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237)人生如梦,光阴似箭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 次)

闲话人生(237)人生如梦,光阴似箭

一晃两晃就活到八十岁了,回望人生,真是光阴似箭,人生如梦啊!

我从小生活在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李家花园是我的姑奶奶全力资助我的祖父创建并经营的私家花园,种植茉莉花、株兰花和白兰花,供汉口茶行制作香茶上市。姑奶奶经营的严家花园和我们李家花园是那个年代武昌两个最大的花园。1952年9月,我上小学,在武昌城内,通湘门到起义门那段土城墙内的老关庙小学。当时,在我们家和学校不远有一个南湖机场,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正在航线下面。每当飞机飞过我们学校时,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我们听不清老师讲什么,老师只好等飞机飞过去后再接着讲课。

放学回家,没什么事,就躺在自家花园的草坪上,仰望从头顶飞来飞去的飞机,梦想有一天也能飞上天。

十一二岁时,大约是读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班正在操场上体育课,突然有同学大声呼叫:“快看天上的飞机掉下来了!“于是,我们男生都冲出校门,直奔飞机掉下来的”梅家山“方向!当时梅家山离南湖机场的直线距离顶多一千米,梅家山附近住的多是菜农。我们跑到山上就看到一架双翅膀飞机,学名是双翼螺旋桨飞机。机头已经深深插进了菜地里。我们跑到时,机场救护车已经把两位飞行员送去抢救了。

结果不得而知。少不更事的我们,不懂飞机失事的严重后果,也没有留下什么心理阴影。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无所畏惧!我仍然向往飞上天!

还记得在母校读初三时,解放军空军来我校“招飞“,我们二班男生都去参加了体检,最后只有刘红钢、程冬九和我,接到通知,到汉口”兵站“参加更加严格的体检,比如,一般体检查视力都是看”E“字,那只有四个方向;”招飞”视力表是“C“,除了上下左右外,又增加了四个方向,就像”X“,分别在圆的四分之一处开一小口,成了八个方向。最好的视力是”2.0“。我的视力达标,但因”副鼻窦炎“惨遭淘汰。只有刘红钢和程冬九两人应征入伍当了飞行员。



(2017年刘红钢和我在纽约时代广场)

还记得“十年动乱“期间,好朋友张思斗的一位邻居在南湖机场工作,我们去机场找到他,第一次走进机场,近距离看到了停机坪上的各种型号的飞机,真的是”只可远观“呀!心里总是渴望登机上天翱翔!

真是世事难料,几十年后,我第一次坐飞机,居然就是乘坐的南湖机场的双翼螺旋桨飞机。

那是在1982年11月22日,我与陈治平和刘友三两位老教师,到宜昌参加湖北省中学语文研究会年会后,急着赶回学校上课。当时没有高速公路和高铁,不论乘火车还是坐汽车回武汉,都得一天时间。于是,陈老师决定我们三人坐飞机回武汉。

那天,早上5点多就醒了,起床一看,天色虽然暗,但没有下雨,不免有点高兴,不过还是担心飞不成。7点多到机场,天气越来越好,机场工作人员也肯定可以飞了。终于等到飞机起飞时,第一次坐飞机,尽管只是一架只能乘坐二十人左右的双翼螺旋桨飞机,心情也非常激动。特别是我,如果不是回到母校,可能一辈子也只能在一个普通中学混饭吃。没有想到如今不仅可以经常参加全省、全国的学术会议,而且今天还能乘飞机到天上转一圈。兴奋之极,完全忘乎所以了。开始还系上安全带,后来干脆解掉安全带,站在机窗口俯视神州荆楚大地。只见我省江汉平原一望无际,条条块块十分整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湖泊河流很多,荆楚大地确实是“三山六水一分田”。在武汉上空俯瞰江汉桥和长江大桥是那么小,简直像儿童的积木一样。

起飞和降落,在空中飞行时身体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应,落地以后,才感到耳朵非常难受!感觉自己的耳朵聋了,听别人讲话好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经常坐飞机的同志说,吞涎水、扯耳朵就好了。试着做做,果然好多了。

一个小时就从宜昌到武汉了,但是坐在飞机上似乎飞行很慢。虽然坐的是小飞机,毕竟飞上天了,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要知道,那个年代,坐飞机和火车软卧必须是处级以上的干部才有资格,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

第一次真正坐飞机,翱翔在万米高空是在1987年12月28日,我赴广州参加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之后,与湖北省教研室的领导一起,乘坐波音737,从广州飞回武昌南湖机场。

可以说,这是第一次真正坐飞机,不可与第一次坐双翼螺旋桨飞机同日而语。登机走进机舱,迎面而见的都是漂亮的空姐、亲切的笑容、标准的普通话、统一色彩的制服、还有规范的站姿手势,岂止让人耳目一新?真是赏心悦目啊!

走进舱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头等舱,走道两边各有四个宽大的沙发座椅。是否特别舒服呢?虽然后来也坐过记不清多少次飞机了,可从来没有体验过坐头等舱的滋味。就阿Q一下吧!不就是座椅宽一点吗?

走进经济舱,才知道五年前坐的双翼螺旋桨飞机,实在不能与波音比了,走道两边各有三个座椅,大约二十几排吧?可坐100多人。前后都有卫生间。

飞机上天之后,即使天气晴朗,也难以看到地面,万米高空之下,飞机翱翔在如棉花般的白云之上,真是有了上天的感觉。时速就不必说了,7点40准点从广州起飞,9点正点到达南湖机场。一个多小时,就从广州回到武昌了。

2000年7月9日,我乘坐美联航波音747 飞机,从北京飞美国底特律再转乘美国国内航班到纽瓦克机场,去参加小女儿的研究生毕业典礼。

第一次坐国际航班,大开眼界。

先说飞机之大吧。经济舱内,每排有十个座椅,两边靠窗的各三个座椅,两条走道中间四个座椅。这个宽度,跟我们中学教室差不多了,一般教室每排坐八个学生、三条走道,坐满也就五六十人。而宽体747有二十几排、可坐200多人,还有商务舱和头等舱,总计可坐三四百人吧。停在机场近看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升空万米之上如同传说中的大鹏展翅。

再说美联航迎接乘客的没有一个年轻漂亮的“空姐”,都是“空嫂”和“空太婆”,男乘务员的年龄也与女乘务员差不多。但服务之周到、耐心、细致,让每一位乘客感到舒服、舒适、舒心。

从北京起飞,经俄罗斯、北极圈、加拿大,到底特律,航线就像一个倒U字,且你坐在椅子上,随时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航行的动态图。在空中飞行13、4个小时时间,你还可以自选电视节目欣赏,或听音乐。

第一次坐双翼螺旋桨飞机,机舱内的轰鸣声让你无法与邻座的说话,要说什么,只有高声喊叫。所以,我们三人一路静坐到南湖机场。坐在波音飞机上,舱内可以正常交谈,有一次在回国的航班上,邂逅一位年近半百的福建人,我们在机舱中间的茶水间相遇,轻声聊起来。他自述自从偷渡到美国二三十年来,终于拿到美国身份可以回家看看了,第一次乘坐国际航班,感慨不已。

也许是第一次坐真正的大飞机、尽管是长途飞行,因为新鲜感,也不觉得很累。吃三餐饭(中、西式自选),选看两部没有看过的电影。坐一两个小时就起来绕着走道走两圈,不知不觉就开始填写“入境登记表”了。

人生有许多第一次,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每一个第一次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构成了自己的人生故事。

每一个幸运的或不幸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不论精彩与否,自己如实写下每一个第一次,就是自己的人生故事。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经历,回头再看,恍如昨天,难以忘怀!再一想,真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啊!

 

大阪书生 发表评论于
当时应该普遍使用安-24型客机,最多能中载32人,去掉机长,通讯员,机械师和空姐,就只能坐20多人。购票还需团级以上单位介绍信。我也是1982年春节第一次坐,当时公派出国留学,北京集训前的探亲季,从广州飞海口,有雾不能飞,有大风也不能飞,等了三天,大年初二才成行。真的是不堪回首!
数字旋律 发表评论于
谢谢李老师的大作。李老师的作品都非常耐读,有思想有文采有历史有趣味,是出众的文学家。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refox01'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和点评!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和点评!
李培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数字旋律'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和点评!实话实说,当时懵懵懂懂,过几天就忘了,然后准备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取本校高中。现在回头看,更无所谓了,只不过是人生的小小插曲而已!
数字旋律 发表评论于
当年招飞复检,李老师和同学三人一起去,结果一人回校,当时心里一定很失落吧?
多年后回头看,是否有塞翁失马的感慨?
油翁 发表评论于
李培永的文章真是幽默又感人,一边讲述第一次坐飞机的经历,一边勾起了读者的童年梦想。飞上天的感觉莫过于美妙!
Firefox01 发表评论于
好文,回忆总是那么美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