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数学竞赛的经历

吾言吾所思,君闻君所愿。【声明】仅供交流之用,不作投资建议。
打印 (被阅读 次)

一次数学竞赛的经历

牛经沧海

6/16/2024

 

大概是受到1978年科学大会的影响,自1979年1月全国搞起数理化学科竞赛。第一次办,都不知道会考些什么东西,倒也公平。

 

高一寒假前夕,学校接到通知,要派代表队去参加县(1979年改称六安市,后来有划成两个区)数理化学科竞赛。只有一个月时间准备,一人报一科。三门课授课老师都要俺上,最终报了数学物理两科,化学老师开学就要调到市二中了,她不再坚持了。

 

高一是师资力量最强大的一年。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本地人,那一年刚刚落实政策从江苏调来,南京大学法语肆业。可惜文革站错队,起先当保皇派被打倒,文革后期又倒戈,至今还是坚定的毛粉。数学老师毕业于六安二中,属于回乡知青,人很聪明。据说家庭成分不好,不让考大学,又说考上了但政审没有通过。他的数学课我特别喜欢。45分钟的课30分钟就完,干净利索,我们正好饿得饥肠辘辘,一下课就冲到食堂吃中午饭。物理老师南开大学毕业的。不久之后,语文老师升任校长,数学老师调市秘书科,物理老师调任三十舖中学校长。加上已经调走的老中专化学老师,一时人才断档,中学也改为职中了。

数学竞赛最后一个大题是一个趣味数论题,20分。俺肯定没有学过,凭着在《安徽教育》期刊上看过几次,居然蒙了个七七八八。数学拿了个第二。后来通知我去专区参加集训,通知被教导主任忘了。那时教导主任闹离婚,一地鸡毛,忘了一封信也正常。他date一位代课老师,年轻,端正。代课老师家在镇上,她妹跟我同届不同班,也很不错,男生背后叫他晴雯。这位语文老师据说挺牛的,夹在原配与date之间,再多墨水也无济于事,寒假结束他就调到后来名满天朝的考试工厂,山沟里的毛坦厂中学了,逃避前妻一家人穷追猛打。

竞赛与高考不同。当年高考选拔5%的人,重点大学录取率也接近百分之一。竞赛只选出几个或者十几人,必然会有偏门刁钻的问题。


那时候不存在刷题,根本就无题可刷。

这次竞赛给我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高二的数学老师没有好好相处。他上课总拖堂,一个简单的概念翻来覆去绕啊绕,加上饥饿难耐,我听不下去。我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我,散布了一些奇怪的言论,对我造成不小的压力。

 

后来我学习十年数学,终于发现我根本不是搞数学的那块料。教导主任丢了一个集训通知,我错过了省里的竞赛,节省了时间,值得庆幸。

我后来居然还想让孩子去搞数学竞赛,他拿到AIME通知立即藏起来。他上大学离开家之后,我替他收拾屋子才发现那个通知书。小子有智慧。

 

[注]我的中学1972年开设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1982年改制开始兴办职业教育,并更名农业中学。师资薄弱,高二时政治课前革委会主任的校长兼,语文老师初师学历,化学老师缺,英语老师缺。因此高一才是师资最强的一年。

牛经沧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ushihandyman' 的评论 : 确实如此
bushihandyman 发表评论于
读高中时,数学竞赛回回第一,那是没人辅导,没有题刷, 就是自然会。那时没有啥大范围的竞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