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album/52/cc/fe/a95db4fc60930Y4sntMU.jpg)
我曾经在澳洲Financial Review(财务观察)刊物的“金融投资”栏目看到那么个案例:
一位中年护士状告澳洲四大银行的西太银行Westpac,因为她听取了一位该银行持牌财务规划师的建议,导致家庭财务灾难。原来这位叫Jacqueline McDowall的中年护士,她的先生是一位卡车司机,家庭收入很好,也有自己不错的房子。尽管还有一些按揭房贷,但日子过得很舒心。他们快到退休年纪,觉得老是这样为别人卖命太没有意思,要为退休后做一些理财投资的财务安排,于是有天他们找一位西太银行的高级财务规划师做家庭理财规划。
理财师建议他们把房子卖了,再把自筹养老金Super拿出来,放在一起后成立一个“自我管理退休基金”。然后用这个基金可以借贷一百万的启动资金,在乡村地区购买一间供应早餐的乡村旅店。这样他们可以经营自己的生意,不要为老板打工,也不是很吃力,就算以后退休了也一直可以经营这个生意,尽管赚不了大钱,但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享受晚年美好生活。其实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并不能说他们是利欲熏心,贪心想发财。
听起来是一个很好的财务规划,他们非常感谢这位持牌的理财专家“诸葛亮”。后来他们辞去自己的工作,把房子也卖了,花了几千块钱的手续费成立了“自我管理退休基金”,并支付3万块钱作为保险金,于是就开始寻找合适的生意。当然因为没有收入,还要租房子,日常开支相当大。正当他们紧锣密鼓筹划开展自己的乡村旅店生意时,他们被告知银行无法满足他们的借贷,需要的资金银行远远无法兑现。这对夫妇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再也无法回到以前有房有家的温馨生活。
于是他们向皇家金融监管仲裁委员会状告西太银行,要求赔偿损失。最终经过审理,从法律上来看西太银行和那位高级理财规划师并没有违规。西太银行官方公告中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桩“愚蠢”的财务规划,这位理财师并没有贪污,只是在那可有可无的3万块“保险金”中得到一万六的佣金,这也是合法的。于是西太银行深表遗憾,但拒绝赔偿任何亏损。所以这对夫妻哑巴吃黄连,没事找事,一个“白日梦”成了无家可归的人。这位护士不得不在边远达尔文省继续从事护士工作,按照她的计算,至少要做到80岁才能回到原来的美好生活。
![](/upload/album/52/cc/fe/a95db4fc6178SdytE3Vv.jpg)
在仲裁委员会痛哭流涕的Jacqueline McDowall女士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知识渊博、聪明绝顶,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忠臣和智者。我们以前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小说,非常佩服诸葛亮的智慧,战场上经他指点和布阵,轻而易举就能获胜。平常人的智慧有限,人生中要是有一位“诸葛亮”的指点,可以让我们轻而易举获得成功,少走弯路。
这也是大部分人期望的,也是大部分人在依赖的,有时可能不得不那么做。别说投资理财,就连生病看医生都要挑一个“专科医生”,一字千金,谁敢不听?所以很正常,我们相信一些有知识,有专业经验的人士。不幸的是我们逐渐就会失去理智,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这半个世纪,世界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很多次的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甚至后来的信息革命,AI革命……。每次革命都会有一些行业重组,一些老行当逐渐淘汰,取而代之一些新兴行业。无论我们学习多努力,总是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新东西层出不穷,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以前我们小时候,人们提倡“多面手”,要会体力活,还要会精细活,很多我们的父辈,不但里外操劳,还会种菜养鸡,做木工、电工、油漆工、会修收音机,还会补锅子,上房补漏,甚至缝补衣服,打毛线织毛衣都会,那时提倡要“自力更生”,什么都难不倒我们。工作单位也是一样,要会各个工种,工作换来换去,争做劳模。医生也是一样,西医外科管动手术,那时也要“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推拿。
可是现在概念不一样,提倡专一性,工作的范围很小的一块。以前我在IT行业做,那时微软提出的“拼板接口”的理念,一个微软办公室软件,有文档处理Word,表格处理Excel和投影展示处理PowerPoint等,各自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但相互之间很容易拼接转换。
![](/upload/album/52/cc/fe/a95db4fc6196WMY97HUE.jpg)
微软办公室软件的拼板插件
就算是IT行业中的程序员,还有各种编程语言,各种特定方向的程序,各种功能类别的程序等分类细则。公司招工时会特别说明,别以为自己是“程序员”就可以找到编程工作,分类可细了。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专业知识面很广,可是别人不要,说要某一行的“专业经验”。毕业生说:我可以学啊,很快不久就掌握了。可是老板不放心,偏要找专行做过的。所以现代社会和古时候不一样,人们分工很细,人们也崇尚专行中的“精英”,当然也很依赖专行中所谓的“诸葛亮”。于是就出现前面这个投资还没有开始就栽一大跟头的案例。
![](/upload/album/52/cc/fe/a95db4fc6226JDMwCcQV.jpg)
人们习惯依赖行业中的“诸葛亮”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跟头”,对银行来说资产几千上万亿,老百姓亏损几十万算什么?更何况这些注册有牌照的“理财师”在法律上并没有违规,也没有贪污,甚至谈不上“失误”,有些还是一些并非人为可以掌控的范围。比如投资专家请你投一种股票,明天全球股市下跌,这个公司破产了,你的投资血本无归,你找投资专家算账?没有人能够掌控这种局面。但这些亏损对于小小老百姓,就可能导致整个人生的颠覆性灾难。很多年轻人在一个错误决策失败后,还可以振作起来继续前行,可是对于年纪一把,身体健康、精力和财力都在走下坡路的中老年人,要“东山再起”是谈何容易。以前的“投资理财”文章中我多次提到,所谓的“投资”都是风险和机遇并存,而且都不会有“天上掉下馅饼”之类的好事,越是遇到被告知是“完美”方案时,越是要多长一个心眼。
是不是真有财务的“自由”?
我从来不依靠所谓的“专业人士”,最多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自己要尽力做功课。我认为正因为他们是一个类别的专才,不可否认他们在某一个领域的知识特别强,是这个行业的“诸葛亮”,但他们自然还要考虑自己职业的利益。通常,当他们自己的利益和顾客的利益没有冲突时,他们会保护顾客的利益。但要一旦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别人有冲突时,必定会把他们的利益放在首位。所以当我们做决定时要多长一个心眼,我看有人买一把小菜,精心挑选,不就是为了少几片黄叶子?但是一个重大财务决策,有可能导致我们人生致命伤害,甚至一辈子无法翻身。没人会为我们买单,别人最多只能说一句“Sorry”, 所以自己一定一定要慎重,不要没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