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分红的股票基金,有复利效应吗?

硅谷程序员。喜欢理财、读书、健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了解了它的人从中获利;不明白的人将付出代价。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众所周知的是,长期投资者依赖复利效应,获得财富的累积增长。

很多朋友问我:没有派发分红的股票指数基金,还有复利效应吗?

今天,我就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复利效应?

复利法(Compound Interest)最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其原理是:在计算利息时,除了考虑本金以外,投资者拿到的利息同样可以产生更多利息,俗称“利滚利”或者“驴打滚”。

比如我们把100万元存入银行,利息率是5%。到年底时,我们获得了5万的利息。我们把这5万息留在银行。这样,到了年底我的账户里就有了105万元。

到了第二年底,我们获得的总收益,就不再是10万( = 5万 + 5万),而是:

   5万 + 105万 x 5% = 10.25万。

也就是说,我的复利收益是10.25万,而不是10万。我的总收益率不是10%,而是10.25%。

依此类推,我投资的时间越长,再投资利息导致我每年的收益加速上涨。

类似于这样的效应,就叫“复利效应”。



二、股票和基金如何产生复利效应?

虽然复利效应起源于再投资利息产生的效应,它照样应用于完全没有利息的产品。

比如,“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夏尔,是从来不给投资者发股票分红的。相反的,他们把每年公司产生的利润,重新投入公司的运营中,比如购买新的资产、回购自家股票等等。这相当于公司的运营者帮助投资者进行了“利润再投资”。

但是,投资者仍然享受到了公司股价增长带来的复利效果。如果我在20年前投资了100万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平均每年获得的收益率是10.8%。但是20年后我的总资产就是:

    100万 x (1 + 10.8%) ^ 20 = 777万

这里,我们用到了复利的计算公式。即

    未来资产 = 投资额 x (1 + i%) ^ N

这里,“x ^ y”是指数函数。

而我的总收益不是简单的 20 x 10.8% = 216%,而是

    (1 + 10.8%)^20 - 1 = 677%

当然,大部分公司股票和基金的收益,既有派发给投资者的分红,也有每股价格的上涨。我们把分红重新换成新的股份,当然可以产生复利;而单纯基金股价的增长,同样有复利效应,就像伯克夏尔公司的股票一样。

比如,美国的标普500指数基金,在过去10年里,每年的分红率大约是1.5%,而平均的股价增长率为11.8%,总体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3.3%(=1.5% + 11.8%)。

我先前分析过,由于美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把分红用于回购公司股票、而不是派发红利,导致标普500指数的分红率江河日下,从40年前的5%下降到如今的1.2%。

作为投资者,我们不需要纠结分红率的问题,而只需要关注基金的总体收益率。

以美元计价的标普500指数为例,在包括了分红以后,过去10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3.3%,而投资者获得的复利效应,不是133%(= 10 x 13.3%),而是:

    (1 + 13.3%)^10 - 1 = 248%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回答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

答案就是:不分红的股票或者基金,照样有复利效应!

三、人民币计价的美股基金为什么不分红?

其实,绝大部分的美国指数基金,都会定期发放分红,通常是每个季度分一次红利,比如VOO、SPY等等。

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动把这些分红再投资,或者手动把部分或者全部分红买入新的基金股份。

那么,为什么中国基金公司发行的QDII基金,比如标普50指数基金513500,却从来不分红呢?

首先,这些基金公司利用拿到的外汇额度,把投资者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买入美国公司的股票。因此,基金获得的分红也是美元。由于外汇额度算是稀缺资源,因此基金公司希望持有更多的美元资产,而不是把一部分美元换回人民币。

相反地,这些基金公司会把拿到的美元分红,买入更多的美股股份,帮助投资者进行了“分红再投资”。这样,每股基金股份对应的股票数量就变多了,而基金的价格最终会反映出这个变化。

另外,如果基金公司把美元分红换成人民币,并派发给投资者,那么基金的“美元”规模和人民币计价的总规模就会变小。在特别看重基金规模的中国基金市场,这种行为也是不明智的。

延伸阅读: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台湾的股票也会分红利,赞居士好文!谢谢分享。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饳崆' 的评论 : “在西方买的中国指数基金反而分红,股价也没少涨”

西方发行的中国指数基金,管理费要比中国的指数基金低。而且通常也包括中概股和香港上市的企业,比如阿里、网易、腾讯、美团等。这些企业的表现,应该要比A股上市企业好。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饳崆' 的评论 : “中国自己的指数基金也不分红,那点红大概率被贪污了”

贪污倒是不敢吧。也许基金把分红的一部分作为管理费,其余换成新的股票股份了。
饳崆 发表评论于
在西方买的中国指数基金反而分红,股价也没少涨
饳崆 发表评论于
中国自己的指数基金也不分红,那点红大概率被贪污了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越live越精彩' 的评论 : "我深受启发,尽管现在才开始投资有些迟了"

大部分华裔女性的预期寿命,高达85岁以上。所以,我觉得你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投资股票基金。
越live越精彩 发表评论于
谢谢居士分享,又学到了新知识。我以前总觉得存银行定期存款比较保险,不敢投资任何理财产品。读了您的博文后,我深受启发,尽管现在才开始投资有些迟了,但是改变思维方式,总比墨守成规要好,哪怕收益只是比银行多了一个百分点也值得做出尝试。再次感谢您分享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我的观点,分红相对于growth型基金(或ETF)的复利效应是微不足道的。Value型基金分红高,但长远上比growth型基金的财富增长速度差得远。我甚至不喜欢分红,它暗示CEO挣点钱不会扩大再生产。”

谢谢分享!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唐宋韵 发表评论于
我的观点,分红相对于growth型基金(或ETF)的复利效应是微不足道的。Value型基金分红高,但长远上比growth型基金的财富增长速度差得远。我甚至不喜欢分红,它暗示CEO挣点钱不会扩大再生产。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必须的!你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比如资产的30%,投资一两只股票指数基金,持有5年,看看效果。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让居士忽悠得也想试一试了。。。。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我很久没有单独买股票了,都是买基金,每年也是驴打滚"

恭喜!长期持有,享受复利的魔力!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居士又一篇好文,谢谢!我很久没有单独买股票了,都是买基金,每年也是驴打滚。我现在只是求稳,反正一时半会儿也用不着。周末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