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或是地狱--重温“北京人在纽约”

打印 (被阅读 次)

说说作品

再看北京人在纽约,时光已飞逝三十载。才发现,三十年前的我,压根没有看懂她。唯一不变的,是对阿春的喜爱。

作品很经典,三十年后再看,不过时,不违和,生命力依旧。郑晓龙,值得致敬。同样值得致敬的,是片中的演员们,个个都值得赞。尤其是姜文和王姬。

首先值得致敬的,是相对真实。我相信作品有出处,顺便八卦了原作者曹桂林。能把自己的伤口撕开了给人看,需要勇气的。

其次值得致敬的,是创作者们的初心。是的,纽约是天堂,也是地狱。只是,谁决定了她是天堂或是地狱,是我们自身。说,好的作品,是由观众来定义的。你不需要有什么主旋律或中心思想,一千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纽约是,美国更是。

最后要致敬的,是演员们。姜文和王姬,都是本色表演,很生动。三十年前看阿春,如今再看阿春,一如既往地喜欢她。可惜了王姬,带着身孕拍这部作品,抽烟喝酒熬夜。值得嚒?两看了。真的要感谢她!没有谁可以比她演绎得更到位,阿春就是她。作品里的阿春,有个“重疾”的孩子,由前夫带着。不知道现实生活里的王姬,是如何带着她自闭加智障的孩子?

说说剧中人物。王起明有着他自身的魅力,但他的命运是注定的,如同剧中的郭燕,还有王姬。

先说说我喜欢的阿春。聪明。通透。能干。有韧性。有边界。不认命。如果说,她有缺点,就是太现实。还有就是,她虽然拿着老美的身份,毕业老美顶尖学府,看似老美世界如鱼得水,学会了老美的游戏规则,但骨子里还是老中;或者如她说,有钱的老美有的毛病,她都有。那部分,正好是中美的交集。故事如果还有续集,她的人生依旧是衣食无忧,遗憾的是,空虚始终如影随形,幸福感难有。

再说说王起明。聪明。霸道。重情。独断。坚韧。弹性。自以为是,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还有续集,他的命运不如阿春。因为他表里都是中国人,却硬要在美国人的世界争个子丑寅卯。说,王起明后来回国了,这个合理。剧中的王起明,我还是要给他加分的。当阿春向他示好,让他当总经理,他知道其中的利弊。在利益面前,他守住了本分。

剧中人物,我最不喜欢的,应该是郭燕,患得患失至匪夷所思。类似的角色,我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有遇见,徐静蕾饰演的女警官。人物结局悲惨,却也是注定。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在心安心不安间,任性不负责任地做着选择。说到底,是内心如浮萍,没有核。剧中最终美化了这个角色,说她读了医学院,最终又回国执业了,云云。不太可信。现实生活中,如果遭遇这样的伴侣,实在是个悲剧。内心漂浮不坚定,无法和这样的同学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后,说说女儿宁宁。真实可信。也很有代表性。我的专业背景,让我深谙青少年心理。她的心理和行为符合她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中国的父母说爱孩子,其实还是更爱他们自己。如果是真爱,就应该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给予爱和关注,陪伴左右;更要在他们不需要你的时候,给予尊重和自由,得体退出。很遗憾,宁宁两者都没得到,注定以悲剧告终。

北京人如王起明,在纽约,看似热闹一场,实则人生一场空。是我的观后感。

说说自己

我喜欢看电影,更是从中反思,进而受益自己的人生。三十年前我也想来美国,三十年后,我人在美国落地生根,我眼中的美国是天堂,抑或是地狱?毫无疑问,是前者。

想着早期那一批出国的人,实在是非常艰辛。没有身份的人,经历了打黑工的历史,巨大的经济文化心理落差,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我问先生,如果我们一无所有来美国,是否能够顺利度过,你会去打黑工嚒。他说,肯定会去啊,为了生存。会有落差,但也会坚持去做。我觉得我也会,但一定不会有如今的内心安稳。还是和年纪有关。

想当年出国潮,我不是没有心动过。但我这个人喜欢随顺,强扭着来会觉着别扭。不会特意去结识老美,就为了来美,除非我和他有感情。当时年轻在国内,感情上没有过空窗期,自然异域婚姻没有条件。当时经济上也不允许,就从来没有过念头,那个时候来美。哪怕后来我被外派来美,那时的我已经移民加拿大,意外来临的老二,让我不得不放弃之前的计划,也还是那句话,不喜欢强扭。不然我一个人,在加国带二娃,经济上又没有READY,需要承受多大的委屈啊!

也算是歪打正着,回国正好赶上国内那波地产潮。居住屋的升值,让我们有条件来美时 ,住上心仪的房子,还有一定的积蓄,读书再就业,开启新生活。不需要像王起明那样,夫妻两个去打黑工,受够委屈和艰辛。

很多事情就是选择。如果我做了另一种选择,好处是,三十年下来,生活早早安顿,退休惬意养老。弊端是,内心已是千疮百孔,说不定也和剧中人一样,夫妻各自奔赴。家里的经济是无忧了,但“陪葬”的是孩子,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父母忙于生计。还是那句话,人生就是一道道选择题,选错了也没关系,只要内心能和解。我自然是认同自己的选择。我每每选择时,都是follow my heart。哪怕被很多人不认同,但我毕竟不是很多人,我对于我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我要听自己的。

我也问过先生,如果我们早三十年来美,我会成为郭燕嚒?我自己都不敢确定,先生却坚定地说,你不会。的确,我们几十年的婚姻,不是没有遇到过风浪,我也不是没有再爱过别人或被别人爱过, 他也是。但我们都不会做出伤害彼此的举动,因为,我深深知道,那样的话,此生难以心安。心安处是吾乡,乡都没了,哪来人生?

最后说说,我眼中的美国,为何她是我的天堂。我昔日的好友是早期来美的那一批,她说,我比美国人还美国。

什么是老美?什么是老中?简言之,老美是理想主义者,老中是现实主义者。老美信奉自由平等博爱;老中觉得那都是bullshit,成功和财富才是看得见的的真金白银。

我是水瓶座,自由、平等、博爱刻在我的骨子里,自始至终。感恩我的父母,没有过于压制我的天性。感恩我自己,哪怕碰得头破血流,内心的信仰始终如一。

之前的帖子里,有同学质疑我来炫耀。不存在,不需要,但还是会实话实说,想告诉大家,我眼中的“哈姆雷特”,那个天堂般的美国,是我正在感受和体验的。我无数次地告诉过我的孩子,美国是我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有爱,有能力,有格局,有担当。 我来美国的十年,她充分地向我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工作,我得以走进美国人的家庭,多维感受他们的过去和现在。我的客户里,不乏祖上的百万富翁,哈佛后代;也不乏穷到靠吃救济粮;自然也少不了移民的后代。我每天都在见证着,我的客户们,得到的福利和关爱,而不是被自生自灭着….

具体到我自己,更是如此。说,幸福(天堂)就是,在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人,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美国给予了我这一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我的日子简单,充实,自如。是我的选择,更要感谢美国,给了我这样的选择。

同学们不妨也来说说,你眼中的美国是哪一款哈姆雷特?只要是真实的,属于自己的,就是值得尊重和被聆听的。

 

油翁 发表评论于
有了这样的评价,对于创作者和演员们以及作品本身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肯定和鼓励。作品能够在三十年后依然引起共鸣,展现出它的经典和生命力,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成就。同时,对于剧中人物的剖析也很深刻,展现出观众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的反思和比较,也能让人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最后,对美国的赞美和感激,展现了作者对于所在国家和生活的珍视和爱护,这样的积极态度也是一种美好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很喜欢这样充满情感和思考的分享。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千万富翁以上的纽约是天堂。否则就是地狱。以中产阶级美国梦生活标准而言,纽约是最次的,非美国不文明地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