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伽门农的后裔?---回眸希腊(五)

走万里路, 看天地悠悠; 读万卷书,品沧海桑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旅途中探寻历史的足迹,实在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在克里特,我们寻访了希腊文明的摇篮,米诺斯文明;在雅典,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我们欣赏到了希腊文明的第二乐章,迈锡尼文明。如果说米诺斯文明是婉约的,秀丽的;迈锡尼文明则是粗犷豪放的,那里有巨石垒起的城墙,有雄伟的狮子门,有奢华大气的黄金饰品。在荷马的笔下,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敢爱,敢恨,会享受,能打仗。他们越过爱琴海,与特洛伊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天神和半神,缠斗了十年,付出了惨烈的代价,终于攻陷了敌人的城池。然后,就像荷马史诗里描述的那样,在特洛伊惨胜之后,迈锡尼的英雄们却大多以悲剧收场: 阿伽门农在回到迈锡尼后被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和她的情人埃癸斯托斯(Aegisthus)谋杀;奥德修斯历经千难万险,花了十年才回家,却发现自己的宫殿被人占领,家庭也岌岌可危…..

而实际的考古发现, 也证实了从公元前1200年左右开始,迈锡尼文明突然间快速衰落了:各地的宫殿被毁坏,城镇被遗弃,海外贸易中断,连文字(线性文字B)也消失了。。。。按照考古学家们的说法,随后希腊进入了300多年的“黑暗时代”。

迈锡尼人,连同他们灿烂的文明,去哪里了呢?

一部分迈锡尼人踏上了逃亡之旅,来到了塞浦路斯。这并非是偶然的选择——早在迈锡尼文明的巅峰时期,塞浦路斯岛作为东地中海地区重要的贸易枢纽,就已经是迈锡尼重要的贸易伙伴。 迈锡尼的商人们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失去了家园之后,部分迈锡尼人自然就来到了这里。考古学家在塞浦路斯的恩科米(Enkomi)、基蒂翁(Kition)和帕莱帕福斯(Palaepaphos)等地,发现了带有明显迈锡尼风格的墓葬,建筑和陶器。  迈锡尼人讲的希腊语方言成为当地的语言,线性文字B 为后来的塞浦路斯音节文字(Cypriot Syllabary)奠定了基础。迈锡尼人的血脉,在这里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们恰好是在10月28日到达塞浦路斯的。这一天是希腊的重要节日, Ohi Day(“拒绝日”),纪念的是希腊在1940年10月28日对意大利的法西斯政府提出的最后通牒的断然拒绝,这被视为希腊抵抗侵略的象征,体现了希腊民族的骄傲。

我们在当地的一个小镇,Omodos, 游览,恰逢当地的学生游行,纪念这个节日。如果不是队伍前面还有一面塞浦路斯国旗,你还真以为这里是希腊呢!看着这些学生们,我不禁想起了荷马史诗,想起了阿伽门农。。。这些孩子们,可是那些英雄们的后裔?





这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小镇子:





当地的东正教修道院:





希腊独立战争(1821年)时的修道院长,被奥斯曼当局杀害了:



1950年代,塞浦路斯被英国统治,这里的希腊裔进行了武装抗争,要求摆脱英国统治并加入希腊。在这个修道院里,有一个陈列室,纪念当年牺牲的抗英烈士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