,无所事事,由国家养着。这也耗费了朝廷的大量钱财,康熙时八旗的支出就占了国库的三分之一。

如果你是满人,穿越到清朝是不错的选择。旗兵除了朝廷的供养,还有各旗圈占的肥沃土地,也有一大笔收益。一个旗兵的收入堪比知县。

被国人大肆吹捧的康乾盛世,社会腐败,贪污受贿成风,当时的工商业还不如明朝,其粮食和人口的增长也主要是明末引进的番薯和玉米等高产作物广泛种植的结果。

在康乾盛世期间,康熙签订了割让领土的《尼布楚条约》,雍正也签订了割让领土的《恰克图条约》,乾隆培养出和珅这样的超级大贪官。

英国使者马戛尼就描述过他见到的康乾盛世:“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英国人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康乾盛世的康雍乾三个皇帝还大兴文字狱,诛杀任何胆敢“抹黑”清庭的文人和官员。鲁迅就怀疑康乾盛世是文字狱吹出来的,指出乾隆时期编撰的《四库全书》有许多删改历史之处。

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那些以疆土面积论英雄的人是不是该去元朝?去当成吉思汗子孙的臣民。

其实元朝是不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朝代都还是个问题。严格的说元朝是蒙古帝国的一个殖民地,同期还有蒙古的四个大汗国,虽然各国独自管理,但这些都属于蒙古帝国,当权者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元朝把人分成四个阶层,蒙古人最上层,汉人最底层,蒙古人杀了汉人赔一头牛就行了,汉人的命就只值一头牲口。

可笑的国人还把成吉思汗当成中国的民族英雄,竖碑立像。成吉思汗是蒙古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把成吉思汗当成中华王,蒙古人都嘲笑中国往自己脸上贴金。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建立的,那时成吉思汗都死了快半个世纪了,真不知成吉思汗与中国有毛关系把征服者的爷爷当成中国的民族英雄,只因为成吉思汗是一代大帝就往自家扯,还有比这更自淫的吗?日本也占领过中国,难道也要把天皇供奉起来吗?

唐朝:
说起唐朝,那就是大唐盛世,如果要穿越,估计大多人都选唐朝,但唐朝真的是你最想去的朝代吗?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对外灭突厥,平西域,威震海内,成为天可汗,万邦来朝。对内知人善用,虚心纳谏,休养生息,开创了贞观之治。

不过所谓的天可汗就是个虚名,沒有实质益处,来朝拜的国家送上一匹汗血宝马,说两句恭维的话,唐朝回赠的礼品远超出收到的礼物。

唐太宗亲征高丽,占领了朝鲜半岛及东北地区,丰功伟绩吧?但唐朝不久又与薛延陀和吐蕃开战,从东线抽兵。朝鲜趁机造反,夺回朝鲜半岛,建立新罗国。东北地区也被重新崛起的渤海国蚕食,唐朝东征高丽的战果化为乌有。

韩国就有痛击唐朝侵略者的影视作品,唐太宗还被一箭射成了独眼龙。

另外,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是治世而不是盛世,还不是那么富有,是战乱后的恢复期。

其实大多开国皇帝在建国后都给民众一段休养生息时间,只有红朝太祖是个另类,建国后就不停折腾,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文革,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真的搞不明白是怎么想的。就算是权力斗争,也用不着把老百姓都扯进去吧,用不着把国家搞垮嘛。连党报都批判文革是一场浩劫,把中国拖到了破产的边缘。

这是题外话,回到唐朝。唐朝真正的盛世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发展经济,唐朝国力达到巅峰。但这个盛世也孕育了唐朝灭亡的种子。唐玄宗后期逐渐怠于国事、耽于美色,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杨贵妃堂兄)为宰相。另外,唐朝开疆拓土夺来的边疆需要人守卫,唐玄宗就设立兵镇和节度使。结果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尾大不掉,导致安史之乱,唐玄宗苍皇出逃,被迫杀了杨贵妃,唐朝从此走向衰败。

这里不是说唐朝不好,任何朝代都有好有坏,唐朝毕竟是个强盛的朝代,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但不一定是百姓生活最好的朝代。

宋朝:
宋朝被大多国人看不起,觉得国土面积小,软弱被欺,打仗不行。

咱们就谈谈这个。先说国土面积,宋朝的国土面积是小一些,但都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之地。华夏文明是从黄河到长江再到珠江,宋朝的国土主要就是这些地区,是汉民族集中地,是当时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即便是今天,这三江流域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汉、唐、明、清等朝代虽然抢夺了西域、蒙藏、和西南不少地区,但大多是荒蛮未开化之地,宋朝不感兴趣。宋朝皇帝不好大喜功,不想当大帝,只想守着汉人的地盘过安生日子。其结果是社会稳定,小日子过得很滋润,比其他朝代富裕多了,邻国更是看得眼红。

说实话,如果百姓穷苦,国家再大有毛用!新加坡一个弹丸之国,我泱泱大国的人还不是尽往那里润。
 
宋朝唯一主动争夺的就是唐末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山西大同到北京一带),那是汉民族的地方。宋与辽国打了20多年(杨家将的故事说的就是这段历史),最后双方都打不动了,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开放边贸,宋向辽提供一定数量的岁币。这被后人说成是花钱买平安,殊不知这点钱还不及打仗军费的1%,宋朝的边贸税收就是这笔钱的好几倍,反而赚了一笔。

《澶渊之盟》给宋辽两国带来120多年的和平,边民安居乐业,贸易迅速上升,辽国逐渐汉化。

宋朝的和平共处政策让邻国人民都感恩戴德,在边境发生饥饿时,宋朝甚至向两边灾民赈灾。与辽国议和的宋真宗以及后来与西夏议和的宋仁宗父子崩逝后,宋、辽、西夏三国同时举哀,举国痛哭。可见一个帝王的好坏是由当时的百姓说了算,后人评价历史人物要设身处地替当时的人民着想。

再说打仗这件事。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唐朝的藩镇割据再现,立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有人说这样一来宋朝就不会打仗了,所以被金国所灭。

其实北宋灭亡主因还在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宋徽宗是个琴棋书画皆精的文才,是书法瘦金体的创造者,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撕毁与辽国的澶渊之盟,助金灭辽。谁知金灭辽后又攻宋,宋徽宗吓破了胆,决定提前禅位给儿子赵桓,自己则逃之夭夭。太子赵桓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死活不肯接受父亲禅位,哭得死去活来。最后还是宋徽宗命令手下强将龙袍披在赵桓身上,还说“汝不受,则不孝矣。” 赵桓被迫当了皇帝,是为宋钦宗。这件事真是搞笑,历来都是抢守帝位,这还是第一次父子俩为推让帝位而差点翻脸。

宋钦宗在父亲逃走后也想开溜,却被兵部侍郎李纲阻止,李纲坚守开封,多次击退了金兵的进攻,直到北宋各路勤王援军赶到。宋军取得了第一次开封保卫战的胜利。

击退金兵后宋钦宗做了一件愚蠢的事,就地解散了20多万勤王大军,还严令各地不得轻易勤王,说是为了节约经费。有人提议在黄河一线屯兵,阻挡金军再次南下,也被否定了。

谁知几个月后金军又打来了,开封守军只有7万人,面对15万金军,赶来救援的宋军只有一万多人,还是抗命自主行动。结果开封城破,北宋灭亡。

北宋的灭亡并不是宋军不能打仗,而是一系愚蠢行为造成的。后来岳飞和韩世忠大败金军也证明了宋军并非不会打仗。

还有就是南宋被蒙古灭国,也有人说这是宋朝软弱所致。且看一下蒙古的战绩:
征服俄罗斯:5年
征服波斯:8年
征服西夏:10年
征服金朝:22年
征服南宋:45年。

南宋是蒙古铁蹄下最后一个倒下的,蒙古为此还搭上一个大汗的命,这哪里软弱了?

南宋的灭亡并不是软弱,而是历史的必然。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此人的降世就决定了宋朝以及整个欧亚大陆的命运,就算换成汉武大帝来统治宋朝也改变不了灭亡的命运。

                                                                                         《南宋》

再看看宋朝的经济和文化

中国历朝重农抑商,唯独宋朝鼓励商贸,工商业高度发达,从唐朝的小农经济转型为商品经济。这是革命性的跃进,导致经济空前繁荣,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朝廷财政收入暴增。以下是各朝代最鼎盛时的岁入(单位:白银):

唐朝:3500万两
北宋:7000万两
南宋:6500万两
明朝:1300万两
清朝:4000万两

宋朝的岁入是唐朝的两倍。就连丢掉半壁江山的南宋经济也很发达,岁入也远高于其他朝代。

由于宋朝的国库丰盈,朝廷能够减轻税赋,藏富于民,民众生活水准达了空前高度,繁荣远超大唐盛世。

宋朝官员待遇甚好,薪俸比现在官员还高,如按人民币计算,宋朝大臣的收入都上百万。 

百姓生活的提高缓减了社会矛盾,宋朝几乎没有大的内乱,也没有因饥荒引起的全国性农民暴动,因为宋朝根本就没有过大饥荒。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宋朝的识字率提高,文人辈出,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在宋朝,中国四大发明有三个(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在宋朝。

宋朝十分开明,实行君臣共治,不杀文官,不杀言官,朝臣进言不怕因言获罪,中国有几个朝代能够做到这一点?现在也不行。

宋朝的开明政策要归功于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祖制,相传赵匡胤在太庙里立下誓碑,用黄幔遮蔽,新天子即位时方可启封视之。

石碑上刻了三条祖训:“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臣;三,不加农田之赋。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也就是说子孙如不遵守这三条祖训,必遭天谴。

太祖誓碑可以说是明君之不朽典范,宋代历朝皇帝都遵循这条祖训,使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文明的朝代。

中国历代的帝王中,笔者最认同的就是宋太祖和宋仁宗,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大帝。中国是一个人治社会,一切都是帝王说了算,没有约束帝王的机制,老百姓的命运就看能否撞上一个明君。而宋太祖却立下了制约皇帝的家规,别看这几条简单的家规,对宋朝的影响极为深远。

宋太祖干的另外两件事也让人印象深刻。赵匡胤篡夺柴家孤儿寡母的江山后没有杀一人,并亲自登门谢罪,百官职位不动,政权和平转移,没有造成任何社会动荡。另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稳定天下以后没有像汉朝和明朝那样大杀功臣,四两拨千斤就收回兵权,而且还没有伤到君臣感情,让功臣回家养老,打仗需要时仍然召回使用。
 
另一个让人敬重的皇帝就是宋仁宗

在宋仁宗时,西夏不断骚扰宋朝,有人就向宋仁宗提议出动大军,以举国之力灭了西夏,一劳永逸,就像汉武帝当年打匈奴一样。但宋仁宗只要求守住边关就行了,他说大战一起死伤无数,打仗需要银子,朝廷被迫加税,苦的是老百姓。就算占领了西夏又如何,那地方太穷,还要倒贴。而且汉人也管不了西部异族,不管给多少好处,人家也不愿被外族统治,派去的官员随时可能被杀。看看这仁慈和体谅,这才是真正为民着想的务实君主。

反观西夏王李元昊,此人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几年战争就把国家拖垮了,与中原的贸易中断,国库空空,百姓穷苦,却无法突破宋军边防,最后不得不主动与宋朝和谈,再次向宋称臣。

宋仁宗是个非常仁慈的皇帝,有次散步口渴,他注意到太监沒有带水,也不过问,以免太监受罚,忍渴回屋后才猛喝水。

还有一次,仁宗吃饭咬到一粒沙子,吐出来后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不要声张,这可是死罪啊!

包拯在担任谏官时,有次追着仁宗进言,唾沫星子喷到仁宗脸上,仁宗想逃,包拯拉着不放,仁宗只有用衣袖挡着脸,也沒怪罪包拯。

宋仁宗的曹皇后是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曹皇后的两个弟弟犯事被包拯判斩,谁求情都不行,皇后和仁宗求情也不行,仁宗只有下旨特赦。包拯得知消息后先行问斩,等圣旨到达已经杀了一个。活下来的那个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当神仙去了,就是八仙中的曹国舅。

后人都赞扬包公铁面无私,其实是宋仁宗成就了包拯,换一个皇帝试试,包拯有100个头也被砍了。

宋仁宗非常爱戴子民,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对百姓最好的皇帝,被誉为千古仁君。

有人说宋仁宗平庸,没干什么大事,其实不折腾就是帝王最大的美德,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当权者瞎折腾。

宋仁宗时期名人辈出,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范仲淹、欧阳修、包拯、曾巩、韩琦、沈括、柳永、晏殊、狄青。一任帝王造就这么多名人,这不是沒有原因的。
 
当然宋朝也有毛病,也有奸臣,也有昏君,也有贪腐。但与其它朝代相比,宋朝百姓的日子要轻松得多,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朝代

现在各位可以选择自己穿越的朝代了。每人有自己的标准,喜欢大国的去元朝;满人去清朝;姓朱的去明朝;喜欢沙漠的去汉朝;歌颂暴君独裁者的去秦朝;估计不少人会选唐朝;笔者选宋朝。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为什么不向前穿越?总是向后看?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还是大一统历史故事的思维。最好是欧洲,其次是大航海以后的北美。如果必须是大东亚范围,日本好一些。东亚大陆范围,大航海以前最好是长城以外,内亞大草原。因为大航海以前,大草原是贸易大海,是西方高阶文明传播到东方低阶文明的渠道。历朝历代大多数是大草原人口替代(杀光,统治)中原人口。大航海以后,西方文明由海上传入,大草原因而失去渠道作用而衰落。沿海如香港上海等西方文明的桥头堡,一如大草原时代的北京西安一样兴起。穿越如投胎,时间地点很讲求技术。
友梨江莉 发表评论于
“穿越去未来可以考虑一下, 过去就算了吧”
---------------------

大赞!同感。
北京_01link 发表评论于
人类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也许会有短暂的倒退,但总的趋势不会逆转。不用说倒退几个朝代,就是几十年也是不可能的。试想人类倒退五十年,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没有目前最先进的医疗手段,那是不可想象的。
妙人儿28 发表评论于
穿越去未来可以考虑一下, 过去就算了吧
扭曲时代 发表评论于
东方明珠,聪明绝顶!
东方明月- 发表评论于
有人问,如果能穿越回2019年,你能不能阻止新冠病毒流行。
最佳回答是:
不能,你只能变成第九个传谣人。除非你能穿越到1921年南湖的小船上,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东方明月- 发表评论于
他们会梦想穿越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身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