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男儿不深情?(续)】

谁说男儿不深情?(续)

【前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412/24557.html

前两天,我的好友明堂从北京发来一些过春节的照片。这是他8个月里第三次去北京探望两位老人,他们是他二十多年前不幸早逝的前女友的父母。在这些照片中有几张关于下图镜框里的照片的,是受我之托,想近距离拍清晰一些。个中的意思在本文的后面有说明。



三个星期以前,我们通了一次电话,海阔天空聊了3个多小时,其间我也间接地证实,我上篇文章中对往事的记忆基本上是准确的,少许的偏差无关大局。我并不告知我有WXC博客,亲朋好友大多不知道,这样好。

电话中明堂告诉我,他春节时还要去北京。我有些吃惊,怎么这么频繁呢?原来,受小晴父母的邀请(近乎恳求),他与太太Liz,以及他岳父母一道,去北京与两位老人一起过春节。两个在高中的儿子要上课,就不去了。哥俩都会开车,且在童子军中已达到最高的Eagle Scout rank,生活能力很强,不必有任何担心。

上次博文登出后,一位网友留言道:“Liz 也够大度,一般的女人很难接受的。我想,如果我是Liz,我会嫉妒的。理性上,这样很对,很有责任心。但是,内心还是会嫉妒的……” 我尽管知道Liz丝毫没有问题,但一个月前不能很好地解释。通过与明堂的电话长谈,事情才更清楚了。从心理学上讲,Liz已经不是一般的理解,而是对此具有完全的情感升华 —

约20年前明堂与Liz婚后不久,他们就把小晴的父母亲请到美国来旅游和小住。他们先后来过两次,总时间近一年。那时候明堂和Liz都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他们旅游。于是明堂给他们报了各种旅游团。明堂告诉我,“他们把美国和加拿大都跑遍了,去的地方比我们多。”(这一部分我过去了解有限,上一篇记述不准确。)

在美国的日子里,小晴的父母与同在一座城市的Liz的父母父母之间相处十分融洽,结下了深厚的友情。Liz的父母1970年代来到美国,没有去过内地。于是小晴父母盛情邀请,将来一定去北京相聚。然而十好几年过去了,因各种原因,四位老人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再相聚。现在人已到耄耋之年,再不聚就来不及了。

的确如此。小晴的母亲在疫情封控期间生了一场大病,一条腿的运动功能已经不行,面部也瘫了,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上的抑郁。圣诞节在北京时,老头暗地里对明堂说,你们一回来她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们不在这一年多,我连出去买个生活必需品都提心吊胆,生怕她寻短见。明堂私自去了解了一下北京两个最好的养老院,可是话刚说出半句,老太太就说她死也不会去的,甭管有多好。所以养老院的事情就不能再提了。

最近这两次回京,明堂都是提前在中国大饭店订好3间客房,这样完全免除了老人操持的负担。从发过来的照片上看,饭店里节日气氛很浓,老人们有这样一次相聚,算是了却了夙愿,心情是非常愉悦的。



去年年底,在明堂发给我的一张照片中显示,小晴父母的家中一角是纪念小晴的一个区域。沙发背上摆满了小晴当年喜欢的布娃娃。 镜框里有一张照片,但这照片并不是一家三口的合影。与女儿的合影当然有,但挂在那里每天看,对于失去爱女的老人来说太过痛彻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当年在纽约游览帝国大厦时的一张合成照片,是与帝国大厦的合影。为什么是帝国大厦呢,这里面还有一点背景。而这个背景,我在3周前与明堂的长谈中刚刚知道 —

那两年,小晴和明堂已经打算结婚后来美国生活。在小晴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对明堂说,对不起不能陪伴你一生了,我有两点请求。明堂说你告诉我,我一定尽力实现。小晴首先希望,将来在她父母很老的时候,明堂能够回国来看他们一两次。明堂说,我向你保证,我每年都会回来看他们。(他信守诺言,而且做得更多。)小晴的第二个请求是,希望明堂带少许她的骨灰到美国去。如果可能的话,把那点骨灰从帝国大厦上洒下去。她对明堂说,你将来会有自己的家庭,把我的骨灰留在身边不合适。但我还是想让自己的灵魂离你近一点。

1999年的一个秋日,明堂专程飞到纽约。黄昏时刻,在帝国大厦102层观景台上,他实现了小晴的嘱托……

渥太华郁金香 发表评论于
博主上篇的内容也让我很有感触… 宋文人身不由己地沉溺于翠黛双蛾中…却时不时释放一些沙场秋点兵醉里挑灯看剑的情怀…纯情的女子崇拜这些男子汉士大夫们,而有年轮的女子情愿老大嫁作商人妇……不好意思我走题了!博主诗词鉴赏之水准不敢妄议,只有反反复复阅读和学习!特别喜欢这个诗词系列,让我这个三岁被启蒙歌词诗赋琴棋书画的人,今年正在质疑人之初受的教育的时候,似乎发现了一点点光亮和一小众有共同爱好的小众群体…谢谢!
渥太华郁金香 发表评论于
让我泪目亦让我坚信爱情???
dong140 发表评论于
真的是大好人
刀剑如梦2 发表评论于
看得我泪目了。好人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