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磨一剑,霜刃转念成(2)

开这个博客,有感而发,聊中国美国的事,讲现代文明的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千年磨一剑,霜刃转念成(2)

蒋闻铭

前一篇是千年磨一剑,讲托勒密,这一篇是霜刃转念成,就到了哥白尼和日心说了。哥白尼是波兰的一个神父,虔诚的天主教徒。看行星算轨道,是他的业余爱好。算了好多年,有一天突发奇想,问自己如果第一个轮子,不以地球,而是以太阳为圆心画, 算行星轨道,是不是可以少用几个轮子。他一试,还真能少用不少。这就是他的日心说,不过他也知道,说地球绕太阳转,教会肯定不能同意,是要命的麻烦,所以他的《天体运行论》,临死前才敢发表。日心说和地心说比较,在哥白尼那里,不同的是第一条,把地球换成了太阳;第二第三条,匀速圆周运动加轮子绕轮子,外甥打灯笼,照旧。

不过让原本不动的地球转起来,不管是自转还是公转,不单天主教会不能同意,讲科学实际的人,也不同意。这些人不同意地球绕太阳转,最主要的一条理由,是如果地球绕太阳,从这边转到那边,人看星星的角度,就会有一个偏差。但是这个偏差,怎么测也测不出来。这个自然是因为恒星离地球太过遥远,要测出这个视角差,当年的观测手段能力,远远不够。 离得最近的恒星,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4.5光年。光从太阳走到地球,要八分钟,走到最近的恒星,要四年半。

这么遥远的距离,当时的人做梦都想不到。所以测不出视角差,结论只能是日心说不对。错了怎么办?就又搞折衷主义,让行星绕太阳,让太阳绕地球。这样既能少用不少轮子,又没有视角差的问题。这就是第谷 (Tycho)的折中体系。从数学模型看,这个体系比地心说更离谱。不过第谷不但有当时最好最全的观测数据,而且用他的模型算,理论和观测,吻合度最高。当年洋教士汤若望帮崇祯皇帝修订中国的历法,用的就是第谷的折中体系。

哥白尼的书,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书。算行星轨道的人,本来就少,所以开始的时候,在意这个事的人不多。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有一个知道怎么磨镜片的人,把眼镜片磨成了天文望远镜。往天上一看,行星也有卫星,也跟月亮似的,有盈有亏。这人是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会算轨道的人不多,但是能磨望远镜的,就不少。有了望远镜,往天上看大家都会,这件事可就闹大了。教会一看不对头,宗教裁判所请伽利略喝茶,让他认错。伽利略不想上火刑架,只得老老实实认错,可是已经晚了。会做天文望远镜,看过行星卫星盈亏的人,多了去了。

说地心说是错的,是说一件亚里士多德说的,圣经上也有,大家过去都深信不疑的事,是错的。还是伽利略,说除了天文学,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上也说过不少错话。比如他说东西从高处往下掉,重的快轻的慢,就不对。你跟他不同意,他也不和你辩,直接拿两个轻重不同的球,爬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看哪个球先落地。这样一来,大家都好奇,说再看看,亚里士多德还有哪些事说得不对。好奇心一起,就不可收拾了。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目录链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