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伯利恆

(2014-05-30 21:19:20) 下一个

伯利恆Bethlehem,這是位於耶路撒冷南部十公里左右的小城,是約旦河西岸的一部份,其海拔七百八十米,建在兩座山丘上。人口大約六萬,其中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人口各佔一半。古時候,伯利恆曾被稱為以法他(Ephatah),有糧食之鄉的意思,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土地肥沃的地方。是猶太先祖亞伯拉罕從伊拉克長途跋涉首先在此定居,以色列最偉大的國王大衛是在這個小鎮出生,因此,伯利恆又被稱為大衛之城。伯利恆的特別,除了耶穌,還有猶太人的國母拉結。在伯利恆大路西側是被猶太人尊為民族「國母」的拉結墓。這座巴勒斯坦區中的猶太聖地,由以色列軍把守,沿街那堵牆沒有窗戶,用作防衛牆。入內,男女各有通道,男士按猶太習俗取一頂小紙帽戴上,以示對上帝的尊敬。傳說中,拉結是雅各的初戀和寵愛。雅各被猶太人尊為民族國父。因此耶穌就是猶太人的后裔。20009月以巴爆發衝突以前,旅遊巴和賣紀念品的小販,曾使這個聖地洋溢商業氣息,一九九九年,成千上萬的遊客湧入伯利恆目睹新千禧年到來前的最後一個聖誕節。當地商人本來預計千禧年又會有一個非常繁忙的聖誕節,人們會再次來到伯利恆慶祝耶酥基督二千年生日。結果千禧年九月爆發以巴衝突,伯利恆也由於安全原因被關閉,遊客及非巴勒斯坦人不得進入,這一舉措給當地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而千禧年後的伯利恆聖誕也變得冷冷清清。現在的伯利恒是回教巴勒斯坦人的管治區,以色列人是不會去那里的。還有一堵如同柏林圍墻般的水泥高墻分割兩地,如同進入另一國度。有意思的是旅游是伯利恒的主要收入,全靠朝聖的基督徒,而此城卻由回教人管治。回教徒要靠基督徒施舍來過日子,因此教堂被回教徒小心保管,以免砸了飯碗。

據《聖經》說,聖母瑪利亞旅行途經伯利恆時,在一個馬槽裏生下了聖嬰耶穌基督。耶穌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穌是因著聖靈成孕,由童女瑪利亞所生。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瑪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當瑪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恆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瑪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住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瑪利亞惟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如果耶穌基督降生在那麼卑微的馬槽裡,他所要表明的意義就很特別;耶穌基督是一個很卑微的人,卑微到連降生的地方都是與家畜在一起。他不只是降生如此卑微,甚至連成長的環境也是如此,因為約瑟是一位木匠,耶穌基督也就是木匠。但是,這些卑微的降生、成長背景並不會影響到他的偉大,不會使他在改變人類的歷史上減輕任何一絲力量。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生。聖誕節便是因十二月二十五日紀念耶穌的誕生,但真實的誕生日就沒有人知道。

聖誕教堂

外貌像城堡的「聖誕教堂」(Basilica of the Nativity),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堂。歷經了一千六百多年的漫長歷史,這座教堂現在擠滿了朝聖者和觀光客。在母親海倫娜的監督下,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三二六年在耶穌誕生之地興建了第一座教堂。公元六一四年波斯人入侵之際,幾乎每一個基督教聖地都被摧毀,只留下這座教堂,據說因為教堂內三名智者(波斯人)的馬賽克圖案具有抵擋砲彈的神奇力量。雖然極具歷史價值,聖誕教堂並不特別吸引人。主要的入口和窗戶在中古時期因安全的理由而被封閉,要進入教堂必須跨進狹窄的「謙卑之門」,一個解釋是,這是當年基督徒為阻擋伊斯蘭教徒騎馬進入所遺留下來的殘跡。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photos/17/17_02_04_01_04b_s.jpg

聖誕教堂內景

Gotto of the Nativity是位於誕生教堂地底的一座禮拜堂。進入這個像子宮一樣的空間之後,留意刻在走道兩側方框裡的十字,是一千多年來朝聖者留下的紀念。地下室中,一顆星星上用拉丁文寫著:Hic De Virgine Maria Jesus Christus Natus Est(這裡是聖母瑪利亞誕下耶穌基督之地)。這個毫不起眼的聖誕教堂,在以巴衝突前,昔日因為門外終日排滿長龍,便顯出其地位不凡,每年的子夜彌撒亦在此舉行。由於教堂細小,只能容數百人,只有被邀請的嘉賓才能參加彌撒,其餘數以千計的善信只能聚在教堂外的馬槽廣場上,觀看從大型電視屏幕轉播彌撒的儀式。雖然群眾擠在戶外望彌撒,但他們並不計較,情形一如在大球場看世界盃轉播,大家一樣興高采烈,只是現場沒有喝采及人浪,而是祥和的聖誕歌聲。彌撒過後,信徒們便會走到當年天使向牧羊人傳達基督誕生訊息的空地上聚集,自發地唱起聖詩,場面感人。聖誕教堂其實還包括希臘東正教修道院,以及相鄰的聖凱撒琳教堂(St. Catherine 's Church),可以一併參觀。在聖誕教堂不遠處,是乳石洞或名哺育教堂,據說聖母瑪利亞在這裏哺育耶穌,有少許乳汁滴在地上,如今在教堂內,仍可見幾塊有乳白色的岩石,供奉在教堂中。

乳石洞教堂

出聖誕教堂右側邊門,迎面是一條狹窄小街。小街東南走向,略呈坡狀,地勢在一點點升高。沿小街左拐,慢慢前行,不消五分鐘,便來到著名的「乳石洞」所在地。一八七二年聖芳修會將此乳石洞改建為乳石洞教堂(Milk Grotto Church),是一處基督教視為極神聖的地方。

據《新約聖經》中的《馬太福音》記載,耶穌誕生後,在東方的波斯,有三名博士(即東方智者)看到巴勒斯坦地區的上空一顆星閃閃發光。經過占卜,他們知道以色列出了一名偉人,於是,他們順著這顆明星引示,攜帶黃金、沒藥和乳香等禮品,來到伯利恆,終於找到耶穌,向耶穌贈送禮物,以示賀意,並尊稱耶穌為猶太人之王。
生性殘忍、不可一世的猶太希律王聞訊,怒不可遏,命令逮捕和殺死耶穌,以免他將來危及自身王位。在四尋無著時,希律王下令將這一地區所有兩歲以下的嬰兒統統殺死。耶穌所在的「聖家族」(Holy Family),被天使事先告知了這一消息,迫於無處匿身,只好決定逃往埃及暫避劫難。聖母瑪利亞的丈夫約瑟攜帶妻子和幼兒耶穌動身。剛出門沒走多遠,便看到一群士兵遠遠洶湧而來。他們趕緊就地躲藏到一個小小的山洞裏,平安地避過了官兵的追捕,隨後順利到達埃及,待希律王死後,才返回巴勒斯坦地區的拿撒勒。在這個山洞裏,聖母瑪利亞最後一次給耶穌哺乳。基督教中盛傳,瑪利亞的一滴乳汁滴落在洞中地上,頓時使石頭變成了乳白色。這個原本再普通不過的小山洞,遂被叫作「乳石洞」,從此名聲鵲起。為便於基督教徒前來瞻仰和憑弔,後來,人們在這裏建起了一座頗有特色的教堂。目前,每天到這裏來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特別是許多不育夫婦前來這個教堂祈禱,在洞中取一塊白石放在床墊下,盼望聖母瑪利亞能助他們達成生孩子的願望。也有婦女祈禱的目的,是希望此洞能賜她們以大量乳汁來哺育嬰孩。伯利恆人和當地的藝術家,為了表示他們對乳石洞的敬愛,將教堂裝飾以真珠母雕刻。現時在乳石洞教堂所在地的那條小街上,也可見到不少工廠製造真珠母和橄欖木的工藝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